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语境下当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路径探索

2023-01-24 05:52许淑女
关键词:语境图书馆传统

许淑女

图书馆是承载人类记忆和史料的载体,实现知识的获取与传播,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传统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要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和方式的转变,当代图书馆核心价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在微传播语境下,更加彰显传统图书馆的魅力,挖掘当代图书馆核心价值,并实现核心价值的最大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辨析

微传播语境是指以微博、微信为主进行信息传播的语言环境,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载体的阅读环境。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研究报告》,2021年末,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79.3%。微传播语境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在微传播语境下,信息的传播形式更加便捷、多元,传播内容更加自由、开放,微传播语境为图书馆核心价值注入了新的内涵。

(一)书面记录、信息、作品的开放获取

国际图联(IFLA)在柏林69届IFLA会议上,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定义为:思想、信息的传播、获取、人们的受益、信念和愿景的塑造等方面内容。[1]在图书馆的多元化的核心价值观中,书面记录、信息、作品的开放获取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对于当代微传播语境下,其于信息化社会的社会记忆保存与传播,使得读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渠道进行作品的开放获取,是图书馆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功能。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的保存功能,信息时代的微传播语境下,更加强调图书馆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功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图书馆的书面记录核心价值面临着新的解构。

(二)尊重所有读者的个性和多样性需求

无论是在传统语境还是微传播语境下,尊重所有人的个性与多样性是图书馆尊重人权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微传播语境下,读者的个性和多样性需求更加明显。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多种方式使得广大读者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单一审美转变为多样化的审美。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只是单向式信息灌输,那么在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就必须保存和传播更多的能够契合读者审美的作品。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必须面向更广泛的大众,满足更多人群的阅读需要,才能够体现出知识和信息的平等与自由,增强图书信息服务普惠性。

(三)知识的自由获取和读者的发展

实现知识的自由获取和读者的发展,是微传播语境下的当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利用海量的存储空间,强大的云计算功能,实现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的海量化和便捷化,是当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这种职能使得不同的读者都能够从图书馆资源中选择自己满意的图书。[2]如果说图书馆的记忆和文化保存功能是基础功能,那么服务社会大众,充当好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媒介,满足不同民族、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年龄、性别、信仰的读者需求则是其延伸职能。而在微传播语境下,读者利用手机微信、网站、聊天软件、论坛平台等工具,通过社交群体和平等对话的方式轻松地获取海量的信息,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只有更加注重图书馆的知识和文化挖掘、资源拓展,才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和发展。

(四)社会个体与思想连接的纽带

图书馆是社会个体与思想连接的重要纽带,这种纽带作用在微传播语境下更加突显。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餐化、便捷化水平日益提高,而通过图书阅读,则有助于弥补这种碎片化信息获得的不足,引导公众思想更加系统化,从而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促进社会个体的思维更具有理性,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底蕴,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社会生存能力,为个人发展提供服务,从而与社会文化认知形成共识,带动社会的进步,实现图书馆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媒体上的观点、认知、言论更加自由,传统图书馆对社会个体的思想教育不断由“强势话语”向“平行话语”“弱势话语”转变,图书馆的阅读信息资源整体受冲击较为严重。[3]吸纳读者的方式也由传统的“图书馆-读者”的正向式吸引,转变为“读者-图书馆”的反向式吸引,这些都为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影响。

二、微传播语境下传统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微传播语境的“去中心化”影响图书馆权威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已多于传统的阅读。一方面,在微传播语境下,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内容更加自由、开放,传统图书馆的“中心性”“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话语准入”不断降低,读者往往通过缺少约束的移动平台来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使读者的主体间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基于手机移动平台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空间,使得读者的“自媒体”特点更加突出,这些都导致传统以保存社会记忆与文化的主流阅读媒体主体性地位被削弱,稀释了图书馆的传播“话语权”。

(二)微传播语境的“分众化”造成读者流失

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其空间开放性和客体多元性,使得传统的图书馆对于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控制能力不断减弱。受微传播语境下信息多元化、海量化的影响,读者对于传统图书馆单向式的信息传播不再感兴趣,对个性化、人性化、量身定制的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些都要求图书馆必须适应去中心化、低门槛等特点,发挥好正向影响和引导作用,适应信息裂变式传播的特点,引导更多的理性阅读、思考与表达。[4]在作品内容裂变式扩散的影响下,权威图书和文化元素更容易被重新解构。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粉丝效应”,丰富特色化数字馆藏,拥有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作品,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粉丝效应下的“群体极化”,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

(三)微传播语境的“快餐化”影响知识获取

新媒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大的娱乐平台,在知识获取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图书馆外,抖音、快手等直接平台不断兴起,网络传播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网民的审美也日益娱乐化,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了广大网民的阅读、浏览、休闲、娱乐平台。微传播语境的娱乐化背景下,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各类媒体的传播呈现出“快餐式”的特点。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通过娱乐化的产品来占领媒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馆必须适应微传播语境快餐化的要求,推广更加丰富的阅读形式、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互动式的阅读体验等,才能够消除网络上娱乐化和快餐化的语境对传统图书馆阅读的冲击。

(四)微传播语境的“实时化”倒逼图书馆时效性

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阅读是一种静态传播,那么在微传播语境下,则要求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动态化的传播。在微传播语境下,因为互联网开放性、虚拟性、技术性的特点,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这就要求传统的图书馆知识流和信息流必须适应新的话语语境。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中,传统的图书馆具有更广泛的吸引读者阅读的能力,改进传统的图书馆运营周期长、成本高、速度慢的传播模式,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以及与手机APP的结合,使得阅读模式更加便捷、低成本。

三、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一)树立服务理念,构筑便利开放的图书馆“微平台”

应积极树立服务理念,通过数字化的图书馆建设,构筑便利开放的图书馆“微平台”,增强图书馆数字传播平台的流畅度。以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出发点,增强数字图书馆的自动智能服务功能。利用数字传播平台搭建多元化的获取读者途径,丰富阅读场景。例如: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开展主动推送、靶向式查询服务、智能反馈、在线互动等活动,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满足读者的需求。积极探索开发“智慧图书馆”,推进5G、大数据管理等技术对传统图书馆的改造,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对传媒信息、读者关注度、用户阅读偏好进行挖掘和分析,消除信息孤岛。打造无缝融合的信息渠道,利用大数据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阅读环境。[5]特别是根据当前读者审美的“快餐式”的需求,应多开发微阅读等文化作品,全面增强图书馆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对传统的图书馆进行改造,注入新技术和智能化工具。在图书馆价值实现中,实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诸多高技术的融合,让智能化数据处理服务平台与便捷化应用终端运用于图书馆的具体实践。

(二)丰富数字资源,创建高效共享的图书馆“微内容”

在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必须加强场景的构建,推动阅读活动场景化的开展。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于IP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载体,推动读者的交互式接触,强化与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合作。[6]利用大数据形成的“读者画像”,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多样化的阅读渠道,形成集约、高效、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IP阅读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在微传播语境下,传统的图书馆“长篇大论”的传播内容已不适应读者的需要,只有“短”而“精”,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内容才能够吸引用户的阅读。因此,有必要利用微平台开发出短小精悍的微内容,合理设置议程,引发读者共鸣,将传统图书馆的“点对面”式的渠道拓展,转变为建立在智能图书馆基础上的“点对点”式的渠道拓展,增强渠道建设的能动性。将传统图书馆的权威性、公信力与智能化相融合,增强新媒体下的阅读引导力。[7]积极将图书馆与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相融合,开发微信小程序,构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平台,不断满足读者微内容阅读的需求,提高读者粘度、忠诚度和保有率,打造更加开放的,将学习、研究、娱乐、休闲、交流融为一体的图书馆阅读服务生态圈。例如:深圳图书馆为了适应微传播语境,开发“图书馆易趣数字漫画馆”产品,将传统的文字传播转变为微平台上的“文字+漫画”传播,使得图书馆传播内容更加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其它图书馆借鉴推广。

(三)贴近读者需求,打造舒适自由的图书馆“微生活”

在微传播语境下,只有贴近读者需求,打造舒适自由的图书馆“微生活”,才能够有助于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最大化。积极构建靶向式和精细化的阅读模式,实现图书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实现传统图书馆的轻型化、社区化、体验化建设,使其融入微传播氛围。广泛运用虚拟化、云端化功能,加强数据捕捉、分析、挖掘,以云计算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技术引擎,以数据元为关键要素,打造“生活场景嵌入+智慧阅读体验”的智慧阅读体系。建立“移动阅读终端+社交阅读平台”的阅读渠道,全面适应微传播背景下移动化和自主化的阅读趋势。例如:攀枝花市数字图书馆在2020年疫情期间开展以声阻“疫”、以文战“疫”、以读抗“疫”等活动,参与者围绕“疫情中冷暖百态”、“宅住生活”主题,以数字图书馆为媒介,构建贴近读者生活实际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体系,达到了疫情防控知识公益性传播的目标,使得疫情下的图书馆“微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现建构微语境下的图书馆由“主体引导”向“主体间性”转变,全面激发读者阅读动机,把握读者思想动态的生成规律,进一步创造读者在微传播语境下的阅读体验。网络空间下,对读者的阅读搜索关键词、点击量、点赞率、关注度、朋友圈、回复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得读者能够快速锁定阅读内容,实现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图书馆价值建构。在对读者的基本情况、阅读偏好、读者价值、数字图书馆访问行为、关注量等数据内容进行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适应视听泛在化、功能延展化的要求,构建“读者画像”。[8]

(四)坚持创新导向,构建智慧互动的图书馆“微环境”

应坚持创新导向,加强数据智能、网络协同与传统图书馆的融合,构建智慧互动的图书馆“微环境”。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实施测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开放式、交互式、个性化等新型阅读模式应用。利用VR、AR 与传统图书馆的结合,呈现全新的阅读体验,使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馆的传播模式开发能够深度的契合,让读者能够获得如临其境的场景体验,为读者提供互动化、个性化、沉浸式图书馆服务方式。[9]立足于知识的自由获取和读者的发展,加速图书馆信息数据扩容升级,优化对数字化资源与服务的利用能力,打造开放、自由的图书馆服务生态。例如:淮南市图书馆少儿馆打造“互联网+”新模式,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少儿读者需求进行调查基础上,将精选的362个成语典故以动画、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微平台进行展示,并将符合本地少儿需求的歌曲、绘画、舞蹈等资源在移动客户端进行发布,通过技术和资源的创新,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同时,应树立“流量”理念,处理好读者端与阅读供给端的关系,以高质量的数字图书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生态为主要载体,构建微传播语境下特色图书馆服务。积极建立传播效果的读者跟踪反馈机制,要加强传统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互动,推动图书馆服务由“源中心”向“融媒体”升级,推动传统图书阅读由“独白空间”向“交互场域”转型升级,增强图书馆服务的场域拓展和参与式的阅读氛围构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核算和监督。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转变,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管理会计,推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合格也越来越迫切。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是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实现两个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互补,促进会计职能的高效发挥,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图书馆是承载人类记忆和史料的载体,实现知识的获取与传播,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传统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要义。而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书面记录、信息、作品的开放获取,尊重所有读者的个性和多样性需求,知识的自由获取和读者的发展,社会个体与思想连接的纽带等方面。然而在微传播语境下传统图书馆服务面临着微传播语境的“去中心化”影响图书馆权威性、“分众化”造成读者流失、“快餐化”影响知识获取、“实时化”倒逼图书馆时效性等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构筑便利开放的图书馆“微平台”;丰富数字资源,创建高效共享的图书馆“微内容”;贴近读者需求,打造舒适自由的图书馆“微生活”;坚持创新导向,构建智慧互动的图书馆“微环境”,才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微传播语境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实现。

注释:

[1]康克勤:《微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河北科技图苑》2019年第2期。

[2]程焕文:《从城市温度,新闻热度看公共图书馆平等权利的实现程度——对"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新闻热点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20年第10期。

[3]丛全滋、王学军:《图书馆核心价值浅论》,《图书馆》2021年第4期。

[4]汤利光、李教明:《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核心价值演变探究》,《图书馆建设》2017年第8期。

[5]孙丽:《移动阅读——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12期。

[7]祝凤云:《图书馆性格研究——一种探索性分析框架》,《图书馆建设》2019年第10期。

[8]曲莎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核心价值》,《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1期。

[9]王岩玮:《智慧图书馆技术的应用趋势与价值重构》,《河北科技图苑》202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语境图书馆传统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跟踪导练(三)2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