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后齐齐哈尔市冰球特色学校发展之思考

2023-01-28 08:58张业飞刘普吉张良祥张苗苗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体教冰球

张业飞 刘普吉 张良祥 张苗苗

①上海电力大学体育学院 ②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③齐齐哈尔龙江县龙兴镇中心学校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齐齐哈尔市冰球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实践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齐齐哈尔市冰球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实践存在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对冰球运动认知低等现实困境,提出以目标定方向,引领体教融合;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师资培训,保障体教融合;以活动为载体,实施项目滚动指导,带动体教融合;以赛事筑平台,扩大市场,坐实体教融合;发挥区域整体优势,以协作聚合力,促进体教融合等对策。

2022北京冬奥会使中国冰球运动在“普及(群众冰球)”和“竞技(专业冰球)”上形成了良性发展。自2016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发布后,正式拉开了广泛建设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序幕,到2018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再到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体发〔2020〕1号),推动了校园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和持续推进。

1 齐齐哈尔市冰球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实践状况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和体育局着眼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从娃娃抓起,在抓好成年、青年、少年队伍建设布局基础上,深化“冰球进校园活动”,努力构建一条龙培养模式,形成了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1)政府对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高度重视。为深入落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被称为“亚洲最佳冰球城市”的齐齐哈尔市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机制助力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红利政策。2016年初,齐齐哈尔市将冰雪体育运动产业列为全市12个重点产业之一强力推进。2018年,确定了冰雪体育产业“五个一”发展工程,重点在冰雪运动装备器材制造、专业后备人才培养、顶级赛事平台搭建、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文化宣传等领域聚焦发力,全面构建朝阳产业体系。2021年起草了《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运动)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体育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教育部门联合浇筑冰场近200块,政府投入1500万元资金对现有的标准室内滑冰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室内冰球馆对学校免费开放和向学生低价收费,黑龙冰刀国际有限公司资助中小学校冰刀630双、冰球护具72套、冰球陆地训练装备500套、轮滑球鞋1535双。

(2)冰球运动成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工作特色项目。齐齐哈尔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和深入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工程,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品牌。目前全市100所中小学校把冰球项目创建为学校特色品牌,为体教融合工作开展激发了新活力。

(3)体教融合背景下竞赛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起,齐齐哈尔市体育局与教育局开启体教融合之路,以赛代练,充分利用竞赛杠杆推动冰球项目发展,全年常态化U系列、“鹤城国际冰球邀请赛”等专业赛事和校际冰球联赛、成人冰球联赛等群众性冰球赛事体系更加成熟、有序,人才管理和流动体系更加合理,赛事规模和热度不断上升。

2 冰球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实践面临的困境

(1)经费短缺影响冰球特色学校生存能力。目前,市区内部分学校的冰球设施配备等较为完善,但是县域内的冰球特色学校不仅存在缺少师资力量,设施等情况,冰球专项资金成为无米之炊,难以常态化广泛开展校园冰球活动。一些学校只有冰球队员才能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很少参与比赛,平时也较少组织冰球活动,冰球比赛也就成为了少数人的比赛。对于市级和省级别的比赛,更多是直接指定学校去参加比赛,很少会进行完善的比赛选拔优秀队伍参赛。

(2)冰球师资力量难以实施体教融合行动。近年来,虽然体育局指派教练员轮岗进校园,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薄弱问题,但参与校园冰球运动的学生日益增多,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渐显薄弱。当前,中心小学校、一重第五子弟中学未配备专项教师,其他学校的师资数量基本符合《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在一些学校,冰球老师不仅要教授冰球,还要兼顾三大球等日常教学[3],这样就导致冰球教师不够专业,无法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冰球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3]。

(3)社会对冰球运动的认知使体教融合举步维艰。在“重文轻体”的认知影响下,部分家长和老师同意孩子练冰球,但只有在完成家庭作业,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冰球活动,这无疑限制了青少年参与冰球运动。尽管“冰球城市”群众基础好,时常出现个别场次观众火爆的场面,但冰球联赛参赛队伍和场次少,水平低,联赛缺乏悬念、“包装”、“炒作”和明星,观众寥寥,无人喝彩的场景也经常出现。缺乏关注和卖点的冰球市场,使运动队寻找赞助举步维艰。

3 冰球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实践对策

“体教融合”,不仅为齐齐哈尔市开展冰球特色学校奠定了深厚文化底蕴,也能更好地发挥地方优势资源,为打造鹤城高质量、高水平、高要求的冰球发展与冰球特色学校的双向融合提供发展新旨向[4]。

3.1 以目标定方向,引领体教融合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能够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校园冰球运动对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齐齐哈尔市借助此契机,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建设冰球场地,设置冰球运动课程,切实解决场地、师资、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将开展校园冰球活动作为发展冰球运动的常态化举措与体教融合的具体实践。

3.2 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师资培训,保障体教融合

(1)设立冰球专项经费。设立冰球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支持和保障项目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教育科研联动、特色展示等方面的需要。各中小学校要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及时办理立项报批手续,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用好专项经费。

(2)配备优秀教练员,建立培训机制。加强冰球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齐齐哈尔市冰雪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为学校配齐配足配优专(兼)职教练员。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冰球运动员退役后先入职后培训等绿色通道,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冰雪专项学生进入学校,为青少年提供课外冰球活动辅导和冰球训练服务。探索开展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协同创新工作,创建青少年冰球训练中心,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对冰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社会冰球指导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巩固与提升冰球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冰球教师教学与训练能力。

3.3 以活动为载体,实施项目滚动指导,带动体教融合

(1)推进校园冰球运动均衡优质和特色多样化发展。全面挖掘冰球特色学校的内涵,把冰雪运动纳入体育教学内容,增强“特色教育”“品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派驻优秀冰球教练员驻校讲解冬奥知识,进行冰球、旱地冰球项目理论讲解和实操训练等“精致教育”活动。学校以购买服务和向青少年提供优惠服务,组织青少年免费或优惠收费到社会场馆学习冰球运动技能。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仿真模拟场地设施,配备可替代冰球项目的设备器材。

(2)广泛开展冰球主题活动,打造冰球文化精品工程。丰富冰球文化创作活动,通过展览冬奥会知识、冰球运动史、齐齐哈尔市冰球运动沿革、学校冰球运动开展等影视、美术、摄影文化作品,激发学生对冰球运动兴趣,营造浓厚的冰球文化氛围。成立冰球社团和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冰球课外活动、冰球课外训练、发展线上冰球技能大赛。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向大众传递精彩的、专业、趣味的冰球知识科普,联合冬奥运动员们发布训练生活的短视频或进行直播,搭建网友了解运动员的桥梁。

3.4 以赛事筑平台,扩大市场,坐实体教融合

教育、体育部门整合冰球赛事,完善青少年冰球竞赛体系,建立(班、校、县、市)的四级联赛模式,共同选拔队员、组建队伍参加全省、全国各级各类冰球竞赛。鼓励学校代表队参加冰球竞赛、形成(小、初、高、大)四级联赛体系。加强区域间冰球交流合作,畅通青少年参赛通道,协力打造全国冰球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区域冰球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服务构建冰球对外交往新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冰球交流合作,积极举办各类国际性冰球文化交流活动,让齐齐哈尔市冬、夏两季冰球联赛筑建平台,坐实体教融合。

3.5 发挥区域整体优势,以协作聚合力,促进体教融合

围绕“体教融合”的工作思路,通过体教互补实现共建、共创、共享,提升学校创新能力[6]。建立与冰球协会、俱乐部、体校的合作机制,将师资、场地、器材等资源统筹运用到教学、训练和竞赛上。与“王嘉廉冰球希望学校”续签战略合作协议,发挥“校企合作”模式办学优势,充分合理利用基地、俱乐部、社区、家长等校外教育资源和合作关系,推进冰球特色学校品牌建设工作。

4 结束语

“冰球城市”应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有利契机,破旧立新,加强“体教融合”实践力度,构建冰球特色学校。不断科学化的完善冰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调动青少年参加冰球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冰球特色学校“体教融合”实践,提升对冰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我国冰球运动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冰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使“冰球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市体教冰球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齐齐哈尔市冰球赛事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冰球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物理电功率专题练习
人生何处不舞台——记齐齐哈尔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李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