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分析

2023-01-24 19:09杨睿佳
西部皮革 2022年23期
关键词:工学服饰服装

杨睿佳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

在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服装、服饰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这就给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依旧比较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也较为滞后,内容和行业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就导致当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及发展,而通过工学结合可以使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基于工学结合展开课程体系构建,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与行业的契合度,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有力保障。

1 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服装与服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有助于理论及实践结合

高职院校在服装与服饰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结合的合理运用,能够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按照行业与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展开教学理论设计,构建更加具有实践性质的课堂,从而形成集教学、学习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服装与服饰认知、设计、实际生产等实训教学,推动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理念、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与实际生产等专业素养,进而在帮助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效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1.2 有助于职业全过程指导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学校能够与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安排专业导师担任教师,对学生展开指导,从而使学生对企业在服装与服饰设计方面的要求有更为清晰地认识和全面了解,掌握最前沿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到企业接受实践性更强的“专业”指导,以此促进他们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1.3 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的时候,主要目标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1]。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构建以岗位为教学核心的工学结合模式,能够实现在“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教学课程的全面性与创新性,在完成对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增强他们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 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相对比较滞后,整体教学效果较为一般,致使课程当中设计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价值不足,造成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现状脱节。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因计算机软件的广泛运用,一些高职院校教师过于看重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的教学培养,导致学生并未通过课程知识学习充分把握基本设计技巧、色彩分布规划等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预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要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工学结合观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2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相对也较为传统与固定,服装与服饰设计也不例外。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在持续变化,在服装与服饰方面也有了不同要求,再加上不同学生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但是,现在很多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着墨守成规地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呆板地按照就业导向的教学标准展开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教学模式改革要求的重视,也很少会站在学生角度,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致使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难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2]。因此,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模式与内容,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工学结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充分融合,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知识运用等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对服装与设施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较为丰富,然而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间的联系却相对脱节,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以后,很难灵活运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目前很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死板,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入,教学氛围相对枯燥单一,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较低,出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缺乏知识学以致用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

3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3.1 转变课程教学理念

要想真正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与教师都应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认识到现在自身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困境,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转变自身的课程教学观念,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服装与服饰设计赛事等活动中去,并为他们提供指导,以此来推动他们专业素养与设计能力的提高[3]。并且教师应该主动展开市场调研工作,掌握市场需求,确立与行业发展现状相匹配的教学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课程内容与模式的确定,从而使学生对企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岗位要求有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他们对岗位工作内容的掌握度,使他们可以结合客户不同需求完成针对性设计工作。

同时,结合时代走向进行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更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的教学方法、资源和途径也越加多样,这也给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助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和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调整教学模式,融入更多有利于工学结合展开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进入企业,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的代入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了解市场与岗位现状。

另外,加强教材更新。作为教育教学展开的关键参考,教材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服装与服饰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市场中的教材出现了滞后于时代的态势,实践案例匮乏且滞后,难以充分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想充分实现工学结合目标,院校、教师、企业合作,编写更加契合学校及市场实际的教材,并提升教材当中实践内容的占比与新颖程度,以此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4]。

3.2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展开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例如,过去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还是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并不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市场化教学思想为基础,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带领学生深入一线展开调研,并完成调研资料的收集和记录,从而找出更加契合行业发展现状的设计方式与材料等。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所收集的信息展开设计,邀请行业专家一起给学生进行指导,更好地引提升学生设计思想以及设计能力。

同时,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展开视图教学。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教学领域,为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展开教学时候,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材中知识的立体化展现,并结合工学结合要求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为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另外,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展开企业化元素的渗透,并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竞技比赛活动的融入[5]。鼓励所有学生参赛,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他们提升实际设计能力。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依据的模式,按照岗位评价标准展开对学生的考核,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自主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执行力以及岗位意识,进而使他们在进入岗位后,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

3.3 理论和实践深入融合

实践教学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对工学结合教学目标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应注意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融合,可以构建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匹配度,并循序渐进地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6]。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教学、实训和生产合而为一,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学习机会,形成更为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并且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展开设计研发中心构建,以此为依托展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步伐。而且教师还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带领学生展开服装与服饰设计及其研发,实现教学与研发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是教学展开的重要主导者,对教学模式与质量都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一专多能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深入融合,从而构建理论与实践科学对接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更有力支持和保障[7]。要想完成“双师型”团队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措施:首先,和企业合作,争取更多可以安排本校教师到企业当中挂职锻炼的机会,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行业最新发展态势和设计理念,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交流,在其中选拔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精英设计人才到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进而实现教职团队自身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与服饰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服装与服饰设计行业也在不断进步,这也就给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却还有一定问题存在,如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课程教学不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等等,无法完成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展开基于工学结合要求展开课程体系改革,转变课程教学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推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工学服饰服装
盐工学人
——宋辉
让人心碎的服装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动物“闯”入服饰界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雪人的服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