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融入百姓家

2023-02-17 08:10郑旭
党员文摘 2023年3期
关键词:票号梁平古城

□郑旭

在山西众多的历史遗存中,有着2800余年建成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穿越古今。在周长6163米城墙的围裹下,这座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古老城池内,至今还纵横交错199条古街巷道、点状分布300多处文保建筑、烟火不熄4000余座古居民宅,活泛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使其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座古城,是文化遗产,也是百姓生活家园;是精神传承,也是人们的生命记忆。敬畏它并保护它,认识它并读懂它,亲近它并融入它,才能让文脉流传。

古往今来,城市皆因百姓而生动。作为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古城,1万多居民如今仍住在这里。这里的人,不但未因城外的喧嚣与繁华而生变,相反会继续承载并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记忆。这样的传承,让这座古城不再是高冷的文化符号,而是朴素、简约却不失温度地活着的城池。

平遥古城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沉淀的历史,也是“烟火气”的现在。

28岁的梁平是平遥古城西湖景街25号的主人,他每天除了迎来送往从各地来的游客,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平遥历史和中国古居民宅建筑文化。“古居民宅是平遥的灵魂,是老辈人留下来的历史财富。”他说。

作为古城居民的万分之一,儿时的梁平只是觉得平遥古老而已,没什么特别,于是他发誓长大后要走出这座城,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大学毕业后,他开始闯荡大北京,也有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刚开始我说我是山西晋中人,同事和领导好像无感,后来我说我是山西平遥人,大家马上投来羡慕的目光,说我们那儿是‘小北京’。”梁平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读懂了“故乡荣耀”,开始用心寻找小城与大城共同拥有的文化根脉。从那之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着相机游走北京的大街小巷,把古建筑、热门民宿装进自己的镜头,存进U盘。

“小时候,我们家经济水平一般,后来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家人把民居改成了民宿,游客很喜欢,收入也上来了。再后来,有个游客建议说我家的民宿离古县衙这么近,如果做下改造会吸引更多游客入住。于是,家人就希望我回去。”梁平说。

2019年前后,带着在北京工作的积蓄,梁平回到了平遥。他结合古城历史和对现代民宿的理解,设计了一套民宿改造升级方案,并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资40万元对父辈经营多年的民宿进行了改造。家里人见他如此执着和专注,便把升级改造后的民宿交给他经营。

“人人是风景,家家有历史。民宿里的保洁阿姨和保安大哥都是我们古城人,他们对古城了解,也有感情,是把古城文化推介给游客的重要窗口。现在我们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来古城游玩的人还会越来越多。所以,我打算过两年把家里另一处院落式民宿进行全面升级,请更多的古城居民为游客服务,让游客感受到平遥人的热情。”梁平说。

老祖宗留下的这个味不能变

步入平遥古城的明清古街,来此游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本能地放缓脚步,不落下每间原始的、古朴的、典雅的商铺。赏景致:古色古香,可见飞檐斗拱、大红灯笼、镂空木门木窗,大宅院落。品美味、买特产:平遥牛肉、平遥油茶、特色碗托、推光漆器、杏花老酒、山西陈醋、精美银器。

在这条街上,像老雷(化名)一样经营平遥牛肉的店铺不在少数,经营了20年以上的也不止他一家,“但家家都一样,竞争再激烈,老祖宗留下的这个味也不能变”。

老雷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平遥,让我们要敬畏文化,我们平遥人唯有把这些能代表平遥古城饮食文化的东西做好了,才能对得住总书记的嘱托。”经营特色碗托的林姓夫妇有三个子女,靠着碗托这种平遥特色美食,夫妻俩把孩子们送进了大学。

“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银匠曹师傅手工打制银制饰品、摆件的时候话很少,小憩时,他如数家珍: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让平遥从军事之城转变成为商队往来、金银穿梭的商城。频繁的周转带来了现银押运的困难,于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票号于清道光年间在平遥创立了。一张汇票,可兑万千银两。从货通天下到汇通天下,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坑不骗是晋商精神的核心。

“我给游客打造的虽然是平遥银器,其实也是平遥的历史文化。保护它,传承它,是平遥人的德行所在。”曹师傅说。

让遗产活起来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如今,日昇昌以票号博物馆的形式迎接八方来客。这里不仅是平遥古城客流量最大的景点之一,也是晋商文化、晋商精神的学习基地。

“鼎盛时期,日昇昌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地,还一度承担清政府财政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掌控着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导游珍珍给游客讲解着这座博物馆的历史。

珍珍家住古城北部,在家里两个姐姐的影响下,大专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她做了一名专职导游。有一次,济南一位游客问她日昇昌票号没落的根本原因,她本想随便说一个缘由,后来欲言又止,最后这位游客自答了这个问题,原来对方是一位高中历史老师。

“当时我很羞愧,总觉得作为平遥本土导游,在自家的博物馆里被游客问住了,实在说不过去。”珍珍说。那之后,珍珍就把和平遥有关的历史细节做了梳理,还去求教县里文保局的老师,然后把这些都记在小本本上,装进背包里,遇到不解之问,她也不怕游客笑话,因为她只想把最真实的历史讲给游客。如此这样,才是敬畏历史。

在珍珍的小本本上,有一段摘抄这样写道:消融尘封已久的高冷,契合时代人文价值,进行融合性保护,使其“活”在当下并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遗产才有新的归宿。

猜你喜欢
票号梁平古城
晋商票号的防伪密码
山西票号的固执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山西票号的固执
昆士兰大学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The Color Purple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