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3-01-28 08:58内江市第一小学校陈晓丹
内江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道题问卷劳动

◇内江市第一小学校 陈晓丹 罗 霞

通过笔者对两所城区学校学生及家长、教师开展关于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城市学生对体力劳动认识存在偏差,劳动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畏惧公益劳动;对劳动的体验还不够,不能从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基于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①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②主题活动和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情感;③结合学生、学校实际参与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

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为了劳动教育能取得实效,真实了解学生劳动能力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2019年3至6月,笔者选择了内江市第一小学校、内江市第十小学的师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课堂听课,查看劳动教育资料、劳动教育资源等方式对600名学生及家长,60名教师开展调查。

1 调查情况及分析

1.1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问卷设计。问卷共15道题,从五个维度进行设计。其中劳动价值观3道题(1-3题),劳动意识3道题(4-6题),劳动情感3道题(7-9题),劳动习惯3道题(10-12题),劳动环境3道题(13-15题)。

(2)问卷发放回收。发放学生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符合问卷调查要求的有效问卷565份,有效回收率94.17%。

(3)问卷情况及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但对体力劳动还存在偏见;劳动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畏惧公益劳动;对劳动的体验还不够,不能从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没有固定的劳动时间和内容,普遍没有掌握系统的劳动技能。

1.2 座谈会情况

通过家长座谈会,了解到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家长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成绩,对学生是否做家务,是否从事生产劳动,基本不关注。低年段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不放心、不放手;高年段的孩子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劳动时间不足,导致很多本应该学生做的劳动由家长代劳了。

1.3 教师劳动课教学情况

教师对劳动教育还存在很多不恰当的认识,对劳动教育缺少热情;劳动技能存在缺陷;重视文化学习超过重视劳动教育,不愿意参加体力劳动。

1.4 劳动教育资料、资源情况

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智育依然是教育教学主业;劳动教育内容不清晰,没有劳动课程体系;学校缺乏劳动教育资源;劳动教育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劳动实践;学校还没有对劳动教育形成检测、评价机制。

2 提升城市小学生劳动能力的对策

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急需改变。笔者经过近三年对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尝试探索,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和学生劳动能力的实效。

(1)课题引领,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开展课题研究来促进学校劳动教育。为了探索一套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适应城市小学特点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所在学校于2019年10月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城市小学劳动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学校在劳动教育、师生观念转变、城市小学劳动校本课程构建、评价体系建立、资源利用与开发,学生劳动能力提升等各方面,有了明显转变。

(2)主题活动和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情感。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是通过专题劳动教育、集会、晨会、夕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爱劳动,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觉悟。比如利用周一学校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一些劳动方面的教育;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育学生向普通劳动者致敬,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利用晨会、夕会时间表扬劳动积极的孩子,鼓励更多的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加热爱劳动。二是通过语文、道法等学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融合、贯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与其他学科融合,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融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情感。比如,语文学科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其中不乏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材料,可以利用好《邓小平爷爷植树》《千人糕》《寒号鸟》等课文,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劳动价值观。三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开展专题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比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让学生设计、绘制马勺来装饰学校,孩子们对此兴趣盎然,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又如在队会课上开展“水果拼盘大比拼”和“美食节”等活动,学生自己动手制做水果拼盘和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3)贴近学生、学校实际参与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要培养学生劳动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就必须给他们实践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为了能让学生真的“出力流汗”,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一是开展家务劳动。充分利用五一节、寒暑假的时间,由家长带领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可以是包饺子、烙饼等家务劳动,也可以是来到田间地头插秧打谷,还可以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性劳动。

二是建立班级种植角。实验班级建立“种植角”,可以在实验班级采用水培方式培植蔬菜。从浸泡种子、浇水到收获、品尝……学生全程参与,并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劳动过程和种子的变化。

三是打造校园种植园。利用学校平台和空地打造校园种植园,让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学生亲手种下蔬菜、水果,小心地呵护,精心地照顾,种植的过程就是见证生命成长的过程。

四是提供午餐服务。午餐时,学生轮流为同学们提供摆放、擦拭餐桶架,分餐,清扫教室等服务。学生初步学习分工协作,有序开展服务。

五是清理草坪、认养小树。日常养护草坪、花草树木是班级大扫除的任务之一。除了保持草坪干净,还得定期除草,所以我们还开展了认识杂草以及除草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六是走出学校,开展公益劳动。我们经常带领学生开展公益劳动,比如清扫学校所在街道,红绿灯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社会体验,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策略,学生开始重视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能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为自己、学校和社会服务,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道题问卷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误会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这道题谁会做
问卷网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