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托道地内江天冬资源构建东兴产业振兴新格局

2023-01-28 08:58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校廖清兰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东兴内江中医药

◇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校 廖清兰

内江天冬是道地药材,《证类本草》《药物产出辩》记载,天冬“以产四川为上、主产在内江县(现内江东兴区)”。东兴区现已获得“中国天冬之乡”称号,明确把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品牌作为大力实施“主导产业支撑”发展战略,标志着把天冬产业作为了“一号工程”。为此谈谈东兴区依托道地内江天冬资源,构建产业振兴新格局的思考。

东兴区为振兴革命老区,现依托道地内江天冬资源,朝着构建东兴产业振兴新格局前进。

1 东兴区道地内江天冬资源概况

(1)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央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省印发中医药强省行动方案,明确东兴区是道地内江天冬重要产区;市制定的《内江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支持东兴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东兴区出台了《中医药产业实施意见》《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长江现代农业园区中药材规模种植补贴项目实施办法》、《天冬规模种植奖补方案》等。2021年荣获“中国天冬之乡”称号,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按核心区、非核心区每亩1000元、800元标准对种植面积不低于100亩的经营户连续3年补助。

(2)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东兴区历来有“川中枢纽”之称。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沱江中游,东西连接重庆成都,南北与多座城市相连,境内多条高速公路与铁路相连,321国道、426省道、过境高速公路横贯全境,邻接成渝高铁内江北站和川南城际铁路内江北站,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主轴中心,是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和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

(3)优良适宜的自然资源。东兴区属中亚热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2℃,相对湿度80%,降水量927毫米,地质结构为中生带侏罗系—套红色湖泊砂层互层和沉积碎屑系第四系河流松散堆积层;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沱江水系,水系发达,有属沱江支流清流河、小青龙河,有55条6平方公里以上溪河;略向南倾的地势,多是浅丘宽谷等。天冬不喜严寒高温喜温暖,多在海拔300~1000米的地方分布,适宜生长在年均温度在18~20℃的气候条件下。可见,东兴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天冬种植。

(4)底蕴深厚的历史资源。内江天冬有600余年种植历史,近200年食药同源历史,是内江唯一上《中国药典》的道地药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规模高达3万亩左右,到90年代郭北镇就建成了川天冬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验地,生产的天冬蜜饯先后被四川省评为优质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白合镇种植面积约230亩;2019年,田家镇石子镇特色中药材种植带成型,面积达1.2万余亩。史料文献和权威检测机构表明:内江天冬品相佳、等级高,富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强骨髓、抗肿瘤、抗氧化、美容养颜等功效,浸出物含量达95%,单一有效成分D-葡萄糖含量在13.46%~19.41%之间,两项指标数据均远高于全国其它产地天冬。

2 展望道地内江天冬价值

(1)政治价值。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说人的一种内在精神支撑力和推动力,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东兴区领导班子就具有这种精神,想干事,敢为人民提供敢担当的“宽肩膀”和能担当的“硬肩膀”。东兴区区委书记康厚林从2020年主持召开东兴区中医药产业研讨会到2021年荣获“中国天冬之乡”称号,折射出党的领导、党的作风和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天冬政治价值的体现:在立场上,始终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的价值立场;在目标上,始终坚持以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的推进体系现代化为方向的价值目标上;在追求上,始终坚持以促进社会公正为生命力的价值追求;在价值方法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手段的价值方法等。

(2)经济价值。建设经济兴盛、人民幸福的新东兴是东兴人的梦想。东兴共产党人把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作为增进东兴人民幸福感的奋斗目标,同东兴实际实践相结合,成功点亮道地内江天冬这个“朝阳产业”。2021年10月13日,调研天冬生态种植核心基地郭北镇青台村时,负责人汪东海说:目前已开垦土地3000多亩,种植完成2360亩。内江天冬是2~3年生草本药材,三年即可收获,每亩产量平均10000斤,每亩效益能够达到5~6万元。预计到2023 年,收获产量达3亿斤,按市场价5元/斤,产值约15亿元,纯利润约6亿元。可见,道地内江天冬经济效益可观,助农增收力度强。开发潜力大:已经有天冬面膜、天冬提取物等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天冬提取物是目前市场新兴产品之一,可用于医药保健品,饮料食品添加剂等,更是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药方植物、前景广阔,实现天冬的经济价值。

(3)社会价值。天冬产业在革命老区兴起,使宝贵的天冬资源物有所用,物有所值,还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如:吸引更多能人志士返乡创业:陈忠佳就是一位放弃广东生意,返乡种植道地内江天冬的典型。现在他是内江蕊尚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是白合镇天冬最主要的种植户。2018年年初,他接触到专门研究道地药材天冬的专家,获悉了天冬价值,坚定了他种道地内江天冬的决心。面对已淡出人们视野多年的内江天冬,种苗稀少。他走村串户,高价收购种苗,成功种上3亩。后得到专家及区委书记的认可,他再次感受到种植天冬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如今,陈忠佳的天冬种植基地已扩展到799亩,2022年可以扩种到1300余亩。他的举措为道地内江天冬名片,带动周边人群,全面推进东兴产业振兴添砖加瓦,实现天冬的社会价值。

(4)生态价值。内江天冬是典型的生态产品,对土地环境要求极高,相应的天冬产业也是典型的生态产业链。我们知道:绿色发展是一种基于传统发展的创新模式,基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的制约,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可见,内江天冬产业就是东兴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东兴共产党人选择这种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健康大产业,加上勤劳智慧的东兴人民,一定能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实现天冬的生态价值。

3 构建东兴产业振兴新格局的思考

(1)坚持党的领导,保证“道地”质量。党是保证内江天冬“道地”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能否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党要为天冬产业定向掌舵,以保证天冬“道地”的质量。东兴区抓住国家大力振兴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区委把天冬产业作为“一号工程”,第八次党代会把“深入实施主导产业支撑战略,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品牌放在三大发展战略之首,实行“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据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副主任吴秋红说:种苗紧缺是最卡脖子的问题,因为内江天冬是无性繁殖,传统分株速度慢,现在要继续寻苗购苗,破解种苗组培技术瓶颈,解决种源短板。因此,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天冬产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高标准规划布局,增强规模效益。史料文献和权威检测机构表明:东兴区非常适宜道地内江天冬种植。东兴区,高质量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要用10年时间,种植天冬1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100亿元,打造中国天冬之乡。要如期实现这个目标,按照“七位一体”,高标准规划布局,增强规模效益。为此让天冬产业既能承载生态文明转型,又能传承历史文明,也将拓宽农业生产的多功能性和价值范畴,以及突出人的需求。一是编制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内江市东兴区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二是高标准布局。布局形成“两核一带”的天冬生态种植圈,实现产值15亿元;形成“一个核心工业园、6个初加工基地”格局,实现产值40亿元。三是把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同市场有效接轨,加快布局建设相应的交易中心、市场、平台、国家AAAA景区等,实现产值45亿元。

(3)创新内江天冬发展路,为东兴产业振兴添动力。创新内江天冬发展路,定能为东兴产业振兴添动力。调研获悉:东兴区农村产业也有许多曾经历了阵痛,因组织不力、技术不精、产品不优、市场衔接乏力等而中途流产。创新内江天冬产业发展,充分保障农民权益,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破解难题,激发潜力。一要创新发展天冬产业有效机制。深化改革,补齐短板,整合利用各种资源要素,落实好农村相关政策,优化配置资源,让农民获得土地红利,解决好天冬产业发展的总开关。二要创新组织机制。火车跑得快不快,车头是关键。要为天冬产业发展加强“火车头”力量,选准“领头羊”。三要创新天冬生产技术。打造“智慧型”天冬产业体系,全面创新开发培育重点产品与龙头企业等各类技术创新。

(4)开发利用天冬价值,鼎力推进产业振兴。内江天冬生长周期三年,对自然条件要求高,成熟不易。开发利用好天冬价值。一是组织领导具体化。东兴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副区长为执行组长,具体涉及4个专项组组长,由“大健康中医药产业推进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二是政策扶持具体化。出台的天冬规模种植奖补方案中明确规定:奖补项目为“道地内江天冬”,有效防止以假乱真。三是服务保障具体化。抓好土地环境、人才技术等因素保障;加快药食同源申报,确保采收产品能顺利进入加工阶段,有效保护好种植户的利益,规避滞销、贱价风险。四是攻克一二三产融合难关。让引进涉及天冬产业链的企业安好家,跟进计划落户的企业,到2025年,以天冬为核心的中医药大健康主导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建成。

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是东兴永恒主题,只有发展好了才有说服力。东兴人以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构建产业振兴新格局而集万众之智、举全区之力,开启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东兴内江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我见证了东兴侨批馆的发现、印证、修复历程
我的父亲陈植芳与东兴汇路
应运而生的东兴汇路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