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北新桥三大商场

2023-02-08 06:51俞万林
北京纪事 2023年2期
关键词:副食柜台商场

俞万林

在20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新桥是东北城区的商业中心,居民日常的吃、穿、用商品都可以在这里的百货、食品和副食品三大商场买到。

北新桥百货商场

位于北新桥路口东北角的百货商场,是北新桥这个商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这个地区居民购物的主要场所之一。它是路口唯一的两层建筑,呈L形,东侧长,北侧短,东侧有两个南门,北侧有一个西门,后来翻建后东侧的一个南门改到把角处朝向西南,成为商场的正门。商场屋顶上挂着几个吊扇,夏天转个不停,给人们带来丝丝凉意。冬天则烧起几个一米多高的煤炉,四周用铁网围着,里面炉火熊熊,商场里温暖如春。

那时商场一层北侧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半导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和灯管、灯泡、电线、插座等电工用品;锅碗瓢勺、扫帚簸箕、火炉火筷等日用杂品,各种商品堆得柜台内外满满当当,真有点让人下不去脚。

商场一层东侧较为宽敞,北面经营钟表眼镜、文化体育用品和儿童玩具,过年时也卖日历年画,各种年画悬挂在柜台上方临时拉起的绳子上,人们仰头挑选,目不暇接;南面经营茶具、暖瓶、脸盆、盆架,各式各样的脸盆摆在高高的架子上,令人眼花缭乱;中间岛形柜台经营的是化妆品、洗涤用品和小商品,肥皂香皂雪花膏、牙膏牙刷梳头油、针线纽扣应有尽有。

商场二层经营服装鞋帽、汗衫背心、布匹棉花、毛衣毛线、蚊帐床单,五六十年代服装样式不多,不论是男式中山服、军便服,还是女式花衬衫、棉袄罩衣都摆在柜台里卖,只把几件不同样式花色的衣服用衣架挂在后柜上任人挑选。成卷的布匹立放在货架上或平放在柜台上,平布、斜纹、府绸、哔叽、华达呢、燈芯绒、人造棉、的确良,品种挺全。

商场经营的百货基本上能满足周边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年节添点新衣新鞋,给孩子买点玩具,置办点家常用品都可在游逛中解决,因此逛北新桥百货商场成了当地百姓的一大乐事,我童年也时常跟大人一起逛北新桥百货商场。后来,我家的许多生活用品也都在这儿买,1970年代我结婚时用的一台中波半导体收音机和一个能自动翻牌显示日期的长方形闹钟,1980年代迁入新居时的松下牌录像机,都购自这家商场。

值得回味的是当年的收款方法,与现在可大不一样。在每个收款台的上方,拉起一条条的铁丝,通向各个柜台,售货员卖货后,把顾客的钱款和购物小票夹在铁丝上边的铁夹子上,然后用力一推,铁夹子就顺着铁丝滑到了收款台。收款员收款后,再把盖了收款章的购物小票和找回的零钱夹在铁夹子上,推回原来的柜台,由售货员交给顾客,即使是硬币也能夹得牢牢的,不会半途掉下来。后来这种通过铁丝传送的收款方式曾一度由人工改为电动,并在转角的地方安装了变向轴承,这样不论哪个方向铁夹子都能拐弯抹角走到收款台,挺有意思。

后来随着北京大型购物场所的增多,北新桥百货商场生意也不够景气,商场在90年代曾先后变脸为大华百货商场、奥士凯商贸连锁店,后又变成天元大华电器城,新科DVD的广告高高耸立在路口,一直到修建五号线地铁,商场被彻底拆除,现在是绿地、地铁站和新盖的灰白相间的二层商用楼。

北新桥食品商场

在北新桥路口东南方,紧挨着一家饭馆的是北新桥食品商场,这是一家大型食品店,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主要经营糕点、糖果、水果、烟酒、茶叶等。它也是当地百姓生活须臾不可少的一处购物场所,更是节假日人们的关注点。

糕点是我一家所爱,我的奶奶、父母都喜欢吃点心,因此桃酥、萨其玛和各种酥皮点心都上这里买,逢年过节也到这儿装个点心匣子送给亲戚,一盒不错的点心大概只用三四元钱。当时点心匣子一律是长方形,硬纸板外糊上花纸,上面盖上一张写有店名、地址、经营特色的红色“门票”,再用纸绳捆成“井”字,在中间捆着提头。中秋节卖月饼是糕点柜台的重头戏,当年北京卖的都是提浆、枣泥、豆沙、五仁、自来红、自来白等传统月饼,馅小也不很甜。糕点装在木箱中摆在玻璃柜台内,顾客买时,先把黄色的包装纸放在秤盘上,再用竹制的专用夹子把糕点夹起放在纸上,称后再包好,用纸绳缠绕系好扣交给顾客。装点心匣子和包点心包都是技术活,讲究装得好看、包得密实不漏,没有点功夫是办不到的。但是到了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乏,货架上往往空空如也。幸亏政府照顾,父亲可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凭证可以到对面路西食品公司供应处买点特供商品,无非是蛋糕、桃酥、江米条,品种极少但毕竟有得可吃。

商场卖的水果总的来说品种也不少,但只能卖当季品种,以夏秋两季最旺,果品最丰富。夏天在商场的门外会临时搭起席棚卖西瓜,有记载,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的西瓜,早在汉代前,即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因而被称为“西瓜”。当年卖的都是大兴农村产的西瓜,青黑色的瓜皮表面有隆起的道道青筋,皮薄红瓤黑籽,吃起来脆沙甜,被人们称为“黑蹦筋儿”。50年代末黑蹦筋西瓜9分钱一斤,还会在桌子上放一个玻璃罩,一面是纱帘,里面人造冰上摆着切成一角角的西瓜,有红瓤的也有黄瓤的,煞是好看,大角的一毛,小角的五分,吃了解渴又去暑。到了晚间,凉棚和玻璃罩里都亮起了灯,也是夏季一景。到了秋天,国光苹果、京白梨、天津鸭梨、烟台梨、红肖梨、虎拉车(小沙果)、玖瑰香葡萄、脆枣、水蜜桃、白杏、李子、柿子都先后应季上市。上市的果品都装在筐里,卖时倒在货架木箱里,木箱后面是一排明亮的镜子,把果品照得更加鲜亮。但也就是两三个月光景,就剩国光苹果当家了。冬天和春天就几乎看不到什么水果了。

商场中间经营的是烟酒糖茶,这类商品没有季节性,从商场临街的玻璃窗望去,货架上一年到头总是琳琅满目。我们全家尤其是老人都爱喝茶,每天都用大茶壶沏茶,茶叶用量不小,平时除了去茶叶店买茶外,也常去这里买九分钱一两的茶梗来喝。奶奶吸烟,一开始把烟叶放在烟袋锅里抽,后来,大哥工作了,常买纸烟孝敬老人家,我也不时光顾卖烟的柜台看看有什么新牌子。这里常卖的有绿叶、海河、烟斗、飞马、光荣、红锡包、大前门、哈德门,高档烟则为牡丹(有红盒蓝盒两种)、凤凰等,开劳模大会时有群英牌,庆国庆时有礼花牌,后来又生产了以北京名胜做品牌的烟,如香山、八达岭、北海、中南海等,但只有中南海牌延续至今。烟被奶奶抽了,烟盒则让我收藏了。80年代我结婚后,岳父喜欢喝酒,晚饭常常来两二锅头,假日休息回家时,我有时也顺路在这里花上两三元钱买上一瓶通州老窖、北京特曲、红粮大曲、醉流霞等一些他平时舍不得买的北京好酒送给他,乐得他眼睛都眯成了缝。水果糖是孩子们的最爱,五光十色的各式糖果放在带盖的玻璃瓶里,一个个玻璃瓶斜放在柜台上专用的铁架上,便于售货员取糖。为了满足一次能尝到多种口味的需求,商店推出了什锦杂拌糖,包括各种味道的水果糖、奶糖、酥糖,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办喜事招待客人更是首选杂拌糖,下乡年代也往往买些杂拌糖带回北大荒给同事们品尝。

北新桥食品商场早已消逝了,但当年购物的景象似乎仍在眼前,留下了点点滴滴的历史记忆。

北新桥副食商场

20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新桥副食商场位于石雀胡同西口北侧,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副食品商场,其规模仅次于东城的东单菜市场和朝内菜市场,因而也被当地居民称为菜市场。这个地区的市民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的蔬菜蛋肉等副食品的采购大多在街门口的菜店买,但逢年过节或家中来客,想买点新鲜而特殊的食品,则会到北新桥副食商场选购。在那买什么都凭本凭票分地区定点供应的年代,大型副食商场供应则不分地区,也是让市民青睐的原因之一。

从副食商场朝西的两个正门进去,靠墙两侧各一排玻璃柜台,左侧卖粉肠、蒜肠、小肚、香肠等熟肉制品和豆腐、五香干、素鸡、豆泡、杂拌、放在木桶水里的南豆腐等豆制品,右侧卖油盐酱醋糖等各种调料。酱油、醋装在缸里,油装在铁桶里,售货员用提子和漏斗灌进顾客自带的瓶子里。买芝麻酱、黄酱、甜面酱,还要带着碗,售货员用勺把酱盛在碗里,不但酱一点儿也沾不到碗边,而且分量往往也十拿九准,这也是门技术。当然,这些东西当时大部分都是要凭本凭票买的,只不过种类多一些,人们选购的余地大,能把票证用到自己最喜欢的商品上。

副食商场后半部两侧是生肉柜台,左侧是猪肉,一片片猪肉平放在柜台上,从血脖开始顺序切着卖,赶上什么是什么,约好后用薄木片托着交给顾客。排队的顾客个个伸着头往前看,买每个月有限供应的这点肉,或节日补助的这点肉,谁都希望排到自己那里能赶上块好肉。商场时常也会有肉馅供应,用有点泛黄的白蜡纸包裹。右侧是清真牛羊肉,牛羊肉分部位挂在高大木杠子的铁钩子上,用刀割下称完用荷叶包好,但只凭票供应给回民。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节假日还卖过盘菜,就是将肉加工成肉片、肉丝、肉丁和切好的青菜或泡好的青豆、蚕豆,有的还加上两个木耳放在一个盘里卖,除了方便双职工下班买了回家就能直接下锅炒外,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盘子上那一两多肉不收肉票。现在有的超市还有这种配菜卖。

副食商场中间柜台则呈岛形布置,岛内中间是一圈坡式的木制货架,码放着各种蔬菜,只是不能自己挑拣,都是论斤卖,由售货员顺着拿或用台秤秤盘搓,外围则是水磨石柜台,供卖菜用。每天菜市场两次进货,一次是早晨开门时,另一次则是下午三四点钟。为了买到好菜或能多买几种菜,往往在开门或进货前,家庭主妇们早就排起了长队。当年蔬菜供应并不十分豐富,夏季品种多些,以西红柿、黄瓜、茄子、冬瓜、柿子椒为主,冬季则以萝卜、土豆看家。市民最喜欢的大白菜,每年在秋季入冬前卖一次,凭本按人口供应,卖完了这一次,一冬也就不会再有卖的了,所以买冬储大白菜成为入冬菜市场一景。在位于石雀胡同的菜市场南门,人们用自行车、小推车甚至儿童车往家中运白菜,顿时家家户户院里都晾开了白菜,一时成了白菜的世界。

为了展示市场繁荣,副食商场往往在节日前特地从各处调集来新鲜蔬菜,在蔬菜柜台的醒目位置像布置花坛一样码上五颜六色、档次不同的蔬菜瓜果,虽然大部分并不出售,但偶尔也能碰运气尝口鲜,算是给节日增添了点喜庆。

副食商场后半部分则是半开放式柜台,用白瓷砖砌成的池子出售活鸡和带鱼、鲤鱼、鲫鱼、白鲢鱼、黄花鱼等水产品,但并不是天天都能买到。每逢节日,供货较多,这里往往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顾客买东西拿着竹篮子、布袋子、尼龙网兜,那时不用塑料袋。

在北新桥路口改造时,副食商场拆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二层商业楼,很多餐馆、食品店入驻其中。

猜你喜欢
副食柜台商场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二年级柜台(人教版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四年级柜台(北师大版)
四年级柜台(北师大版)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