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怀激烈英雄泪
——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023-02-10 07:07龙杰贵州商学院贵阳550014
名作欣赏 2023年2期
关键词:水龙吟建康抗金

⊙龙杰 [贵州商学院,贵阳 550014]

⊙李建雄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贵州 铜仁 554300]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这一词牌一百〇二字,双调。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五十二字,下片十一句五仄韵五十字。其中下片第一句可以不用韵,这样的话下片就是四仄韵。分平仄两韵体,辛弃疾此词用仄韵,音韵凄切,适宜表达激越郁愤之情感。

《水龙吟》调属无射商,俗名越调。《填词名解》《白香词谱》:李白诗有“笛弄龙吟水”,因取为调名,又名《龙吟曲》《丰年瑞》《鼓笛慢》《庄椿岁》《小楼连苑》《海天阔处》等。

辛弃疾这首词题目为《登建康赏心亭》。建康即现在的江苏南京市,赏心亭为北宋时宰相丁谓所建。登赏心亭,一定是赏心乐事,心情一定是愉悦的畅快的,可谁知辛弃疾一登高临远,悲愤孤独之感便郁结胸中,这究竟是为何,让我们走近词人词心去看看吧。

词上片写词人登临远眺,壮丽的河山因家国破碎而充满无限仇恨,不禁生发收复失地的壮怀激烈,下片写自己绝不退缩,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可分为四层意思。

第一层“楚天”两句,楚天高远辽阔,登临一望无边无际。江水滔滔东去,秋色浩渺无边。这一层交代了时间:秋天。地点:南方楚地长江中下游一带。战国时楚地占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人们泛指南方为楚地,南方的天空也就是楚天了。景象:江水浩瀚,秋色无边。“楚天千里”境界高远,极为壮阔。“清秋”写秋之清爽,淳静。“水随天去秋无际”极言江天一色,秋色可人。词开篇便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壮丽辽阔的江天图,气势磅礴,雄浑奔放,笔调豪迈,胸襟开阔,令人升华无限爱意。为下文生恨流泪埋下伏笔。

第二层“遥岑”三个四字句,进一步书写祖国山河的壮丽。举目眺望,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的山峦好像美人头上的玉簪和螺旋回环的发髻,又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怨恨。峰峦叠嶂,献给我们的不是赏心悦目而是仇恨无边。词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抒写对象拟人化与主体抒情客体化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第一层到第二层“则顺利地从客观之景介入到主观之我,让人无法分清是远山为词人献愁,还是词人因远山供恨”①。词人站在赏心亭上眺望的是北方的土地,而今这一片大好河山都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的家乡也在金人的践踏之中,山河悲泣,人民流离失所,“我”,心何所安。所以,词人看到的美丽的山河,都化作了愁恨,这愁恨浓得化不开解不脱。看山则愁满于山,看水则恨溢于水,郁积胸中无法化解,有造化巧夺之功。

第三层“落日楼头”接下来的五句,写夕阳斜挂楼头就要西沉了,天空中不时传来孤独的大雁的哀叫里,“我”这流浪江南的游子,把宝剑看了又看,难平胸中之气,一遍遍地拍打着栏杆。

“落日楼头”写词人伫立楼头之久,心思凝重,落日惨淡,希望也随之日落西山。“断鸿声里”写词人孤单寂寞,知音难觅,断鸿哀鸣更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怨恨和孤寂悲苦。

“断鸿”:失群的孤雁,此处喻词人自己,“而辛弃疾这位游子不是一般的‘鸿’,他是抗金义军的领袖,是头雁,也可以说是雁群的保护者。但南渡后,他被解除了武装。他‘失群’了,头雁成了断鸿。所以辛弃疾的失群之痛,并不只是他个人的孤独悲哀,更为痛苦的是他不能统领,保护他的雁群了”②。

“江南游子”:词人家在北方济南,现在身处南方,所以以此自称。“江南游子”写尽了词人自南来的漂泊无依,壮志难酬,空有一腔报国热忱和杀敌本领而无人领会,难以按捺心中的愁绪,满腔的悲苦无奈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吴钩:吴国所产的一种弯形宝刀。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这里泛指刀剑。吴钩是沙场立功的宝剑,“它是那么的闪亮,是整首词还没有读懂就会被吸引住的两个句子,两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看’‘拍’,把人物内心的激愤表达得淋漓尽致。”③胸中悲愤难以发泄,把宝剑看了又看,宝剑是用来看的吗?显然不是,宝剑是用来杀敌的,而如今宝剑在腰毫无用处,忆往昔峥嵘岁月,南来十二年,宝剑空悬,报国无门,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最生动的写照。

“词人从吴钩中想到了自己的遭遇,用吴钩来比喻自己,借吴钩被闲置不用,比喻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朝廷重用,没有北伐抗敌的机会。”④“栏杆拍遍”一遍遍地拍打栏杆,拍栏杆又有何用呢!其实词人何尝不是想让英雄带上宝剑杀退金兵,收复北方失地,拯救灾难深重的北方人民。可是词人面对金人蹂躏北方家园,只能拍遍栏杆,仰天长啸,任凭壮怀激烈的英雄的声音回荡在苍茫的大地而无任何回响。词人孤寂无助沉痛郁愤的心情难以言表。

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而抱负无法施展。辛弃疾抗金是有实力有真本领的,不像有些诗人那样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百万之师,抗金只是嘴上功夫,胸中理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大举南侵,前锋直抵长江。就在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军抗击金兵,随后投奔耿京义军,担任掌书记,掌管军中大印和文书工作。当时,聚众抗金的还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也是济南人,义端和辛弃疾是老熟人,在辛弃疾的劝说下,义端一千多人马来投耿京部,义端担任教练士兵工作,因工作不负责任被耿京责备,遂偷大印趁夜出逃。因为义端是辛弃疾介绍来的,耿京便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时间,保证拿义端首级献于帐下。”果然不出三日,义端在逃往金营的途中,被辛弃疾一刀砍死。

那时,军情瞬息万变,士兵晚上睡觉时,都要枕着能测听远处马蹄声的箭袋,早晨睁开眼,常常看到的是箭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辛弃疾建议耿京联络朝廷,共同抗金,收复中原。耿京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辛弃疾的建议。于是派贾瑞、辛弃疾一行十一人前往建康行宫拜见南宋皇帝赵构,皇帝即刻给耿京部大小头目封官任命。待贾瑞、辛弃疾一行人从建康回到山东时,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义军土崩瓦解。辛弃疾、贾瑞挑选了五十骑精悍人马星夜突袭金营,在五万敌军中活捉张安国。辛弃疾随即宣称朝廷大军已到,收编溃散的太平军一万余人。打退金人追兵,经过两天一夜,饥不暇食,渴不暇饮,星夜兼程,终于渡过淮河,进入南宋境内,将张安国交给宋朝廷。朝廷将张安国枭首示众。辛弃疾这一壮举,震动朝野,威名大振。军民抗金志气,陡然高涨。辛弃疾时年二十三岁。

辛弃疾二十六岁时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未被采纳,后闲置多年,由于主和派当权,辛弃疾一生抗金愿望难以实现,抱憾终身。

第四层“无人会”两个三字句,没有人能够理会我这登高临远收复失地的崇高志向。感慨知音难觅,孤独寂寞。

“会”:理解,理会,懂得。意:心意,心思,志向。“无人会,登临意”包含着丰赡的意蕴,“无人会”“这三字正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报国之志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哀伤。”⑤

词人登临赏心亭眺望家乡而徒增无尽的乡愁,日暮途穷而壮志难酬,流落江南而无所作为,知音难觅而空怀惆怅,身在飘零而心无所归。词人追随南宋朝廷十二年了,依然不被信任,处处受压抑排挤,依然没有获得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机会,这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怨恨之情,对统治者的怨怼而无法直接表示出来,因此词人的心志无人理解等等,种种难以言说的无奈尽在“无人会,登临意”之中。“而其实,这正是词人将他心中的烦闷向着江山的倾诉,唯有眼前的山峦才能知会他的心意与心灵。”⑥

上片写雄浑清丽的江山而不乏悲苦,抒发词人郁愤不得志的沉痛心情,意境苍凉壮阔,人物形象渺小无依。

下片用三个典故抒写自己抱负未实现绝不退隐,坚决抗金的决心,亦可分为四层意思。

第一层“休说”接下来的三句,不要说鲈鱼肥美,张季鹰是不是乘着这秋风送爽的时节回到故乡去了?这一层意思其实书写了辛弃疾的无奈与不甘。“休说”就是不要说,不要问“我”回不回去?是心中烦恼不耐烦的语气,是英雄气短的形象再现。“季鹰归未”是一个反问句:张季鹰回去了吗?这一层其实是写谁不想回到故乡去呢?去过那鲈鱼肥美,无欲无争的生活呢?但辛弃疾能回去吗?他的家乡在哪里?就算他有家能回,他功成名就了吗?他心甘吗?退不甘,进无力。“休说”句表现了词人几多辛酸几多无奈,所以词人只能安慰自己说,“我”不能像张翰那样想到家乡鲈鱼的肥美就乘着西风跑回家去吧,表现词人无心归隐,不愿归隐,不能归隐,仍以收复失地为抱负的心志。

回家是千百年来,人类心灵深处的一个死结。

典出《世说新语·识鉴》。季鹰,张翰字,晋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任大司马东曹掾,因思乡弃官归里。菰菜羹:《太平御览》卷二十五引《世说》为“莼菜羹”,用纯菜加调料制成的稠汤,鲜美异常。脍:切得很细的鱼肉。

第二层“求田”以下三个四字句,像许汜那样目光短浅只知买田置屋,谋求个人私利的人,应该无脸去见志向高远的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吧。用许汜典表明自己胸怀天下的志向,绝不会像许汜那样借官为自己谋求私利,享受安逸的生活,自己要以天下为己任,要像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对得起堂堂七尺男儿身。据《三国志》载,许汜去见陈登,陈登懒得理他,不和许汜说话,叫许汜睡下床,自己睡大床。许汜觉得陈登傲慢无礼,告于刘备。刘备说:“您有国士的美名,而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希望您能忧国忘家,为皇上担忧,拯救社会。您倒好,只知道询问房价购买田地,说的话没一句能够利国利民的,这是陈登所忌讳的。陈登为什么要和您说话呢!如果是我,我自己睡在百尺高楼上,叫您睡在地上,岂止是上下床之别呢!”“求田问舍”:买田购房。“刘郎”指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南宋时期,当时的豪强士族大势吞并土地,大兴土木,过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苟安生活。辛弃疾在报国无门的情形下,何尝不想求田问舍呢!他的居所“稼轩”就寄寓着这样的愿望,“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但现在不行啊,所以建功立业一直缠绕在他的心中。

第三层“可惜流年”以下三个四字句,我惋惜似水年华,在风雨飘摇中蹉跎掉,可叹那无知无觉的树木都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渐渐老去,岁月无情,青春已逝,叫人怎么忍受得了时间的煎熬呢!“故国沦丧的悲愤、漂泊他乡的失落、岁月流逝的焦虑和无人理解的悲愤,交织而形成了沉 郁悲愤的风格。”⑦

“树犹如此”: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到自己多年前种下的柳树已经长得很粗壮,禁不住慨叹说:“树都长成这么大了,人怎么能够经得起衰老呢!”于是,手攀着柳树枝条,悲伤得眼泪哗哗而下。

这一层用桓温感慨流年,书写自己在政治风雨飘摇中年华白白流逝而一事无成,功名难就,壮志难酬,忧愤难平,只有无奈地感慨,内心颇受煎熬。“辛弃疾的悲愤,是一种心忧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恨,超越了对个人理想实现或成就取得的追求,进入到如杜甫般更深远崇高的境界。”⑧

“这里的用典,半咽半吞,一触即止,令人想见他忧谗畏讥的心情,也令人想见他思及流年时的极度痛心。而从笔法上说,这三个典故的运用,颇有一波三折的味道。”⑨

第四层“倩何人”两句,请什么人去叫歌女来给“我”擦拭英雄的失意之泪。“倩”就是请。“红巾翠袖”:歌女的装束,这里指歌女。“揾”:擦,擦拭。这一层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是说没有什么人能理解词人心中的意志,不要说找不到任何知音,就是找个安慰的人也不能实现。人们都在苟安之中,人们都在享乐之中,没有谁像词人一样一心想收复失地,救沦陷区的人民于水火之中。“倩何人数句,又使人柔肠寸断、悲从中来红巾翠袖,揾的不光是英雄泪,还有英雄迟暮的憾恨。”⑩更为可悲更为沉痛的是收复失地的这种想法还不能到处去宣讲,还不能成为号召,因为好多北来归南宋的人,都得不到南宋统治者的信任,忧谗畏讥,如果谁天天把收复中原的想法挂在嘴边,南宋统治者会怀疑其归宋的诚心,更何况主和派根本就不想打到北方去。

可歌可泣啊,慷慨激昂英雄泪!

① 邹金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风、情怀与用典》,《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11期,第52—53页。

② 王悦、邱兼顾:《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7年第8期,第17—20页。

③ 陈香瑶:《素读文本 沉潜玩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备课札记》,《语文月刊》2018年第3期,第75—76页。

④ 周志恩:《突破核心点细节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7年第11期,第25—27页。

⑤ 杨燕:《怎“孤独”二字了得——〈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新读》,《语文知识》2017年第5期,第22页。

⑥ 吴礼明:《何人能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新解》,《名作欣赏》2015年第11期,第85—90页。

⑦ 徐礼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文学教育》2015年第2期,第102—103页。

⑧ 叶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学语文》2015年第5期,第19—20页。

⑨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版,第78页。

⑩ 周伟励:《前世今生话词牌:唐宋词演义》,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第349页。

猜你喜欢
水龙吟建康抗金
丹江蓝里望故乡
方一新《建康实录释词》手稿
岳飞大破金兀术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从《水龙吟》十三首看辛弃疾对词体变革的得与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岳母刺字
水龙吟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