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23-02-04 02:49张敏严冰
疑难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膦骨髓炎酸盐

张敏,严冰

患者,男,50岁,因“腰背痛6年余,加重伴下肢麻木、乏力1个月余”于2018年5月9日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腰背疼痛,夜间加重,口服美洛昔康止痛有效。1个月前疼痛加重,伴右下肢麻木、乏力,腰部活动受限。既往11岁因“骨髓炎”行右前臂截肢手术。34岁因“骨髓炎”行左小腿截肢术。入院查体:T 36.7℃,P 76次/min,R 20次/min,BP 144/88 mmHg。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右前臂及左小腿缺失,胸廓畸形,脊柱胸段向左侧弯曲,C7、T1、T5、T6椎体压痛及叩击痛,右侧骶髂关节压痛。实验室检查:ESR 91 mm/h,CRP 123 mg/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钙、血磷正常,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实验、免疫相关指标均阴性,免疫固定电泳未见M蛋白。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全身骨扫描(图1):颈椎、胸椎多个椎体、左侧肩关节、左侧肘关节、双侧骶髂关节、右侧胫腓骨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外院查脊柱MR:C7~T1及T5~6椎体及附件改变,考虑骨质破坏,颈椎、腰椎、下胸椎椎体、骶髂关节改变及椎小关节模糊。颈胸段椎体交界处骨CT三维成像示(图2):颈椎及胸椎骨质疏松,多个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椎体呈竹节样改变,椎小关节面骨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C7~T2、T6~9椎体压缩性改变,椎体及附件形态异常。骨髓穿刺未见肿瘤征象。最后诊断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唑来膦酸治疗,患者疼痛缓解。后于2021年4月病情复发,查炎性指标(ESR、CRP)水平高,病情活跃,前期药物不能控制病情,故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单次给药25 mg,每周1次。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炎性指标下降,出院后随访12个月,未复发。

图1 患者全身骨扫描影像表现

图2 患者颈胸段椎体交界处骨CT三维成像

讨 论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hronic recurrent multifocal osteomyelitis,CRMO)是一种以无菌性溶骨性病变为特征的自身炎性反应性骨病,患病率为1/100万~2/100万[1]。CRMO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发病年龄约为10岁,男女比例约为2∶1[2]。目前,CRMO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抗炎和促炎失衡有关。

骨痛是CRMO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周期性加重和缓解反复交替为特征,炎性病变以长骨干骺端受累最多见,其他部位包括骨盆、锁骨、胸骨、脊柱、下颌骨等[1]。椎体受累发生率为4%~30%,胸椎多见,并且椎体受累可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塌陷,进而发展为脊柱侧凸、脊柱后凸和脊髓压迫性损伤等[3]。另一方面,CRMO与其他的炎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皮肤和胃肠道相关的炎性疾病[4]。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不典型的脊柱关节病:无家族史、HLA-B27阴性、女性多发及单侧骶髂关节炎[5]。

CRMO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易漏诊误诊,大部分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约为18个月[3]。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合。传统的X线片在疾病早期可能是正常的,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骨质溶解、硬化,或混合表现,通常无骨膜反应[6]。MR对识别骨病变及组织水肿敏感度高,对评估疾病活动度、监测治疗反应及疾病的后遗症(如骨折、周围组织损伤)也至关重要[7]。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非常典型时,无需病变部位活检即可诊断。但是在某些不确定的情况下,仍需要病灶处的活检以排除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

CRMO的治疗多数为经验性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病药物(DMARDs)、TNF-α抑制剂和双膦酸盐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被认为是治疗CRMO的一线药物,但易复发[8]。对于NSAIDs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会从短期的皮质类固醇治疗中获益。短疗程的激素治疗(1~2 mg·kg-1·d-1,最大剂量60 mg/d)可以诱导骨炎性反应的快速控制。对于有椎体受累、NSAIDs无效、临床快速复发的患者,学者们建议需应用更强的治疗策略,可选择的药物包括DMARDs、TNF-α抑制剂和双膦酸盐[9]。部分学者甚至建议双膦酸盐可以作为存在脊柱受累或有结构破坏的CRMO的首选[10]。文献报道,帕米膦酸盐在相当一部分对NSAIDs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中可达到疾病的临床缓解和影像学控制[11-12]。目前双膦酸盐的应用主要参考成骨不全的方案来治疗,但关于给药剂量、间隔时间、疗程、长期不良反应等问题有待解决。TNF抑制剂通过特异性阻断TNF-α,纠正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失衡,对治疗CRMO有效。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TNF-α抑制剂的疗效高于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双膦酸盐[13]。治疗的目标不仅是疼痛缓解,还应聚焦于影像学上的无病变,在选择药物时,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应考虑周全。

综上所述,本病属于罕见疾病,患病率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与感染性疾病或肿瘤常有类似表现,极易混淆。本例患者虽成年时诊断,但既往有2次“骨髓炎”史并行截肢术,是否幼年起病尚未可知。目前此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易误诊,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猜你喜欢
双膦骨髓炎酸盐
硫代硫酸钠置换滴定法测定高铁酸盐的纯度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双膦酸盐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胫骨截骨延长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临床研究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应用双膦酸盐延长关节假体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