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河道对流量变化响应法的研究理论及进展

2023-02-16 03:41敖燕辉苗令占
人民珠江 2023年1期
关键词:河流流量评估

侯 俊,张 越,敖燕辉,苗令占,吴 军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环境流量维持了河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1]。围绕其理论体系建设,专家学者提出环境流量、河道内流量、生态流量等众多概念[2-3]。2018年最新发布的布里斯班宣言中更新了对环境流量定义,即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并用于支撑人类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祉所需的水量、时间和水质[4]。当前围绕环境流量的研究在水文情势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及水生生物保护方面都有可观的成果,但相关方法的应用仍依赖于方便快捷的水文学法或针对特定物种的物理栖息地法,对整体法的研究及应用鲜有报道。

整体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5]。该类方法将河流视作一个综合的环境,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研究河道流量与河岸带群落、水质、泥沙、河床之间的关系,能够全面评估流量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作为整体法中代表性方法,下游河道对流量变化响应法(Downstream Response to Imposed Flow Transformation,DRIFT)可通过创建不同场景有效评估河流环境流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方法凭借对河流生态系统全面评估的优势及场景创建模块的创新在国外受到广泛应用[6-7],对其相关理论体系及应用方法的解析有助于推进其在中国环境流量评估和管理中的应用。

1 环境流量研究进展

1.1 环境流量研究方法演变

目前环境流量评估方法可分为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以及整体法。水文学法最早提出,凭借其计算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最初各国家因地制宜选择年平均流量的不同比例作为环境流量[8-9],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耦合流量历时曲线开发了Q95、Q90、7Q10等新一类水文学法[10]。然而,水文学法过于依赖水文站监测数据,对于山区缺乏长期监测的河段并不适用,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提出水力学法将河道参数与流量变化相结合,有效解决水文数据不足的问题。常见的湿周法及R2Cross法在国内外中小河流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科罗拉多州水资源保护委员会应用R2Cross法确定河流管理权限以保护当地自然环境[11],王煌等[12]应用湿周法计算广东省山区小水电站河段环境流量,为当地小水电站运行调度提供科学方案。水文学及水力学法主要依照经验定性评估环境流量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缺乏生态数据支撑,其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13]。生境模拟法将流量变化与物种栖息地需求相联系,有效提高了环境流量评估的精确性。侯俊等[14]结合MIKE水动力模型及HSI栖息地模型分析鱼类栖息地与河段水流特性变化关系,确定淮河干流上游河段目标鱼类适宜环境流量。

鱼类作为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群落,是大部分栖息地模拟法优先考虑的监测物种,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生境模拟法的局限性。为有效分析各类环境因子与生物群落对河道流量变化的响应关系,整体法开始在环境流量评估研究中得到开发与应用。郝春沣[15]针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水文-生态-社会耦合特性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流量整体法,设定河道基流、生态需水、输沙需水及景观需水等目标并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共同确定渭河干流环境流量。整体法将生态系统视作一个整体对象,从水文、环境、物种、经济等多方面分析环境流量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各类方法如BBM(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16]、FSR(Flow stress or response method)[17]、DRIFT[18]在国外环境流量评估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学者对部分整体法的应用方式及步骤做了细致讲解及分析,丁伟等[19]详细介绍了结构单元法的框架步骤及应用案例,弥补内国内环境流量评估方法的不足,但由于该类方法较复杂,同时需要多个领域专家合作,目前在中国应用较少。

1.2 环境流量年度研究热点及其跃迁

参考已有研究[20],以中国知网(CNIK)数据库提供的论文数据为检索来源,以“环境流量”或“生态流量”为主题,选择2000年至今的“北大核心”论文,对检索结果逐条检查并去除非专业性文献后得到500篇环境流量相关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2000年至今有关环境流量的年度研究热点及关键词突发性情况见图1。2000年至今的环境流量研究以“生态流量”“环境流量”“生态调度”及“生态需水”为4项关键节点,围绕4项热点在水库调度、生态基流、水电站及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研究。通过关键词图谱可得国内环境流量研究仍以水文学法为主,围绕该方法专家学者开发出各项指标体系用于建立流量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1],其中变化范围法 (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可用于量化枢纽建设前后河道水文情势变化情况,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河流水文改变度[22]。随着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方针向保护生态环境方向发展[23],各类环境流量计算方法从研究单一的水力参数或水文数据逐渐过渡到与生态监测及物种调研结合,四大家鱼作为重要的经济鱼类,成为环境流量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物种[24]。

图1 环境流量年度研究热点及关键词突发性情况

关键词突发性监测可以有效探索相关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情况。参考夏军院士对中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时间阶段划分情况[25],2010年前环境流量处于起步研究阶段,专家学者广泛应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等相关方法研究河流环境流量[26],为中国相关领域研究积累了理论基础。郭文献等[27]采用曲率最大法对湿周法进行改进,有效提高了该方法在河道最小生态流量估算中的精度问题。2013年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进入保护为主阶段,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电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损失的生态效益矛盾问题得到重视,各类环境流量研究方法被应用于计算水库下游生态需水并作为反映生态效益保障程度的标准。高超[28]建立鱼类栖息地适宜度模型计算澜沧江下游生态需水并作为生态效益指标,应用改进遗传算法设计澜沧江下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方案,将环境流量计算方法与多目标及优化调度模型相结合,为实现梯级水库多目标调度提供科学参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为有效平衡不同地区环境与经济的差异性,社会经济因素开始被融入到流域周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管新建等[29]应用Tennant法计算白河流域生态流量,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生态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计算该流域水资源价值并保障该地区河流基本生态需水。近年来,气候变暖对水循环影响程度不断加剧,赖敬明等[30]采用SWAT模型对传统水文学法进行改进,细化环境流量评估标准,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环境流量的影响。整体持续年份上,水库调度作为水电开发及河道内补充环境流量的主要方式,其调度方式的研究跨越了水资源综合利用(2000—2012年)及保护(2013年至今)阶段,持续时间最长。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以“environmental flow” 与“ecological flow”为主题搜索2000年至今相关论文共471篇并绘制聚类模块时间线分析图。由图2可得国外较早开始研究气候变化对环境流量计算的影响。Gül等[31]应用MIK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对丹麦地区河流环境流量研究的影响,结合模型动态模拟提高了环境流量计算结果的适用性。#1 reservoir operation、#2 environmental flow、#3 aquatic ecology、#4 ecological flow、#5 economic values、#7 environmental flow requirements等分类表明各类环境流量的计算方法将不再单纯用于河道环境需水量计算,而是作为生态效益的保障方式因地制宜融入到各类水库调度及各类水环境保护研究中,这一阶段由水文学法衍生的水文指标评价体系[32],整体法涉及的多目标分析及耦合模型算法衍生的适应性管理[33]及不确定性分析[34]受到广泛应用,其中墨累-达令流域作为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唯一发育完整的水系,其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35]。随着水生态系统理论的融入,各类环境流量的研究开始注重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模拟法应用物理模型计算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指示物种计算当地河流适宜环境流量,其中鱼类凭借独特的流量过程响应机制被广泛用作栖息地模拟法的目标物种,例如大西洋鲑鱼作为北美、欧洲主要的经济鱼类,是国外环境流量研究中主要的物种监测对象[36]。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水力模型实现了对流域栖息地及水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动态模拟,考虑生态系统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环境流量整体法逐渐被开发应用,提高了水利工程调度决策的科学性[37]。Shafroth等[38]应用物理模型动态模拟水库运行下美国西部比尔威廉姆斯河流量变化过程及对种群分布的动态影响,通过耦合模型计算当地适宜环境流量,为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设计流量管理方案提供科学指导。

图2 环境流量英文文献聚类模块的时间线图分析

1.3 环境流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外针对环境流量研究已从单一的水文学法过渡到多学科融合的整体法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环境流量评估方法体系。相比国外,中国在环境流量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规范指南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a)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监测指标选择单一。目前水文学法在中国的环境流量研究中仍占据主导位置[39]。尽管多项实践研究对该方法进行完善与改进,但该类方法的应用仍依赖于气候稳定假说[40],由图1可得21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断加强,气温与降水成为河流水文情势分析中不可忽略的要素,为环境流量的研究造成新的困难,依靠传统水文学法对河道水文过程的评估与计算将难以适用于当前背景下环境流量的研究[41]。另一方面,环境流量的评估与计算应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尽管环境流量在工程调度及生态保护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物种选择单一,水文因子考虑不全等问题。物种选择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当地经济鱼类或保护物种,忽略了不同物种的繁殖习性以及不同生命周期对环境流量需求不同等因素。水文因子评估方面,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往往注重单因子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流量、水质、水文、水位等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有待进一步识别与量化。

b)生态因子耦合度低,社会效益考虑不周。传统的环境流量评估方法应用水文指标间接反映生态变化[42],而后发展的生境模拟法也主要从单个物种或群落角度研究环境流量带来的生态影响,忽略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在原始数据、成本、技术的制约下,许多方法无法将河道地质形态、水质条件、生物关系等多方面外部因素作为环境流量计算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子间的叠加效应[43]。社会效益方面,新发布的布里斯班宣言将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祉融入到环境流量中,而当前生态调度研究中对社会效益的考量主要集中在防洪与灌溉中[44],对饮用水消耗及公共卫生安全等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问题考虑不周。对比中外环境流量研究热点情况可得当前中国在环境流量评估理论体系建设及生态系统尺度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物种、生态等各层次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c)经济评估未考虑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流量的研究结果能用于统筹协调水利工程运行调度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45]。然而当前水利工程运行调度对经济效益的评估主要停留在水力发电的量化,缺乏对生态资源直接消耗以及受影响区域补偿成本的考量。为解决生态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专家学者提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经济手段调节地区间的利益关系,促进补偿活动以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在国内外都有相关应用[46-47],但大部分研究相对独立且主要发生在环境恶化以后的阶段。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然而目前环境流量的计算缺乏对于经济效益的全面评估及生态补偿机制的耦合研究。如何在环境流量评估阶段综合量化各计算方案下的河流资源的使用价值,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是当前中国环境流量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

2 DRIFT法理论体系

2.1 DRIFT开发背景

1998年南非共和国议会颁布的《南非共和国水法》提出从生态系统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与保护,推动了环境流量评估中整体法的开发与应用[48]。整体法在澳大利亚及南非等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整体法中BBM最早被开发并用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49],该方法全面评估了河流生态系统中各项组成部分的健康状况,但在应用中无法分配各生态阶段所需流量。FSR将流量变化情况作为反映水生生物受压力的程度,将低流量变化情况分为0至10等级对应各类物种承担的生态压力,以此计算区域内适宜环境流量。然而该方法仅关注低流量水文过程,无法解析洪水、流量脉冲等高流量事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董哲仁等[50]提出一种基于丰富生态资料的河流水环境评估整体法——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法,结合生态保护目标及人类需水综合分析三峡水库下游河段环境流量。各类整体法相比传统水文学法能系统全面评估环境流量,但大部分研究关注流量变化对环境因子与生物群落的影响,不适用于经济评价。

为弥补以上缺陷,下游河道对流量变化响应法DRIFT逐渐得到发展与应用,该方法主要基于场景开发,将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组成部分构成整体的生态系统,从水文学、河流地貌学、沉积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资源学等多方面进行环境流量评估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RIFT法可处理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年内及年际流量、生物群落及非生物因子变化情况,同时评估各类环境流量变化情景对河流资源及周边居民的社会经济影响。各类设置场景的数据及资料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可用于创建多类场景满足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需求。DRIFT在南非、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应用[51-52],同时其独特的对流量变化场景开发功能可有效应用于季节性河流的环境流量评估中[53]。

2.2 DRIFT模型模块

DRIFT法包含4个模块,分别为生物物理模块、社会学模块、场景开发模块以及经济模块(图3)。生物物理模块用于描述当前生态系统的性质与功能,分析各类生物物理指标随流量变化的情况;社会学模块用于识别研究范围内受流量变化影响的居民情况;场景开发模块结合了一、二模块内容,开发了各类场景预测流量变化对生态环境及河岸居民的影响;经济模块用于分析补偿受影响居民所需要的成本。

图3 DRIFT模块组成

a)生物物理模块。该模块包含水文学、水力学、水化学、河流地貌、河岸植被、鱼类等多学科因素,通过水动力模型提供河流水文过程,结合各项生物物理指标变化情况开发相应的流量预测功能。该模块下决策者需根据研究区域各断面间生境因子与物种的差异性选择代表性河段,按照低流量(枯水期低流量与雨季低流量)与高流量(小洪水与大洪水)划定水文情势,之后应用水力模型模拟典型河道断面在不同水文过程下的淹没范围、水位、流速等情况,以此为基础开发生境预测功能并预测和量化流量变化对生境因子的影响。

b)社会学模块。该模块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公共卫生学、动物学等多方面学科,建立河流与受流量变化影响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开发预测流量变化对当地居民影响的功能。建立该模块首先需要划定受目标河流影响的居民范围,描述居民与河流间的关系,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居民与河道的相对位置等信息。之后通过现场调查量化河流资源利用情况(如捕食鱼类、饮用水消耗)并转化为经济价值。其次,该模块从公共卫生学角度分析研究区域潜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并作为预测社会影响的必要参考。

c)场景开发模块。该模块包含生物物理成分与社会学成分,在生物物理成分方面根据决策者拟定的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在数据库中编译相应场景,对每项场景模拟研究区域未来的流量变化过程,对比流量指标差异并用于评估流量变化对生境及物种的影响。在社会学成分方面,决策者可通过社会学模块预测不同流量场景下居民可使用河流资源的增减以及当地卫生状况的变化情况。健康风险评估是对各场景下社会影响的描述,该类数据将作为经济模块中生态补偿计算的重要依据。

d)经济模块。该模块总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含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环境资源以及潜在的生态系统功能。非使用价值包含为后代保留的价值以及环境信息价值。应用DRIFT评估环境流量变化下的经济效益主要考虑对河流资源直接消耗且易于量化的使用价值,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需依靠公众决策参与保护。决策者可利用经济模块分析流量变化后对于受影响居民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及补偿成本。

2.3 DRIFT应用步骤

DRIFT应用过程包含基础设置、信息获取及结果分析3个主要步骤。在基础设置阶段首先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挑选各学科专家组建研究团队,按照流域范围划定工作边界,根据现场调研及实测数据资料沿纵向河岸带划分不同水文、地形、生物特征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物理研究点及社会调查采样点,确定不同研究点所代表的区域、生态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综合考虑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发不同场景来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水文过程。

信息获取阶段主要是从生物物理及社会学两方面对各项场景进行模拟预测,环境流量的评估首先需要结合水文站实测资料与水文模型模拟数据确定流量过程,根据研究时段建立时间序列,按照一定阈值划分流量指标用于反映年际与年内水循环变化情况。生物物理预测方面,由各学科专家选取对水文变化敏感的生态系统属性(如栖息地面积、物种丰富度)作为指标,结合指标变化情况(如栖息地面积增减、物种丰富度升降)与水循环变化情况绘制生物物理响应曲线见图4。社会变化预测同生物物理预测类似,由相关领域团队成员选择社会性指标(如影响人类健康的水质指标、影响渔民收入的鱼类指标等)绘制社会响应曲线用于评估河流水文变化对社会效益造成的影响。

图4 生物物理响应曲线

结果分析阶段应用DRIFT软件汇总信息获取阶段各项数据,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点、不同情景以及不同时间段4个角度对不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鱼类分析为例,鱼类以藻类及底栖动物为食,同时各物种受到不同类型流量及环境因子影响,鱼类丰富度会对河流周边居民生存及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各学科专家意见及现场调研情况,总结各项与鱼类相关的物种、流量及生态系统成分并绘制链接图(图5),各条连接线均通过DRIFT软件绘制类似图4的响应曲线,通过软件分析可获得各条响应曲线的最优解,多项指标的响应曲线进一步综合即可结合评级表(表1)对生态系统整体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总结不同情景下适宜环境流量以及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在此阶段,经济学专家会对各方案下的经济成本进行对比,用于补充各场景下的经济效益信息。研究团队汇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最终形成报告。

图5 社会-物种-环境因子关系链接

表1 生态系统状态评级

3 DRIFT法应用案例

3.1 奥卡万戈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奥卡万戈河是非洲南部第四长河流,起源于安哥拉,由西北向东南流进博茨瓦纳北部喀拉哈里沙漠,形成巨大的内陆三角洲,为当地带来宝贵的生态环境资源。该河流开发程度较低,生态系统处于天然状态,具有全球标志性的湿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54]。然而流域周边城市经济落后,开发利用该流域水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流域周边国家政府同全球环境基金会在2010年启动了流域跨界诊断分析项目用于解决奥卡万戈流域环境保护及可持续管理问题。该项目的核心是应用下游河道对流量变化响应法DRIFT完成流域内环境流量评估工作。传统环境流量评估工作在工程建设产生环境问题后进行,而该项目在目标河流处于天然状态前提下,应用DRIFT场景开发功能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奥卡万戈河产生的各类影响并设置相应战略发展方案解决预测问题,达到在保护河流生境前提下发展经济的目的。

奥卡万戈河环境流量评估工作主要分为设定研究基础、开发模拟场景、模拟场景流动机制、绘制指标响应曲线、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形成结果分析报告等6条主线任务。设定研究基础阶段包括成员国家派遣水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学科专家组成研究团队,按照生物物理单元与社会单元将流域划分为不同研究区域,按照当地物种特性、社会属性及水文过程选择相应指标。场景开发方面该项目选择了四类场景,包含三类开发方案及现状场景。各场景下流域上游集水区水文过程应用降雨-径流模型模拟,水文情势通过年均径流量,旱季开始时间、持续时长、最小5日流量,汛期类型、开始时间、持续时长、5日峰值流量、径流量等9类指标评估;三角洲部分的水文过程应用MIKE11水动力模型模拟,选择各场景下形成的沼泽、淹没区、干旱区等栖息地情况作为评价指标。

在生物物理变化预测上,DRIFT场景开发分析得出河流健康状况随水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而下降。流域下游三角洲区域主要依靠上游旱季流量维持结构与功能,在高开发程度下旱季流量严重下降,影响三角洲区域河流健康状况。河流生态评价等级受多因素影响,但整体随年均流量占比的下降而下降,当年径流量下降至天然情况的70%时,生态系统将从C级到E级的大幅度恶化,该项指标也将作为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的重要参考(图6)。在社会经济变化预测方面,流域周边居民生活收入以及河流对国民收入的直接经济贡献随着河流开发程度的降低出现明显下降,该项结果为工程建设后对受影响居民的补偿提供标准。

a)河流生态等级预测

3.2 赞比西河下游河流修复工作

赞比西河是非洲南部第一大河,河流发源于安哥拉东部高原,下游流经莫桑比克并注入印度洋。赞比西河在未开发利用前养育了12 000 km2植被群落,是非洲南部最大的湿地系统,为众多食草性动物提供栖息地。其次,赞比西河下游三角洲区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鱼类资源,推动发展渔业、糖业及农业生产,对莫桑比克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56]。1959年卡里巴坝以及1974年卡奥拉巴萨大坝水电站在赞比西河中游及下游建设运行破坏了河流下游天然水文节律,加之下游防洪堤坝建设及多年国家内战消耗,当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57]。2003年,赞比西河三角洲南岸被《拉姆萨尔公约》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政府开始规划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权衡各方用水关系,确定恢复河流健康的环境流量是改善赞比西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重点工作。

该项目根据历史数据判断不同流量类别受卡奥拉巴萨大坝建设的影响程度,选取旱季低流量、年均洪水以及5年一遇极端洪水作为三项重点水文过程类别用于环境流量评估。应用已有专家学者开发的模型模拟赞比河下游不同水文过程情况[58]。根据政府机构、环境保护组织及利益相关者意见选取15项指标作为环境流量评估标准(图7),各项指标将用于定量描述研究区域河流修复前的状况、河流当前状况以及预期治理目标。各项指标评估信息汇总至DRIFT数据库形成结果矩阵用于权衡各方用水者利益以及评估各流量调度方案对研究区域的影响。

图7 环境流量评估指标

以年内洪水为例,从环境流量大小、工程调度时间及流量释放持续时间三方面设置18项场景(表2),应用DRIFT模拟各项场景并根据环境流量评估指标情况变化情况完成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结果见图8。研究表明,相比于恢复旱季低流量及5年一遇极端洪水,通过卡奥拉巴萨大坝调度恢复年内洪水更有助于赞比西河下游生态系统修复。年内小洪水强度对河道内航运影响较小,能为鱼类提供迁徙场所与刺激性产卵信号,为水栖动物创造新的觅食机会,调控洪泛区水位,提高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研究结果为赞比西河下游生态系统恢复提供有效途径,为中上游水利工程生态补偿调度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表2 恢复年度洪水情景[59]

图8 恢复年度洪水情景下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59]

4 结论与展望

应用下游河道对流量变化响应法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方面对不同环境流量场景下区域发展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有效评估。目前中国对环境流量整体法有一定的尝试应用,但对于经济效益及生态补偿研究的融合仍缺少实践经验,因此DRIFT在中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国对于DRIFT法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对整体法理论分析及实践应用经验不足;②国内河流众多,部分河流缺少长时间序列水文数据及生态监测数据资料;③缺少公众参与度及多学科专家学者合作基础。未来可从以下方面对该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及改进:①根据不同研究区域及研究目的因地制宜选择相应评估指标,逐步积累经验形成适合中国各地区河流环境流量研究指南;②尝试多类水文模型与DRIFT法进行耦合联用,将降雨、气候变化等多类环境因子融入环境流量评估中;③设置成果数据归档流程,及时更新检测数据,提升流量评估准确性,共享各区域场景开发信息,逐步提高研究效率,降低成本。

猜你喜欢
河流流量评估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寻找书业新流量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