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及其对策研究

2023-02-01 04:50马耀国张文涛
活力 2023年22期
关键词:班组规范职工

马耀国 马 宏 张文涛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榆林 718599)

在现代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以班组为单位创设与维系的企业安全文化,同时也是提升班组成员安全意识、规范班组职工安全行为的重要文化驱动力。班组安全文化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依据的理论核心是企业的安全运行理念,它的现实目的是在实践层面规范和引导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随着国家对企业安全问题的管控越来越严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必然要建立在职工安全的基础上,这就对企业与班组管理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班组当下可见的文化发展需求,而是要带着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问题。换言之,企业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全面综合班组成员、班组集体、企业整体等不同方面的文化要素。从实践角度来看,班组管理者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起重要作用。

一、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班组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企业安全文化向生产实践落实

企业把安全文化建设的施行方式下放到具体的班组建设和管理中,借助班组运行的日常生产实践契机来落实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领导也可以考察企业基层安全文化与企业生产运作本身的结合状况。班组在运行管理中可以结合工作实际,从可视化的角度来观察、询问、引导、督促职工的安全生产,第一时间获得企业与班组安全文化落实措施的现实运行及其实践反馈状况,以便在其基础上及时整改与完善班组的安全生产规范。整体而言,班组在助力企业安全文化向生产实践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施行。其中,安全文化的理论形式包括在班组内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围绕班组安全生产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安全文化的实践展开则是班组在日常生产中全程监控潜在的危险源点,以及及时推进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等生产运行实践中蕴含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观念与安全整改措施。

(二)提高班组成员整体凝聚力

在班组工作中,不同的班组成员通常各有分工,但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所协助完成的是班组集体的工作。在日常的工作实际中,职工往往习惯于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以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一班组之内的不同岗位之间容易形成岗位、职责和能力的单向度直线对应关系。在班组工作平稳运行时,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预;然而,一旦某一个具体工作岗位出现安全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组的有效运行,间接影响到不同部门、班组的安全工作,甚至会使企业整体的安全工作陷入困境。也就是说,同一个班组之内的不同职工岗位之间虽然看似互不相通,但联系到安全的问题上来说,其涉及的安全问题是互相关联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岗位或班组成员出现安全事故,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班组其他成员的工作安全。因此,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是需要在所有班组成员齐同协作的基础上来保障的。班组安全文化工作的推进,需要通过班组所有成员凝心聚力来实现。“安全”作为班组成员协同工作的基本前提与永恒条件,可以将不同的班组成员紧密连接,使他们形成安全与共、互帮互助的安全责任共同体。当某一个具体岗位存在安全隐患时,其他岗位的职工也及时协助解决问题。随着班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发动集体的智慧去预防、解决与反思安全问题,可以在班组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提高班组成员之间的工作协同性,进而提高班组的整体文化凝聚力。而稳定的、整体的班组安全文化凝聚力,是保障班组安全运行的强有力后盾。

(三)提升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企业职工在工作中的职业态度、能力素养与人文素质的统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以安全为核心目标来规范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这有助于培养职工的严谨工作习惯与职业风貌。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念渗透与职业工作要求的方式驱动职工通过提高自身安全工作能力、完善工作设施与条件等方式,规避工作实际中的风险隐患。与班组职工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同步提升的,还有职工自身的工作思维、方法、模式与举止行为等[1]。可以说,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其最终带动的是企业职工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一旦企业基层的所有班组都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班组的重要工作来落实,最终提升的必然不仅是班组或职工个体的职业素养,而是企业全体职工的职业素养。可见,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有积极作用,对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展开方面

班组的安全生产力提升与其安全文化建设之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班组安全文化是以班组为单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理念的职工基层文化,其建设与落实是展现班组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态度、安全实践的整体文化面。在具体的建设与推行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兼顾职业道德与职工情感

在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兼顾职业道德与职工情感,是从职工的职业感性方面提升班组文化的展开方式[2]。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是指职工对待班组工作的责任意识、思想态度与行为规范审视等。职工的这些文化要素始终渗透在他们的工作日常中,贯穿班组运行的整个过程。班组成员间的情感则是班组个体成员,以及相互之间在工作关系之外所形成的亲情、友情与工作热情等稳定的情感。班组成员在工作中保持对周围同事的关心,在工作中相互形成协同工作的默契,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一些工作中因为职工主体情感梳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不必要摩擦或安全隐患。如果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展开过程中能够兼顾这些方面,就会有助于推动班组的安全文化与职工之间、职工与工作之间的道德情感相融合,进而维系安全文化在班组运行中的稳定化、常态化发展。总之,兼顾职业道德与职工情感对于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与维系作用。

(二)恪守法律与规章制度

企业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在一些客观的法律与规章制度所许可的范围内展开。国家为了保障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的安全,对相关行业制定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路线、方针。同时,大多数企业也会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全体职工制定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条例。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会围绕当地的安全发展实践,对所辖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做出一定的客观规定与条件约束。这些不同的安全性法律、制度、规范等,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领导经过科学分析、理性审视和一定的实践验证之后做出的审慎决策。企业班组在搞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把它们作为必要的参照,就可以有效避免其运行规范走向安全文化建设的误区。所以,班组的具体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方略必须始终恪守这些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章与规范条件,进而确保班组成员在生产工作中将其落实到位。

(三)凸显班组文化的特色与实际

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同一企业的不同班组也有自身的特殊文化实际。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一些优秀企业或班组的特色文化,而是要以自身企业的文化观念取向和班组的实践特色为核心来进行文化建设。这些特色实际包括班组自身的成员组成、能力状况、文化氛围、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不同的班组长之间的差异性工作能力等。当然,在通过班组安全文化来引导、规范班组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持续跟进班组安全文化的管控与施行,通过不断完善其安全文化建设来更好地维系班组与企业的运行。人们在处理自身与外界事物关系的过程中,历经一定的实践积累,可以形成一些有效的应对理论和方法举措。同样,在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形成一些科学的管理思维、奖惩方案与监督措施等。借助这些思维、方案与措施来凸显企业文化特色,规范班组运行实际,可以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

三、加强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班组成员安全文化意识

班组成员安全文化意识的整体提升,有助于推动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从“被动的引导”向“主动的参与”转变。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并不是通过班组领导或企业领导的决策带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班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来实现。也就是说,从班组整体层面来看,班组成员个体的安全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推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反之,如果班组成员的整体合力与班组的宏观安全文化建设方向之间呈现相反或相冲突的状况,就会成为具体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阻力。这就要求班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不同班组成员的安全文化意识状况,把班组成员安全、班组安全运行作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把个人安全与工作安全相结合,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具体的安全工作中,班组管理成员可以从班组成员的安全情感关切和工作安全责任落实这两个方面展开。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深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落实安全责任,并驱动班组成员自主参与到安全生产的工作中来,真正落实“讲安全”与“抓安全”的工作实效。

(二)改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物态条件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物态条件是指以客观物象陈设所做的安全文化氛围改善的物态要素及其状况。物态条件的改善,对于提醒班组成员在工作日常中落实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作用。班组安全建设的物态因素不仅包括职工的工作环境布置,同时也包括安全类问题的辅助性物资的筹备、存放、日常使用等。从环境布置来看,可以从安全方面的管理宣传语、宣传图,以及各类安全标识、标牌的设定等方面着手;从安全辅助管理的常态物资准备来看,应在班组的日常管理中设置好固定的安全资料存阅处,储备好安全应急物资,预留好处理安全问题的专用工作室等;[3]从安全文化的日常动态管理来看,要做好班组成员健康登记、饮食健康监测和作业现场隐患定期排查与检修等工作。做好这些方面的安全工作,可以在动态的工作日常中保障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

(三)完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制度规范

完善的制度规范源于企业安全文化与班组生产实践的长期互动及融合。以班组为单位建立的安全制度规范,应该尽量涵盖所有班组成员经历或可能面对的安全问题。同时,在制度规范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并征集每一位班组成员的意愿和态度,使所有班组成员都成为班组安全制度规范的制定者、参与者、完成者,进而发挥其实践者的作用。从制度规范的内容本身来看,应该明确安全事项的内容要求、责任人要求、时间要求、地点要求、方法方式要求等。此外,在明确安全生产规程的同时,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其安全实践效果的方式来推动班组安全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与时俱进。

(四)提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预防与监管举措

安全风险预防是将安全生产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控的必要方式。面对这一问题,可以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对生产环境、设备、责任人、制度规章等进行风险预估,及时检查、监督与整改不同生产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必要的监督是安全生产的规范保障,因为能落实到生产工作的实处才是所有安全意识、安全制度规范设定的最终目的。监督作为安全生产的实践维度约束,是保障安全理念与规范贯彻执行的必要方式。做好监督工作,就应该做好监督规范和监督引导方面的工作。以安全监督的理论规范为依据,在具体的班组工作监督中明确安全生产的目标,将相应的方法措施紧密地运用到班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与客观实际中。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安全工作监督的实效,把班组安全运行的时效性贯彻到位。当然,在安全监督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在班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化解安全风险。从这些不同的方面推进安全监督,有助于维护班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

结 语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这就要求基层的企业班组把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作为班组建设的核心目标。企业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既要对企业的文化发展理念负责,也要对班组成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安全负责。在具体的班组建设中,只有落实好班组成员的安全工作日常,才能真正保障班组与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所以,企业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基层班组在企业安全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设好班组安全文化,并在班组的工作中将安全文化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内的不同班组来说,应该时刻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将安全文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保障班组安全、高效运行,从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班组规范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来稿规范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