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渭南皮影戏之我见

2023-02-08 03:37江玉祥
文史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渭南皮影戏皮影

江玉祥

34年前,我曾应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范源远先生之邀,参加“渭南地区一九八八年(元月1—5日)皮影、木偶、曲艺、杂技调演”,至今我还保留着当时的节目单。想当年,经过“文革”摧残的渭南皮影戏又枯木逢春,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景象。那次调演,渭南9个县区共有7个皮影团队参加演出了26个剧目,多幕剧、折子戏,形式较多;不但有传统剧目,也有新编剧目,如白水县创作的多幕剧《王二起义》,华县皮影团的寓言剧《老鼠偷油》,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34年过去了,由于中国皮影戏和其他民间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文明的逐步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皮影戏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背景下,各地的皮影戏班迅速减少;有的皮影戏班社随着老艺人的逝去,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是签约国。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此后,就皮影戏的抢救保护传承工作而言,全国各地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我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影戏》一书中说过:“陕西为中国影戏的发源地,至今尚甚流行。其影偶制作之精美,表演技术之巧妙,影调之复杂,剧本之高雅,外省罕有其匹。”这是陕西皮影戏在中国影戏历史上的传统地位;即使在中国皮影戏已经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范围内的今天,陕西皮影的地位仍然居前。渭南皮影戏班的数量比起34年前我看见的情况是有所减少,但在全国比起来,还算保存比较多的。在陕西皮影主要五大声腔(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秦腔)中,渭南皮影戏还保留阿宫腔、老腔、碗碗腔三种声腔,即“七县三腔”的存续格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的非遗保护的九种措施(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渭南皮影戏基本上都实施了,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渭南皮影戏在华州区还建立了皮影产业园,这也是其他地方,至少在我们四川还没有。下面,笔者在渭南皮影戏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基础上,再强调几点意见。

2022年中国渭南皮影戏高峰论坛开幕式

第一,狠抓中国皮影戏的剧本创作,创作一批反映时代主旋律的,具有皮影戏表演艺术特征的吸引观众的皮影戏剧目

作为民间小戏品种的皮影戏在现阶段的发展,首先还是应该重视剧本的创作。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渭南皮影戏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长期上演清乾隆举人李方桂专为碗碗腔撰写的十大本——过去把能否演唱十大本作为衡量皮影戏艺人和班社水平的标准。十大本是渭南皮影、陕西皮影甚至中国传统皮影戏的精品。最近,渭南皮影戏汇集李方桂“影戏十三本”印了一册《渭南皮影戏传统剧目汇编》,这很好。李“十三”的剧本还要继续演,特别在中老年观众中还有市场,外国人也喜欢购买表现这些题材的皮影影偶。然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年轻一代的观众对十大本所表现的人和事比较隔膜,不一定感兴趣,还须组织力量创作新剧本。剧本的题材应该不拘一格,传统的(题材可以仿照鲁迅的《故事新编》,重新编写,推陈出新)、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成人题材、儿童题材,百花齐放,都要狠抓。特别是神话、童话、寓言的题材,最适合用皮影戏来表演,不但小孩喜欢,成人也感兴趣。没有好的剧本,就没有好的表演,皮影戏的发展相应也是一句空话。年年月月都是那几个戏,怎么能团聚观众呢?

第二,坚持陕西皮影的特色,高度重视皮影戏音乐和唱腔的设计

优美的音乐唱腔,是戏曲的基本要求。皮影戏不是单纯表演技巧,它是戏曲,有说有唱,以情动人。表演技巧是为戏剧内容服务的。声情并茂的唱腔,悦耳的音乐,就能打动观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才能吸引观众。中国皮影戏首先要保持各影系各流派的唱腔特色和发挥传统乐器的音乐效果。陕西皮影戏的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和秦腔,还有道情灯影、汉调二簧灯影、弦子灯影的唱腔和音乐都很有地方特色,全国没有哪个地方皮影戏的唱腔有如此丰富多彩!不必赶时髦,跟在大戏、现代歌舞戏、摇滚乐后面跑,动辄就大量加进西洋管弦乐器。那样,观众不如去看歌舞剧、听摇滚乐,还跑来看你的皮影戏干啥?当然如果是新编的现代皮影戏,为了剧情的需要,烘托气氛,适当加点西洋乐器也可以;但主要的音乐设计一定要突出地方皮影戏唱腔音乐的特点,才能吸引观众。

第三,应加强演员操纵皮影影偶基本功的训练

青年演员特别要克服浮躁不安的情绪,干一行爱一行,应该静下心来,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和技术,精益求精,争取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提高演出水平,使一台戏真正有看头,看过以后有想头,那样才能使观众回头。传统皮影戏师傅“翻覆全凭两手分”“双手挥动百万兵”,四川、湖南一个皮影班的人数“七紧八慢九消停”(湖南叫“七紧八松九快活”),加上音乐场面最多九个人;渭南皮影戏班最精干,只要五个人。现在专业剧团表演皮影戏,一个皮影几个人操纵,按头的按头,抬脚的抬脚,牵手的牵手,影幕后面人打拥挤,车身转体都困难。如到影幕后面看操作,没有看头,难看得很。一个专业皮影剧团几十个人,僧多粥少,如何养得起?也不方便上山下乡。

第四,影偶的造型设计应该创新

皮影戏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艺术。一件件雕镂复杂的影偶,既是影戏中的“演员”,本身又是可供观赏陈列的工艺品,有很高的观赏艺术价值。渭南影子雕刻历来有名,现在从事皮影雕刻的艺人在全国也最多,渭南皮影雕刻的艺术品在国内外很有市场。我们四川皮影班也在渭南订购影子。我指导的外国研究生也跑到渭南学习雕刻皮影,比如美国女研究生安妮,就是在渭南学的雕刻皮影,现在加拿大博士毕业,成了著名的皮影戏专家。随着党和政府提倡大演工农商学兵,表现时代的主旋律,影窗上要出现气质高雅、扮相漂亮的工农商学兵的形象,这就给我们从事皮影雕刻的艺人师傅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就是要创作新角色、新人物、新的背景设计。新人新事要占领影戏的舞台(影窗),靠我们努力设计构思,靠我们运用灵巧的双手去塑造。

第五,关于皮影戏的市场问题

现在雕刻的皮影工艺品很有市场,能赚钱,效益好,学的人多。皮影戏的演出则相对差一些,年轻人不爱学,觉得无前途。这是个问题,要想方设法来开拓市场。

我们可以开拓两个市场:一个是传统的市场,另一个是现代的市场。

渭南皮影表演团老艺人在灯影间

传统市场主要在社区和个人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中,表现在酬神还愿、行会戏、祈年禳灾、人生礼仪的大贺戏这四个方面。特别是人生礼仪,比如婚丧嫁娶,庆生祝寿,农村都喜欢请皮影戏班庆贺一下,热闹热闹,这在湖南、四川乡下还很流行。在开拓皮影戏传统市场上,我们应该从理论上区分俗信和迷信界线。俗信即民俗信仰,它是人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心理安全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产生过某些有益的作用。即使在今天,民俗信仰中的某些部分,如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某些符合科学的禁忌、医疗方法等,还是应该肯定并进行研究,加以保护发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章第二条关于非遗定义的五个方面第四条“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就包括了民间信仰的遗产。我们有理由去保护、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地利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现代市场是新时期给皮影戏提供的难得的发展机遇。过去强调皮影戏的“高台教化”作用,今天转换角色,转换服务对象,为社会主义现实服务,表现革命的主旋律,鼓舞人民的斗志,为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提供精神食粮。现代市场十分广阔。现在各地政府强调买文化服务,这方面地方文化部门应该为皮影戏的演出提供广阔的市场,来支持保护皮影戏这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符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的原则。另外,我们应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扩展传统皮影戏的市场,比如可以将皮影戏制成视频、光碟销售,也可凭借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辟皮影戏的新市场。这中间有两个问题应解决好,首先是运用新媒体来表现皮影戏。为了使人物景观更加鲜活生动,必然有一些新技术处理,有一些改变;但是千变万变,皮影戏的本质特征不能改变,变形不变性,既要创新,亦要守正。如果改变了皮影戏的固有特征即原真性,那就不是皮影戏了,也就不是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其次是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扩展皮影戏的市场。如果由公司同皮影戏班社合作完成,一定要维护皮影戏班社、皮影艺人的切身经济利益,要公平合理,不能损伤皮影艺人保护传统皮影戏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保护传承皮影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渭南皮影戏皮影
我们来演皮影戏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皮影的来历
三国渭南之战
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