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01 04:50
活力 2023年22期
关键词: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

孙 凡

(三亚学院,三亚 572000)

引 言

在生产力中,人才是最关键、价值性最高的因素。人才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是企业的根本,还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企业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现在,人才竞争逐渐激烈,人才不但是企业的首要资源,还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力,人才对企业的兴败有决定性作用[1]。因此,要将新型技术观念引进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牵引着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不断前进。

一、人才对企业的意义

从古至今,人才对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对人才方面一定要重视起来。企业按照不同的岗位,将人才分为3 种,分别是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

(一)高层决策者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高层决策者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作用。随着21 世纪到来,企业高层决策者成为所有行业均需要的人才,创新性、复杂性、全局性等也是企业高层决策者所具有的特色。企业的员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高层决策者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找对方向,由此得知企业决策者是非常重要的。从古至今,无论是治国还是治企都是如此[2]。企业领导者的技术知识是否专业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但一定要知人善任。总而言之,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大局观一定要是出色的,用人理念一定要是公平公正的,企业高层决策者唯有具备以上因素才能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本”。

(二)中层管理者对企业的意义

在企业中,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层管理者所具有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即将上级指令传递下去并执行,将基层情况传递上去,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连接枢纽与沟通桥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各司其职,可部门领导者既要对本部门进行管理,确保员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还要对接本部门之外的部门与单位[3]。部门领导者身上肩负的领导责任尽管不尽相同,可他们都是企业命脉主线的掌握者,对企业发展的相关战略任务的实现有决定性作用。企业中层管理者一定要让部门内的各个员工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方向与目标有充分的了解,要让所有员工都形成各自独特的工作特点,要使所有员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使工作环境适合各个员工的特长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的战略目标[4]。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员工各尽其责,确保所执行的所有工作的细节,最后将本部门的季度或年度任务完成。企业中层管理者所具有的承上启下作用决定了执行体系中中层管理者所在地位的特殊性,从管理中提高效益,进而使企业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基层员工对企业的意义

1.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基层员工

企业的基层员工决定了企业所产生的效益、发展规模。若将企业比作机器,那么机器中的螺丝钉就是基层员工,在基层员工各尽其责、共同向相同的目标与方向努力时,工作的完成效率与质量就会比较高,进而确保该机器可以持续正常运行[5]。但任意一颗螺丝钉发生损坏或掉落时,就会影响对应工序,对整个部门产生影响,进而对企业的服务或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最终需要领导来进行补救。当基层员工出现问题时,就会花费领导规划以后发展方向的精力与时间来进行补救,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尽管企业管理层制订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工作计划,可完成与执行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的是基层员工,由此发现企业基层员工是非常重要的[6]。

2.基层员工作为储备力量存在于企业人才管理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管理层会面临离开或退休,那么企业若要长期稳定发展,新鲜血液是一定要引进的,在管理人员离开企业以后,可以马上将对应人员提拔到管理层。就所提拔的管理层来说,这部分人员不但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还充分了解基层工作与业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因此,企业要重视培养基层员工,将有利于成长的工作环境提供给基层员工,使企业中基层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并将基层员工作为动力提供给企业,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充分了解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些企业认为企业在培养人才时会浪费不少时间与精力,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培养人才,人才依然会跳槽,得不偿失,因此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但企业需要知道的是,人才的获取是不易的,如果只在人才市场招聘急需人才,招到合适人才的概率较低;并且一部分人才几乎不参与市场招聘,那么就无法通过市场招聘来获得这部分人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7]。若对建设人才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就会有人才供应无法符合企业发展与运营需要的状况出现。

(二)部分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性不强

由于部分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也是不存在的。特别是中国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些企业在提拔人才时,决定权主要在于领导者,对应的考核机制大多是不存在的。在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为家族式管理,通常会让亲戚朋友来担任主要部门的领导,对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的关注度不够。若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不科学,那么就会造成人才逐渐减少,从而会限制企业的持续发展[8]。

(三)部分企业人才培养针对性较差

下面这个案例就发生在不少企业中:老师傅退休之后,会生产主要产品的人就没有了,或者会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就没有了,或者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没有了。这就是由于平时企业没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从而造成无人继承衣钵的状况出现。企业管理层需要按照各个岗位要了解的对应技术与所承担的对应责任来提早进行规划,进而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四)部分企业用人和人才培养未充分结合

如上所述,有的企业任用亲戚朋友担任关键部门领导,可能力强的人才的上升渠道却较少,或者企业花费不少的精力与时间培养人才,但没有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条件。时间久了,员工就会消极对待培训学习,在结束培训之后,难以学到价值性高的内容,进而使企业用人未和人才培养进行充分结合。

三、以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基础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企业管理层对人才的认识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还是企业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培养人才以后带给企业效益。从短期来说,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业务与经济效益;从长期来说,人才培养可以对整个企业产生很大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人才,因此需要把人才培养纳入长远战略规划中。企业领导要按照本企业的真实状况、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等来制定人才培养制度,使人才培养制度更加科学与合理,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地培养人才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我国,一些有名的、实力较强的公司就吸收了不少人才供本企业使用,在这些人才中高学历人才比较多。除此之外,企业还针对各个员工制订了适合其自身的培养计划,并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对应的报酬来留住人才,进而降低企业人才培养风险[9]。

(二)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确保企业长期有效运行的最基本机制就是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管理员工与培养人才来支持此行业将对应的任务完成,使每个阶段对应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要按照本企业的真实状况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将内部、外部的人力资源开发完全。不但要发掘外部人才,还要发现内部人才。内部人才与外部人才相比,对企业业务了解更全面的是企业内部人才,因此一定要将企业内部人才的最大潜力发挥出来,实现即插即用,进而稳定提升与扩充人力资本。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最高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唯有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力度,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得更加完善,才能提高人才的质量,才能不断将推动力注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的建立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将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但是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与低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若员工工作积极性高,那么员工工作完成的效率就比较高;反之,其工作完成的效率就比较低。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再好的制度也要有对应的执行,方能使效果达到理想状态,企业一定要使用高效、合理、科学的奖罚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管理部门一定要确定每个岗位对应的职责与内容,然后再对各个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方式。对于如何处理考核未合格或未按规定做事的员工,对于如何奖励有出色表现的员工,均需要依据与本企业真实状况相符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来决定。但是无论怎样制定,激励与考核机制都要将员工与企业有共同的利益和风险这一原则体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制度效果达到最佳。激励机制一定要时刻关注对于员工的实用性,同时也不能忽略掉重要的精神激励,因为人力资源开发最关键的机制就是精神激励。

(四)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

若监督制度不完善,那么执行力就较低。因此,一定要建立起监督反馈机制。监督机制的定义比较广泛,在企业进行实践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政治监督,就是将干部监督、纪检监督、党建监督等当作着力点,主要对企业管理决策者在人才培养或用人方面存不存在任用亲戚、朋友、关系户等状况进行监督;第二,经济监督,就是将专职董监事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等当作着力点,主要监督企业是否遵守人才培养战略计划;第三,法律监督,就是将内控合规体系建设、法律审查等当作着力点,主要监督合规的管理要求实际执行状况与法律法规的遵守状况,开展监督工作的部门是法律部门;第四,部门的内部监督,就是将参加学习、培训的员工的学习成果或考核结果当作着力点,主要监督员工培训、学习的目的是否真实。除了建立监督机制,还要建立反馈机制[10]。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反馈来了解该制度的实际实施效果,继而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该制度。此时,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结 语

古往今来,不管是治国还是兴邦,均有人才的身影。特别是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人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对企业的衰败与兴盛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要持续创新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本企业的真实状况来制定可行性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继而将人才持续不断地提供给企业,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长远。

猜你喜欢
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热浪滚滚:新兴市场决策者竭力应对通胀升温 精读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充耳不闻与从谏如流:建议采择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