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探庄

2023-02-10 07:38周锐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23年2期
关键词:钟离杨林担子

周锐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这段里,梁山好汉石秀和杨林奉命先去庄内侦察。

石秀扮成樵夫模样,但机警的他觉得自己有扁担却没柴,难免会遭到盘查……忽然他看见路边人家的院里堆着柴火,顿时有主意了。

于是他买下柴火,还吆喝起来:“卖柴——”他完全像个真正的樵夫了。

石秀走后,杨林来了。他身穿道袍,手摇铜铃,扛着虎头牌,打扮成一个镇魔道人。他嚷着:“本道来自西岳华山,望见庄中有道煞气,要与你们镇压镇压。”

他话音刚落,跳出一个庄丁:“你这道人说是华山来的,我问你,路上走了多少日子?”

杨林想了想:“半年有余。”

那庄丁说:“嗯,倒也不差。你随我来,我会斋你。”“斋”是提供斋饭的意思。

杨林松口气,跟着走了。

再说挑着柴担的石秀,只见各家关门闭户,使他没法探听敌情。“看天色已晚,明日再来打探吧。”

可这时他发现自己迷路了。“哦,听说祝家庄的‘盘陀路进得来,出不去,这可怎么办?”

他忽听近处传出人声:“小儿好好看家,等我买柴回来煮饭。”

见走出一位老汉,石秀立刻高喊“卖柴”。老汉高兴地叫石秀将柴挑进院里。

为探敌情,石秀与老汉攀谈起来。原来老汉姓钟离,他挺喜欢石秀的礼貌、老实。

“樵哥,”钟离老汉说,“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幸亏遇见我,否则性命休矣。”

“怎么?”

“这里庄主的三个儿子都武艺高强,还有一个教师叫栾廷玉,使一根铁棒尤其厉害。他们正与梁山作对,见你不是本庄人……”

忽听外面喊杀声声,石秀急忙要出去,老汉说:“你想被当成奸细抓住吗?我看你还老实,给你指条生路。从我家往东走,见到白杨树根再往右,便可出庄。今日已晚,在我家暂宿一宵再走吧。”

“多谢公公。”

外面的追喊是冲着杨林来的。这个“镇魔法师”引起那个庄丁的怀疑,他被带到人多处。杨林见被识破,急忙从那块虎头牌里抽出双刀,边战边退。可是祝家庄的盘陀路困住了杨林,最后他被赶来的栾廷玉擒住。

识破杨林的庄丁叫三儿,他被赏了钱,喝得大醉回家,原来他是钟离老汉的儿子。他进门嚷道:“庄里来了奸细!”

石秀被惊动,闪在暗处细听。

三儿说了他立功受赏的经过,钟离老汉见儿子帽子上插着鹅毛,问这是何意。

“庄主爷新传一令,红灯为号,白翎为记。宋江的人马要是往东,灯就往东指……”

石秀暗暗记下,并偷走三儿帽上的白翎。

靠着帽上的白翎和钟离老汉教的盘陀路走法,石秀迅速出庄,返回山寨。

幕后的故事

《石秀探庄》是戏曲科班的打基础的戏。

老师教这出戏,为了让孩子们对学戏不害怕、有兴趣,先有声有色地讲故事,石秀这个人物是怎么从《水浒传》里出现的,从他遇见杨雄,去做肉店伙计说起。反正不怕浪费时间,第一天只说故事,不说戏。

第二天讲石秀怎样挑担,但老师手中空空的,没有扁担和柴——现在叫“无实物表演”。

老师双手平着一托,手托多高就表示扁担离地多高。挑担时得矮着点身子,用身子去凑柴担,而不是拿起扁担往肩上一搁。

老師对学生们说:“记住,这担柴是六十斤。”

老师表演挑着六十斤的柴走路,肩上沉甸甸的。太轻飘,显得假了。压得呼哧呼哧直喘气,那又不是英雄石秀了。

然后老师并不忙着让孩子们学着做,而是把他们领到柴房亲身体验挑担的感觉。先挑二十斤,再挑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表演挑担时才能心里有谱。

为了便于舞蹈,舞台上的柴捆成小小两束,但演员一定要挑出真实感,真像沉甸甸的六十斤。

科班平时很注意训练孩子们随时留意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孩子们去戏院演戏都是排着队走的,老师把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

“你们这组,留心看街上挑担子的。”

“老师,是看挑柴担子的吗?”

“不,不论什么人挑什么担子都得注意。”

“好的。”

“你们这组,专看拉车的,不论什么人拉的什么车都得看。”

“是。”

老师这么一要求,学生们看得就仔细了。拿挑担子的来说,除了挑柴的,还有挑水的、挑酱油的、挑菜篮的……分量不同,挑法也不同;老年人挑担和小伙子挑担也不同;暑天挑担和寒天挑担也不同。挑着一担菜进城来卖,担子沉,脚步快,脸上是一副愁着卖不掉的神情。卖完了菜,空担子往肩上一担,两手向袖里一拢,一摇一晃,那股闲散劲儿和来时又不同。

从戏院回来,老师对孩子们说:“你们今天看到些什么?做给我看看。”

孩子们对这作业很感兴趣,都抢着来做。

老师指着一个孩子:“你在看拉车的那个组吧,拉个车给我看看。”

那孩子就走出来,把头低下,腰背弓起,抬起两个膀子像搁在车杠上似的,一边跑一边用天津口音向两边喊:“闪开,闪开,屋里站!”

那时街面窄,行人挤在路中央,拉车人就叫他们站到屋里,防被撞着。

大家笑了,这是拉客人的人力车,挺像的。

老师再指一个孩子:“你来学个大娘走道儿。”

那孩子就把胳膊一伸,全身重量都压在两个脚跟上,步子迈得又小又快,一步三摇。我说的是清朝的科班,那时女人还要裹小脚,大娘就是这样走道儿的呀。

平时注意生活,看得多、学得多,上了台自然会扮什么像什么。

那么,现在的孩子是不是也需要这样注意观察生活?当然需要。因为你们除了要在作文里写生活,还需要在生活里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钟离杨林担子
党员下乡行,支教践初心
担子越重越要爱护挑担人
他们请我去的
做屋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钟离春“送”脑袋
生活历练了我,戏剧造就了我①——编剧杨林访谈
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