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宴》

2023-01-29 08:03
餐饮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饽饽宫廷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从美食视角切入神秘的故宫,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点。清代是中国近现代美食的起点,《故宫宴》着重介绍的就是紫禁城里的清代宫廷美食文化。

《故宫宴》由故宫研究员、前宫廷部副主任苑洪琪和中国厨王顾玉亮共同完成。该书以十二个月份为章,以每月清代宫廷荐新食材为线,以《膳底档》记载美食为案,以清代宫廷饮食习惯为味,以八十余篇鲜为人知的御膳重构档案,八十余道尘封已久的皇家复原美食,唤醒“紫禁城六百年”的文化记忆。

何为荐新?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礼法仪式。人们每月在享用新鲜时令蔬果前,先举行仪式祭献神明和祖先,此为荐新礼。《故宫宴》中包含了不少类似“荐新”之类的词语解释。

比如清代最负盛名的“千叟宴”,是为笼络臣民而举行的大型酒宴,每次至少要两三千人,席开八百桌,依不同身份、不同等级设成银、锡、铜三种质地的暖锅宴,而臣民们参加国宴是个“辛苦活”。饽饽是皇帝和后妃日常饮食或宫廷筵宴中的主要食品,早晚膳之间还有克食。克食是指帮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就是克食。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后,要行合卺宴。卺是一种瓠瓜,古代结婚时,人们用它做盛酒器……

书中还介绍了清代宫廷有许多吃食规矩,除夕夜吃的饺子得是素馅的;立春日,要食“五辛盘”,即葱、姜、蒜、韭、辣芥,“辛”与“新”同音,取其象征性的吉利意义;4 月8 日浴佛节要吃结缘豆以结人缘……清宫御膳是五味调和的模范,皇帝的一膳须有冷与热、荤与素、鲜与干的搭配,可见那时宫廷已很重视养生。

该书还例举了一些名菜。箱子豆腐,是以豆腐为主料的山东名菜,这道菜在乾隆帝126 天的南巡膳单中共出现了28次。皇帝用膳后,通常会把自己用过的膳食赏赐给后妃。乾隆偏爱令贵妃,经常赏莲子鸭给她吃,既营养全面,也有“莲生贵子”的吉祥寓意。除了好看的好吃的面点和菜肴,此书在编排上也是精美纷呈,有根据记录文字尝试着做出来的菜肴的照片和做法,每个月都根据季节对应的色彩和旗袍着装,且附上12个月美丽的猫形象书签,令读者喜爱。

从《故宫宴》中还可以看到不少鲜为人知的美食秘史:如今人们爱吃的火锅,宫里人也爱吃,慈禧最爱吃菊花火锅。溥仪追求新鲜食物,痴迷西餐,16 岁生日吃的也是西餐。耳熟能详的“满汉全席”在清代的文献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清代宫廷里的“满汉席”指的是“满点”和“汉菜”,前者指的是满洲饽饽,后者指的则是以汉族传统风味为主的宫中菜肴。清代最为节俭的皇帝是道光,一般皇帝的日常膳食是四十八品,而道光帝的膳食菜加上饽饽一共才五品……正如作者苑洪琪所希望的,通过《故宫宴》这本书能让大家更客观、多角度了解清代宫廷饮食的文化,由饮食文化看真实的历史。

作者简介:

苑洪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76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宫廷文物与宫廷史的研究和展览工作。曾任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主任,现负责故宫乾隆花园的文物保护研究项目。在主持、策划展览的同时,注重对紫禁城建筑的使用与宫廷文物的利用、研究,提出了清代宫廷饮食的研究课题,对宫廷饮食、帝王养生等有系统的研究。

顾玉亮,中国饭店协会烹饪大师,北京中华厨艺研究会副会长,一厨一范(北京)餐饮创始人,央视“中国味道”“回家吃饭”、北京卫视“养生堂”等多档美食节目特邀主厨。专注于美食烹饪多年,秉承轻奢、养生、食物美学、自然的烹饪理念,形成中国风意境菜、创意融合菜、减脂增肌轻食餐等独树一帜的风格。

书讯:《故宫宴》

作者:苑洪琪、顾玉亮

绘者:苏徵楼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定价:128元

猜你喜欢
饽饽宫廷故宫
花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清宫饽饽桌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雪中故宫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抓饭还是饽饽——饆饠考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