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2023-01-28 15:37
海洋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养殖业省份海水

袁 蓓

海南大学 管理学院 海口 570226

我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海水养殖面积与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海水养殖业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动物蛋白,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稳定沿海渔民就业与收入,应对天然渔业资源枯竭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3]。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03年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以年均13.7%的速度增长,超出同期渔业9.88%的增速,有力地拉动了渔业产业的发展。然而,海水养殖业粗放式无序扩张也造成了部分海水养殖产品供给过剩,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增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养殖病害与赤潮频发,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可持续性[4-5]。

因此,从2011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开始,我国逐步将水产养殖发展重心从产量增长转移到可持续发展上来[6]。2016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更是制定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十六字方针。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未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原则、途径和目标。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的水产养殖业发展纲领性文件[7]。绿色发展方向的确定将如何评价与推动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通过文献检索,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还鲜有涉及。2020年,操建华等在系统梳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论和模式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8]。更多学者研究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格局与战略、水产养殖绿色技术、绿色养殖模式以及养殖生态经济效率和绿色效率[9-14]。为科学评价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海洋生态-经济-社会承压力系统、海水养殖业竞争力等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的发展变化,国内学者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展开了评价与分析研究[14-18]。这些指标体系与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相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均不是针对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构建的,不能直接用于评价。

根据《意见》确定的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基本原则,从绿色发展内涵出发,结合海水养殖业自身特点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考虑数据资料可靠性与获得性,构建了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体系就2010年以来我国主要海水养殖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突出特征以及各省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展开深入细致解析。本文构建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有益尝试,对推动我国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有关绿色发展内涵的解读众多。综合来看,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现代科技与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处于健康状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着重于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节约; “发展”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为重点;绿色技术、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组织与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7]。

《意见》确定的“质量兴渔、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依法治渔”的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基本原则与绿色发展内涵一致。具体来看, “质量兴渔”中的“生态健康养殖制度” “水产养殖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系列水产品质量要求是海水养殖业“绿色”的体现。“市场导向中”的“市场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活力”是对海水养殖业“发展”的要求。 “创新驱动、依法治渔”是海水养殖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途径与手段, 《意见》又将其具体化,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培训协同发展”以及一系列海水养殖业结构升级调整举措。

鉴于海水养殖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振兴渔业社区,稳定就业中的重要性,本文认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要以市场效率为中心,在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两个绿色约束下,通过产业调整与绿色支持得以实现。据此,研究设计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逻辑框架图(图1)。资源与环境向海水养殖业提供生产要素投入,海水养殖业向社会输出产品、收入、就业和环境,同时也通过养殖排放物、养殖技术、生产方式、劳动力素质、治理能力等影响并改变着海水养殖发展方式。

图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逻辑框架图

1.2 指标体系

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逻辑与导向鲜明、全面系统、层次分明、来源可靠、便于操作[18]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相结合,研究确定了由养殖质量、市场效率、产业调整和绿色支持4个维度构成的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养殖质量包含了资源质量与环境质量;市场效率由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组成;产业调整包含结构调整和深化调整;绿色支持体现在科技与治理上。评价体系共有22项指标,各指标具体计算方法见表1。

表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3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公报》和《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部分缺失数据用最邻近年份替代。由于统计资料中海水养殖数据往往包含在渔业里,没有单独列出,为得到海水养殖数据,研究采用比例法换算处理,即由海水养殖业在相关产业中所占比重换算得到。产业政策对海水养殖业发展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为能清晰反映“十二五”规划以来,从以数量为重心向质量转变,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再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方向确定,这一系列水产养殖发展政策调整给产业带来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10年、2015年和2019年的数据,开展对比性实证研究。

2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方法

2.1 改进CRITIC赋权法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为得到评价值,需要将不同度量单位的指标无量纲化,研究采用极差法处理,具体计算不再累述。指标赋权上,通常采用的赋权法有主观、客观、主客观相结合3种。由于研究涉及的评价指标分布在多个领域,客观赋权更为合理。客观赋权法种类繁多,通常各指标变异程度越大,指标越难实现,权重也越大。当指标较多时,指标间的相关性也越强,为能让每一个指标能集中反映特定内容,需要剔除指标间的相关性。改进的CRITIC法能满足上述要求。CRITIC法(Criteria Importance T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是1995年由Diakoulaki提出的根据指标间对比强度和冲突性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考虑到相关系数的正负值以及变异系数更能体现指标间的差异程度,傅为忠对CRITIC法进行了改进[19],公式为:

式中,Ck是第k项评价指标改进的CRITIC信息量,σk是第k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差,μk是第k项评价指标的均值,rik是第k项评价指标与第i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Wk是第k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结果见表1。

得到指标权重后,经线性加权计算出总目标和各评价维度得分,公式为:

式中,y是综合得分,xk是无量纲化后的数据。

2.2 k-means聚类法

k-means聚类也称为快速聚类,可根据多个指标对样本进行分类。基本思想是以样本间的距离作为相似度评价标准,距离越接近,相似度越高。聚类前先要指定分类数,并随机或人为指定每个类别的初始聚类中心,通过计算其他样本与每个初始聚类中心的接近程度确定其所属类别。完成初始聚类后,再重新计算每个类别的聚类中心,以及所有样本到新聚类中心的距离。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为止。k-means聚类通常采用欧式距离测算样本间的相似度,两个样本p、q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公式为:

2.3 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该方法克服了多元统计分析中R型分析仅研究变量关系,Q型分析仅研究样本间关系,没有将变量和样本同时联系在一起呈现的缺点。对应分析得到的分析图,将R型分析和Q型分析结果同时呈现,使得变量与样本间的关系更为直观,也更容易解释。

对应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其满足3个条件[20]:

条件一:xij≥0

式中,j为样本量。经极差无量纲处理后的数据满足条件一和二,但不满足条件三。研究将极差无量纲后的数据全部除以得到满足条件三,再利用进行对应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2010-2019年我国主要海水养殖省份的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图2)。2019年全国主要海水养殖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较2010年均有所上升,平均增加了0.11。这与“十二五”以来国家为保护水产养殖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下的水产品质量要求提升出台的一系列水产养殖政策密切相关。

图2 2010-2019年主要海水养殖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

山东、海南、福建是绿色发展水平最高的3个省份,绿色发展增长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量最大的山东达到了0.164 0。浙江、河北、辽宁和江苏4省绿色发展增量低于平均值,最小的辽宁增量仅为山东的四分之一。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了这一时期各省在全国的排名。2019年与2010年相比,广东和广西分别上升了3名和2名,辽宁则一路下滑了4名,从2010年的第4名下降到2019年的第8名,江苏也下滑了1名。

与此同时,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波动性也十分明显。河北和广西2015年绿色发展程度较2010年有所下降,且都是绿色支持下降引起。之后,两省着重补短板,绿色支持大幅上升,其它3个绿色发展维度也表现良好,使得两省在2019年绿色发展水平较前期明显提升。

海南和江苏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较2010年大幅提升,分别名列当年全国的第一和第四位。海南的提升得益于养殖质量、产业调整和绿色支持3方面因素;江苏则是因为养殖质量、市场效率和产业调整较好。2019年两省绿色发展水平均出现了下滑,海南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养殖质量和绿色支持,尤其是绿色支持的影响最大;江苏下滑的影响因素主要源于市场效率,其次是养殖质量,2019年江苏排名下滑到全国倒数第一。可见,过去10年间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是不稳定的。

3.2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特征分析

为能更加清晰地反映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特征,研究利用SPSS-Statistics 23.0软件,根据综合得分和4个评价维度开展K-Means聚类分析。K-Means聚类前需要人为确定分类数,为确保分类数的合理性,先对综合得分和4个评价维度逐一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大体上可分为3类。

由方差分析F值可知,所有年份绿色发展综合得分的方差分析F值都达到了99%以上的显著水平,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存在层次性,可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表2)。4个评价维度中,产业调整的F值在所有年份都通过了显著检验,且F值大于其他3个评价维度,是决定各地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层次的重要维度。从2015年开始养殖质量成为了决定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层次的重要因素,市场效率和绿色支持对绿色发展层次的影响不稳定,2015年各层次间的市场效率差异不显著,2019年绿色支持差异不显著。

表2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特征汇总

各地区所属绿色发展层次上,海南、福建和广西一直分别属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层次,其它各省份受相对发展速度影响,均发生过层次上的变化。属于第一层次的省份大多数评价维度表现良好,2015年以来产业调整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目前需要提升绿色支持力度;处于第二层次的省份只在个别维度发展较好,且不稳定,这一层次的省份需要加快产业调整;第三层次的省份2019年加大了产业调整和绿色支持力度,养殖质量和市场效率还有待提高。

3.3 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优劣势分析

综合评价与聚类仅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状况与特征,为从微观具体指标层面探索并解释各省绿色发展差异来源,本文利用对应分析能将各评价维度下的指标与省份同时描绘在一张坐标图上的优点,深挖各省绿色发展优势与劣势。

养殖质量对应分析结果如图3(a)所示。衡量资源质量的3个指标分别分布在了3个象限,表明指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全面反映了海水养殖资源质量。衡量环境质量的两个指标集中在二、三象限附近,指标相关性较强。海南和福建在单位面积产值上有比较优势。江苏在劳动生产率上有比较优势。山东、河北、广东和广西位于圈外,在养殖质量上4省没有明显的优势指标。辽宁距离单位面积产值和劳动生产率较远,是辽宁养殖质量劣势所在。反映养殖环境质量的指标,除浙江距离较远以外,所有省份距离适中,表明经过前期治理,海水增养殖区水质已明显改善。

市场效率分析结果如图3(b)所示。 山东、广东和福建在市场占有率上具有比较优势,是我国海水养殖大省,总产值占全国65%以上。海南和河北在产品市场价格上有比较优势,但远离市场占有率,表明两省海水养殖规模较小。辽宁水产品出口具有优势,江苏则劣势明显。浙江、广西没有突出的市场效率优势指标。

产业调整分析结果如图3(c)所示。海南在利用广阔的海域资源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上的优势突出,如能提高水产品加工率,将有助于海南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山东产业调整优势明显,表现在工厂化养殖、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3项指标上。河北、浙江分别在休闲渔业和养殖机械化上有优势。

绿色支持分析结果如图3(d)所示。广西科技支持做得较好,在科技支持力度和示范力度上具有比较优势。江苏在养殖人员培训上有优势。海南和辽宁距离各项科技支持指标均较远,科技支持劣势明显。反映绿色治理的3项指标各省均没有突出优势,而海南距离渔政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较远,存在劣势。

图3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各维度对应分析

根据海水养殖业4个评价维度的对应分析,从微观层面全面总结了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优势指标和劣势指标见表3。

表3 主要海水养殖省份绿色发展优劣势指标汇总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绿色发展内涵出发,结合国家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政策,从绿色、经济表现、实现途径3个方面构建了由养殖质量、市场效率、产业调整、绿色支持4个评价维度组成的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CRITIC赋权法测算分析了9个主要海水养殖省份2010年以来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情况。结果显示,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波动性。山东和海南总体情况较好,广东和广西处于上升态势,辽宁发展相对缓慢。借助K-Means聚类分析发现,我国主要海水养殖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可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综合得分与产业调整是决定所属层次的关键。

为从微观具体指标层面寻找到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差异来源,研究采用对应分析法,对4个评价维度的指标逐一分析,归纳总结了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优势和需要补足的短板。

从养殖质量上看,差异主要来自资源质量中的单位面积产值和劳动生产率两项指标。为此,各省应加快养殖模式转型,淘汰粗放模式,提高养殖空间利用效率,在缩减供给过剩养殖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高市场价值的海水养殖品种,并通过养殖技术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集约化养殖等渠道提高劳动生产率。养殖质量中的环境质量,经过前期治理已明显好转,但浙江沿海污染依然严重,其它地区也没有实现重点监测污染物的全面达标,养殖环境治理仍需加强。

从市场效率上看,市场效率中的市场占有率、出口率、产品市场价格3项指标是目前绿色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此外,受优劣势比较相对性制约,所有省份均表现欠佳的指标不会被列为主要影响因素。 “十三五”期间我国就确定了“减量增收”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原则,测算表明,2019年只有河北实现了减量增收,其它省份只有增量才能增收。为从市场效率中挖掘绿色发展潜力,各省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已形成的区域分工基础上,推进特色、优质、绿色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区分度、认可度。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海水养殖生产主体的组织化建设,提升养殖主体市场盈利能力。

从产业调整上看,建国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经历了以主要海水养殖品种更替为标志的5次发展浪潮。目前,河北、山东、浙江、海南的产业调整大多以当地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各自优势。随着海洋工程技术、信息化技术不断运用到海水养殖业,海水养殖产业融合将突破传统的纵向融合模式,与工程、信息、人工智能、机械、金融、物流等产业的横向融合将成为推动第六次海水养殖发展浪潮的重要力量,各省份需要牢牢把握。

从绿色支持上看,绿色支持不是目前决定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但研究证实,2010年以来海水养殖业绿色支持总体发展缓慢,河北、广西和海南还出现了大幅度波动。绿色支持是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根基,需要政府财政大力支持。扩大海水健康示范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养殖主体、管理主体的专业文化素质,加大绿色养殖科技研发,促进绿色养殖科研成果转化,能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猜你喜欢
养殖业省份海水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海水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海水能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