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

2023-02-01 04:50刘荣蓉
活力 2023年22期
关键词:成果攻坚发展

刘荣蓉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咸阳 712082)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科学内涵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底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1]。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果,最主要的是防止脱贫地区出现规模性返贫。脱贫攻坚的主要阵地是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主要对象是农村贫困人口,主要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时刻关注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致力于已脱贫人口不再出现返贫现象的目标,维护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确保不会增加新的脱贫人口,这是首要关注的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可以通过促进就业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从而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的成果得到巩固;从宏观层面来看,脱贫地区需要发挥地区优势,发展长效产业,由政府帮扶实现自给自足,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的发展和改善民生。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主要的是拓展什么和如何拓展。

首先,可以拓宽脱贫对象的范围,对于已经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不能松懈,力争脱贫不返贫,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实现自我发展的扶贫对象,适当松手,将更多的力量投入返贫风险大的对象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其次,扶贫标准可以进一步深化。脱贫不意味着扶贫任务的完成,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对此,脱贫地区要高标准、高要求地严格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发展,实现欠发达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要进一步拓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准二字,有重点、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最后,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以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为前提,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稳扎稳打,跟紧国家发展的脚步。

(三)两者间进行有效衔接

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妥发展、有序衔接。脱贫攻坚侧重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则更针对相对贫困问题,两者在时间上相接,在目标上共通,在内容上相交,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此时,两者间何以有效衔接就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可以说,衔接进程是承上启下的:承接的是脱贫攻坚的各项成果,切实维护和稳固已取得的各项成就;开启的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确保脱贫地区顺利进入全面乡村振兴的新进程。对此,要总结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改善优化政策机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为了推进有效衔接,需要在共同富裕目标之下,通过乡村的全面发展带动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乡村的持久振兴来稳定脱贫的成果,通过乡村的全面振兴来实现贫困群体的长久脱贫。

综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在于维护和稳定成果,避免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侧重于拓宽对象,深化标准,建立长效机制;两者间进行有效衔接主要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挑战

(一)防止脱贫地区出现规模性返贫

脱贫攻坚是在温饱的基础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参考的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从总体上来说,目前的脱贫标准相对较低。对于标准内的脱贫户,优良的帮扶政策形成了个别贫困户的依赖性,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于已达标准却超出标准不多的脱贫户来说,其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受外界影响,自身发展稳定性差,容易出现返贫现象。此外,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中部分产业主要是为了短期内完成脱贫攻坚目标而建立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甚至无法生存,非常不利于在产业衔接方面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脱贫以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部分政策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发生了一些调整,这对于过度依赖政策帮扶的部分脱贫户和边缘户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缺少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部分脱贫户会因为无法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而被落下,甚至返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效衔接进程。

脱贫攻坚战虽已大获全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脱贫标准相对较低,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脱贫地区主要劳动人口流动和生活变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都会给稳定脱贫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产生规模性返贫,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形成一定的困扰。

(二)促进脱贫地区的稳定发展

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就逐步转移到了乡村振兴上,但是有些贫困县依然沉浸在享受胜利果实的喜悦之中,不能及时跟上大部队的进程,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确保不出现大规模返贫只是五年过渡期内的“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主要任务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部分贫困县仍将工作重心局限在脱贫户和贫困户的帮扶上,缺乏大局观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任务无法进行整体性把握,缺乏系统的计划部署,使两者的衔接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实现脱贫地区的稳定持续发展。

在有效衔接的进程中,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全局观的角度、以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二者的有效衔接进程依然存在着挑战。一是在产业衔接上,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无法尽快适应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发展重心转变,致使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缺乏产业支撑,后续发展不足。二是在人才衔接上,外出务工人口和返乡发展人口不成正比,致使乡村建设缺乏高素质人才和基础劳动力。三是在文化衔接上,部分贫困县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造成发展滞后。四是在生态衔接上,生态产业发展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对立的可能,严重影响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在组织衔接上,部分政策机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使得二者在有效衔接阶段无法做到逐步过渡、平稳转型。

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后,脱贫地区不能过度放松、沉浸在喜悦中,还需持续推进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人才振兴,加强乡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建立健全机制,谨遵中央指示,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发生,推动脱贫地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

(一)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乡村地区优势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脱贫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乡村地区优势。

一是要注重已有扶贫产业的转型升级,使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形成地区特色,建设特色品牌。二是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或者有远大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要大力扶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为其快速成长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许多地区进行了探索,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例如,有些脱贫地区虽然形成了特色品牌产业,但影响有限、发展不足,这就需要政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接续帮扶,促进产业的发展升级,进而适应市场竞争。一些地方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引领当地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同时注意强化农村基层治理。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对于发挥脱贫地区的特色优势、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人才振兴,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动力

在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脱贫地区的稳定发展有赖于脱贫地区内生动力的增强。提升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产业振兴是动力,人才振兴是关键。

一是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已脱贫群众是过渡期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对贫困地区的最大激励,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其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引导其自力更生,鼓励其自我奋斗,实现精神脱贫。同时,加强对脱贫群众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农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脱贫群众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鼓励支持人才返乡或者人才下乡,培养乡村振兴的主要村党支部。村党支部是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头雁”。要抓住村党支部这个领导核心,发挥其带头引导作用,推动有效衔接的各项措施落地生效。仅靠村党支部是无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还需要引进外部人才,鼓励支持引导人才返乡、下乡建设乡村。

三是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尤其要注重职业教育[4]。首先是培养本土年轻农民的职业技术,加强其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实现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构建;其次是挖掘本土农业人才,传承农业技术能力,激发乡村本土活力;最后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优秀人才,鼓励其投身乡村,进行乡村建设工作。

(三)加强乡风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衔接意识,加强乡风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提升已脱贫群众的理论素养。通过淳朴的乡风民约及家规、家风、家教,提升已脱贫群众的思想转化,帮助其树立自力更生、自我奋斗的主动意识,使已脱贫群众自主实行脱贫致富。二是挖掘开发乡村本土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合到旅游资源中,形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因地制宜,依靠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设施等优势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乡村内在活力。三是推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借助现代化手段发展文化产业。脱贫地区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评选活动来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营造和谐乡村乡风。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宣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用独特的文化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

(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应以保护生态为主,逐渐融入生态产业的发展,同时注重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必须将生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要根据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整改移除。在进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利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促进乡村绿色发展。二是保护乡村自然景观资源,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因地制宜,找准符合地区发展的方向,根据现实条件和地方能力,建立长效关注机制,实现乡村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例如,对于农村旱厕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要统筹兼顾,利用乡规民约,实现有序化管理。

(五)建立健全机制,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需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一是对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对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异同,该去除的去除,该保留的保留,该优化的优化,一切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服务。二是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创新和完善基层治理模式。乡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和监督,对此可以采用村民自治与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方式,多管齐下,构建基层治理体系。三是合理规划各项发展资源,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管理和监督,确保政策上行下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成果攻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工大成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