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价值

2023-01-28 08:58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儿歌绘本美的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郑 骞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包括儿歌、儿童影视作品、故事等。儿童文学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对儿童有着重要价值。儿童文学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能够拓展儿童的视野;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儿童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同时促进儿童情感、语言、智力、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儿童文学历史悠久,体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大多语言简短、浅显易懂且充满童趣。针对儿童文学的不同类型,本文选取三种幼儿园常用的儿童作品类型(儿歌、儿童影视和绘本故事),对儿童文学对儿童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

1 儿歌对儿童教育的价值

儿歌又称童谣,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创作的用于传唱的短小的歌曲,包括民间流传的童谣儿童歌谣和成人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需要和特点的儿童歌曲[1]。儿歌节奏欢快、押韵顺口、形式多样,内容大多简单易懂,充满童趣,对儿童发展有重要价值。

1.1 儿歌能够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言发展规律出发,多途径、多方式促进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童谣极其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语言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质。听儿歌能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能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念儿歌能有帮助幼儿发音,培养幼儿的语言,在反复的念儿歌的过程中能有效地纠正幼儿的发音,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学儿歌能丰富幼儿的词汇,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儿歌中蕴含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包含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很好地扩大了幼儿的词汇量;背儿歌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记忆力;用儿歌能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语言教育,不仅能有效检验幼儿的学习成果,同时能帮助幼儿学以致用;玩儿歌能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能运用童谣,渗透语言发展。

1.2 儿歌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的主题广泛,立意鲜明,通俗易懂,节奏和谐,易于幼儿学习传唱,是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2]。运用儿歌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洗手歌等;儿歌培养幼儿人际交往好习惯,如学会倾听、礼貌用语等。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的重复。儿歌是幼儿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形式,能够贯穿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洗手歌、喝水歌等,能运用在幼儿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盥洗环节中。

2 儿童影视作品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儿童影视作品是为了满足儿童对于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而研制的具有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和形象性的影视作品。儿童影视作品能带给儿童大量生活、成长所需的信息,是儿童生活中的交往资源,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2.1 儿童影视作品能够培养儿童爱国精神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爱国主义要从小培养,儿童影视作品就是培养儿童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渠道。在我国的儿童影视作品中,渗透和弘扬国家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项重要任务,出现了许多儿童形象的爱国人物。比如《小兵张嘎》中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智慧、勇敢、忠贞的嘎子,可谓是众所周知,成为了无数孩子崇拜的英雄、榜样,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2.2 儿童影视能促进儿童道良好品德的形成

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儿童影视作品中包含了大量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儿童身心发展决定,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尤其是对于喜欢的事物。儿童通过观看儿童影视作品,能够很好的将自己代入作品,从而与影视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如爱与宽容、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例如,儿童影视《葫芦娃》中,葫芦七兄弟是正义、勇敢、有爱心、孝心的积极正面形象,儿童会以葫芦娃为榜样,渴望成为一个像葫芦娃一样的“小英雄”。因此,受儿童影视作品的影响,儿童会在生活中会将自己视为影视作品中正义的“小英雄”,从而表现出这些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

2.3 通过儿童影视作品能够拓宽儿童视野

儿童影视作品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不仅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还原,更是隐藏着作品的创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看法与态度,是创作者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抽象体现。儿童影视作品很大程度上对儿童正确认识世界是极其重要的。如《小熊维尼历险记》讲述了一个森林里,发生在罗宾加的一系列惊险离奇的故事,在这部影视作品中,不仅有性格特点突出的动物们,还有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既有大自然的知识,也充满了人情世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很好的开拓儿童视野,认识世界十分有益。

2.4 儿童影视作品能够丰富词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影视中,大多数的场景生动有趣,语言简洁、符合人物形象。儿童在观看过程中不自觉模仿学习,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5 儿童影视作品能给予儿童爱的感受,美的熏陶

爱的感受与对美的体验,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儿童影视作品除了反应现实生活,折射真理,同时还是对生活中美的发现与展示。儿童影视作品的画面充满了童真与美感,作品形象也符合儿童审美特点,不管是凶猛的动物,还是生活中的事物,都被赋予了美的表现,如《熊出没》中,熊的形象在儿童看来都是憨憨的、可爱的、惹人喜爱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直观感受,儿童影视作品在人物关系上都渗透者真善美的情感,透露出和谐的社会氛围,儿童影视中,儿童能够直观地判断出人物是积极正面还是邪恶反面,会在其中领悟真善美。

2.6 儿童影视作品能带给儿童快乐的体验

寻求快乐,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目标。成人观看影视作品是或是为了娱乐、消遣;或是为了工作、学习,而儿童观看影视作品则是纯粹为了享受和快乐。儿童影视作品中满足了儿童的对生活的幻想,作品里的人物的生活,让他们身临其境,他们能在影视作品中享受想象中的生活,从而获得快乐的体验。

3 绘本故事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绘本是基于儿童对图片的喜爱与对故事的热爱产生的,图是主要构成,而文字仅是故事的梗概。因此,绘本故事图片精致、内涵丰富、语言简洁但故事有趣,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对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价值。

3.1 绘本故事能满足儿童的求知欲

绘本故事包罗万象,涵盖了社会人文、自然学科等丰富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儿童常常对成人的生活充满好奇,大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大人每天都在做什么?绘本故事就很好的回答了孩子的问题。绘本故事能够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形象生动的让儿童了解大人的生活。如《大人的世界:200种常见职业》中,便以一个职业线索,贯穿20个生活场景,向儿童展示了生活中200中常见的职业。绘本故事以图为主,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记录,充分的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

3.2 绘本故事能促进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上,绘本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灌输式无意义的,道德的理解,需要有有趣的故事作为载体,才能被儿童所理解。故事自身的特点就决定,深受儿童喜爱,故事的情节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这些情节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儿童通过绘本故事,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的小狐狸》中小狐狸能够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重新收获了友谊,能让儿童体会到诚实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诚实、勇敢、知错就改的的良好道德品质。

3.3 绘本故事给儿童美的感受,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作品本身就极具美感与艺术性,能够丰富着他们的情感认知,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在儿童美育中有着重要作用。绘本故事不仅自身具有审美价值,故事中还充满了美的事物,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品质,能够满足儿童对美的需求,给予儿童美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绘本故事能够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力如魔幻童话故事《哈利波特》中,为孩子们展开描写了一个气势恢宏的魔法世界,那里面有会说话的挂画,会动的楼梯,会飞的扫帚,会尖叫的帽子,极富生活情趣,能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3.4 绘本故事能促进儿童情感品质的发展

绘本故事能够帮助幼儿表达情感,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对儿童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儿童期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故事在儿童情感培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儿童敏感、脆弱,思维单一且依赖具体事务,单纯的说理显然并不是适合儿童。故事能够满足儿童各种情感需求和生命需求,能够帮助儿童克服一些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并提升其接受能力,审美趣味,爱幻想,促进儿童社会品行的养成[3]。通过故事,儿童能够与故事主人公产生共情,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品质,如信任感、责任感,以及能够为他人着想的换位思考的能力。

3.5 绘本故事能丰富儿童的知识、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首先,绘本故事能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儿童知识的积累。许多故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反射,儿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是在和故事主人公一起经历故事中的生活,能够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开阔视野。绘本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知识。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儿童去经历了才能明白,绘本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能让儿童在阅读的同时,从画面和文字多方面去感受和理解生活。

其次,绘本故事能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越长大越会发现,人的想象力是在逐渐减弱的。有一个关于“O”像什么的实验,在大多数成人眼里,它是一个圆,是一个鸡蛋,一个月亮,而在儿童眼里,它可以是任何事物。可见,想象力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它的鼎盛时期在幼年时代。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故事,正好能够为儿童的想象力创造空间。在故事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切事物都可以有生命,一切事物都可以不是自己本身的样子,可以不受现实的约束,可以无尽的夸张,可以尽可能的独特,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存在的,都能存在与故事中。如会飞的大象,长者三只眼睛的大象。除了形象的与众不同、千奇百怪、充满幻想,故事情节也有着无尽的想象空间,如《神奇的黑板熊》中,儿童可以和小主人公一起帮黑板熊思考,如何去月亮上,月亮上可能是什么样的,需要带什么东西去,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力。绘本故事的语言简短、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的语言学习特点,极易被儿童模仿。绘本故事,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儿童期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教育者不仅需要以活动的形式“教”儿童说话,还应该通过绘本的方式,让儿童在故事情境中,去学习、理解语言的含义,潜移默化的培养儿童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3.6 绘本故事能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7 绘本故事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不只是生活,它是现实生活与创作者想象的统一。绘本故事具有社会性,是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而这正是儿童思维的特点。绘本故事中,不管是人物还是事物,既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也有想象的融合,如故事里所有的生物都是生命的、有思想的,他们都是人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故事中的情节,来源生活,但高于生活,充满意义与哲理。因此,绘本故事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让儿童接受,且更容易让儿童感知、体验,从而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让儿童明白对人要友善,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大熊的拥抱节》让儿童学会宽容和珍惜。这些绘本故事的情节都是生活中,儿童能够接触到的事情,但是故事的人物却不是现实生活的人,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与想象的的巧妙结合,能让儿童从中学会社会交往的技巧,理解社会交往的原则,从而提高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儿童文学对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儿童,感染着儿童。儿童文学作品能更好的激发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方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儿歌绘本美的
绘本
绘本
绘本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七月的儿歌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