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2023-02-01 04:50
活力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财务

肖 瑶

[盐田港港航发展(湖北)有限公司,黄石 435000]

引 言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隐匿性和不稳定性的内在特征。如果企业没有在第一时间排查到财务风险,那么就会引发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破产。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在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切实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各种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之间的关系

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二者都是通过财务角度对企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对实现企业管理价值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常常会将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工作分离开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很难对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内控工作的关系进行协调,导致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不断下降,企业的长远发展遭到严重的阻碍。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内控工作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内控工作在目标上存在较强的一致性,都是为了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问题来完成目标,而财务内控工作主要通过强化委托人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来完成目标[1]。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内控工作之间具有互动性。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的是均衡处理员工之间的管理,不断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并在利益划分中突出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财务内控工作则强调的是岗位职责的落实,各项工作都会渗透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最大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财务部门的重点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会结合内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订出科学的管理计划,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合理的预测,全面整合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切实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需求。除此之外,财务部门还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对战略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企业领导能够深入了解当前资源的保有率,给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对于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而言,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量化处理,使得企业战略目标能够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保证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部门都能够朝着战略目标不断奋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且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生产运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一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三)优化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在开展财务内控的工作实践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工作成果,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灵活应用,充分展现现阶段企业的运营现状,明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将各种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进一步优化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内控机制不完善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都会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开展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时,企业并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管理框架,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因此财务内控工作的被动性相对较强。没有完善的内控机制作为支撑,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同时企业管理层也不会树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以某企业为例,它的财务内控工作主要受到总公司的监管,企业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内部战略目标与总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科学分配现有的资金。但是该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仅仅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没有设置具有良好独立性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序推进,企业财务内控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2]。

(二)管理模式不严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因此,很多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久,同时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发展到当前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财务内控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开展企业财务内控的工作实践中,部分企业未能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预算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整体的先进性和严谨性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企业无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各种财务问题先后出现[3]。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较为空洞,并且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得到真正落实,这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在预算编制方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未能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导致预算编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部分企业没有为预算编制预留足够的时间,导致财务部门无法与其他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因此财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认识非常片面,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可行性无法得到全面保证,不能为后续的财务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四)预算考核不深入

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实践中,部分企业未能正确认识预算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预算考核工作仍然停留在形式阶段,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效能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虽然积极开展了预算考核工作,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预算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岗位晋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导致员工对预算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预算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五)信息化水平较低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加之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实际投入并不是很高。就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甚至部分企业仍然采用手工处理方式开展日常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算管理流程的规范性,整体的工作效率不是十分理想,信息反馈不及时、预算编制不准确等问题十分突出[4]。

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内控机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从自己的运营现状出发,切实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企业应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明确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效能,不断强化财务内控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全面落实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信息交流的实际效率,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其次,企业应对财务内控管理的具体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可行的监督管理计划,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不断提高财务审计管理水平,有效监管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将贪污腐败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职能

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独立性,对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从财务部门中独立出来,组建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企业应明确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制定可行的预算考核制度,不断促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充分切实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5]。此外,企业还应借助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过程监管工作,通过相关软件分析各种预算指标,完成对预算控制点的确定工作。同时,应将预算结果和考核结果实时反馈给企业领导层,使得企业领导层能够充分了解预算的执行现状,有效监管整个财务预算管理过程,及时发现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运营发展之间的契合性,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优化预算编制手段

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只有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促进后续预算执行工作的高效开展。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企业应构建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在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下,完成业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及资产预算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方案的全面性,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此外,企业还应不断创新预算管理模式,积极引入固定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使得预算管理方案能够更加符合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保证企业预算管理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6]。同时,企业应对日常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评估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性及与业务的相关度,结合企业现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贡献值进行排序,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切实提高现有资源的实际利用率。

(四)积极开展预算绩效考核

预算绩效考核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让员工自觉约束工作行为。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实际效能,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优化预算稽查体系。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企业要对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追踪和仔细调查,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稽查工作开始之前,企业需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有效界定,对申请、审批及控制等部门职能进行科学细化,根据预算数据的实际情况,全面统计差异数额和财务数额,将真实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7]。在预算执行时,企业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如果出现超预算等异常现象,应积极开展管控工作,将超出预算的资金数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在调整预算的过程中,企业应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整合,明确计划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使得预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其二,完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应以经营特点和发展现状为基本出发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综合市场份额、市场开发现状、市场发展需求及产品特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强化财务指标与各个部门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体系,将预算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岗位晋升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得企业经济效益能够得到稳步提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应用效果,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必须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将工作人员从繁杂的预算编制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预算执行分析和预算执行控制上。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纳入企业资金、业务、报表、核算等多项因素,积极引入预算预警机制,全面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为预算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8]。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量较大,需要顾及各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全方位布局,推动预算管理的有序进行。

结 语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实际价值逐渐突显出来。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职能,切实优化预算编制手段,积极开展预算绩效考核,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将企业运营中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