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德育资源融入企业德育教育的思考

2023-02-17 19:08王雪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德育教育途径

王雪艳

摘 要:云南丰富、悠久的地方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强大生命力,鲜活又具体,是地方企业进行道德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本文着眼于运用地方优秀德育资源对企业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价值指引,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有效途径,将地方优秀德育资源融入企业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发挥资源的最大功能,为提高企业德育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德育资源;企业;德育教育;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07

云南有悠久、丰富、深厚的道德文化,其中的优秀思想和精神与当代企业的德育要求及德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趋向,无论在思想内涵、基本要求方面对人的精神、行为引领、教育意义等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融合性,是地方企业进行道德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1 融入的可行性及意义

企業生存、成长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从创建、发展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将德育教育置于当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背景下,拓宽了企业德育工作的思路,将使企业的德育工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将地方文化与企业德育教育实际相结合进行探索与尝试,既有利于运用地方文化中的积极思想推进企业德育教育工作,又能在企业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中弘扬地方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乡土情怀。

将本土道德文化资源融入企业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会赋予德育教育更强的地域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员工在深入接触、学习与其生活、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的过程中,会更深刻地领会到地方文化的魅力,生活在自己家乡的优秀人物会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自觉地将个人的道德追求同本土精神相结合,将自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与家乡建设相结合。

2 融入的原则

2.1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有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实践锻炼。将理论教育切实贯彻到实践当中去,在理论学习中认识理解、在生活实践中落实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把理论教育和生活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如地方文化中蕴含着“勤劳”“节俭”“诚信”“以和为贵”“以义取利”等优秀道德理念,要想有效融入企业的管理服务和教育体系之中,在企业的德育工作中得到生动体现就要借助实际的管理、言行和丰富的活动形成对员工的良好影响与引导。

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还需要关注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社会热点会对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或积极或负面的影响。及时、适时地将社会热点作为教育内容和素材,引导员工理性地认识与思考,能锻炼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理论认知的深化、认同与共鸣,学以致用,将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2 德育教育与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与受教育者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德育工作中力求德育资源能够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与德育目标发生联系,与员工工作、生活、成才的现实需求建立联系,着眼于处理和化解员工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例如,以恰切、生动的资源作为素材开展人际关系和义利观的教育。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好“义”和“利”的冲突,这都是人们生活、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也是最实际的问题。

同时,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愿望,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助困、帮扶和职工再教育、升职等工作列入德育体系,努力解决好员工的实际问题,这能让员工深刻体会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产生作为集体成员的归属感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参与企业活动和建设的积极性。

2.3 针对性原则

企业德育教育的内容普遍性地包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及其内涵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经济伦理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等方面。除了这些具有共性的教育内容之外,各企业还需要根据办企特色,结合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选择性的将优秀的道德资源有效融入德育培养体系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医药企业因其生产和经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企业的德育教育应特别围绕行业背景并结合“仁爱”、生命伦理、医德等方面来开展。将“医者,仁术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良心做药等信念深植心中。云南白药享誉中外,“白药之父”曲焕章有着矢志不渝、志向坚定的医药信仰;跋山涉水、以身试药的实践精神;“不辞足茧手皲”、孜孜以求的钻研态度;敢于创造、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以药效和品质赢得声誉的经营理念;抗日战争中义捐百宝丹(白药)三万瓶,分发给滇军抗日将士的爱国热忱……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人格精神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林业是绿色的事业是公益事业,绿色、环保、服务社会也是行业的使命与责任。“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道德观教育应是林业行业德育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云南地方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民俗中、文学作品中,对林业企业的生态道德教育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利用这些资源和素材,引导企业的价值走向,树立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善用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中反对破坏和浪费自然资源,学会有节制地取用,合理地利用,将为子孙后代保留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保护家乡的山水依旧是“青山绿水”视作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2.4 创新性原则

企业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1)创新德育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育体系下把个体作为灌输和管理的对象的做法,以人为本。企业受教育的个体都已是成年人,有各自的道德需要和选择,要充分尊重个体的需要和选择,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智慧经验通过学习、熏陶内化为人格、修养,使道德真正成为个体自觉追求的行为规范。

(2)充实教育内容。

从员工思想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的实践和企业德育目标,充实教育内容。对地方德育资源充分发掘、整理、分析,并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含义,既重视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又要体现其时代性、多样性、生动性、生活性。

(3)拓宽教育载体。

一个地方悠久而丰富的道德资源往往蕴藏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产劳动、礼仪风俗、节日庆典、文化典籍、乡规民约中;物化在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地方;凝聚在传播主流价值,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模范人物身上。因此这些都应该成为富有特色的教育载体。比如,民间文学是承载各族人民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记录和传承了世代民众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这些土生土长反映民族道德的文学资源理应成为企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學中都有大量的包含德育思想的谚语和故事,蕴含了丰富而独特的道德意蕴,具备当代德育价值开发的合理性和文化资源优势。搜集、整理并运用好这些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民间文学作品,既有助于传承域内各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崇德向善的风尚。而且,文学化的宣传手段生动可感,情感充沛,能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浸润人心。

(4)丰富教育手段。

紧跟时代发展,用好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和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使教育手段灵活、多样,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 融入的途径

创新企业德育工作,必须在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德育途径,构建育人新平台。

3.1 加强网络德育教育

近年来,网络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领域的运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功力。企业的德育工作也要积极适应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新要求新趋向。拓展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域,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建设,用好网络新媒体,使网络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教育手段,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合力。

在企业内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辟德育教育专区。在地方文化资源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播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集各类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学习平台,定期发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比如,可将当地的谚语、民谣、民间故事、名人事迹、历史遗迹等制作成图片、语音、视频或微内容在公众平台上进行推送传播。还可以设置热门话题的讨论,在公众号上设置评论、投票、问卷等功能,上下级之间、员工间自由、平等地参与,达到相互间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当然,对素材的搜集和平台的管理工作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的重视和投入。

3.2 重视企业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开展和体现的。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行业背景、文化理念,重视企业人文环境、内部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在企业环境文化塑造方面的价值引领作用,培育具有特色的企业环境文化氛围。

企业的显性文化首先体现在环境建设上,将特色建筑、景观、文化标识、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和装饰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以怡人又凸显人文情怀和乡土情怀 的企业环境熏陶和滋养人的心灵。云南是旅游大省,在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方面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既体现出其独特的纪念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宣传和传播价值,又能彰显出特定的地域文化渊源和内在品格。这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是特色鲜明的文化标识,能形成品牌效应,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起到独特的教育功能。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或从事少数民族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企业的建筑外观、内部景观、装饰及产品的外包装等方面体现民族元素,融入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观念信仰等,这是最为亲近的德育资源,既能鲜活地传承民族文化,又能起到在群体道德培养方面的深层作用,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精神财富。

企业的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及上下级关系、同事间情感等属于企业的隐形文化。良好的隐形文化氛围能发挥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作用,在企业内部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过程是受教育个体的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它需要个体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经过个人的道德实践和内化转化为个人的品质。

富有文化特色、充满正能量的企业文化活动能涵育员工的道德观。企业应把道德规范教育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文化景观、宣传橱窗、网络媒体、影视文学、报告论坛、教育基地等开展有意义有内涵的活动,并常态化地举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专业技能竞赛等比赛,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导向力,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社会实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使受教育主体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使自身的思想得到不断升华,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也才能更多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比如,组织员工参观所在地的历史遗迹(址)、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通过近距离的体验获得直观的感受,得到精神的激励和思想上的洗礼,这比坐在会议室里重复单调又老生常谈的宣讲来得有意义。

又比如,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参加环境调研或是环保活动,在所见所闻中受到心灵的触动,在亲身实践中切实体验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好,从而认同保护自然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例,将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有机结合

榜样具有示范教育功能和价值认同功能,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是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育资源。历史上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云南的发展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人,他们的事迹以各种形式广为传颂,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光彩夺目。当今具有崭新时代风貌的先进典型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比如,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全身心致力于家乡建设发展的少数民族干部高德荣;冒着生命危险,几十年如一日,在“溜江索道”上来往整整28年,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的乡村医生邓前堆;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的退休干部杨善洲;满怀教育情怀,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的女生圆梦大学,无私无我,爱生如子,一生奉献,对党忠诚的张桂梅老师;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民院士”朱有勇等都是最为鲜活的典范和楷模。他们的先进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凝聚道德力量,传播主流价值。他们无愧“人民楷模”“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这样的荣誉称号。除了这些载誉无数,家传户诵的楷模,近年来涌现的一系列云岭楷模、各行各业的奋斗者、奉献者、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榜样。

学习榜样、效仿模范有助于在企业弘扬正气,凝聚道德力量。企业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不断提高本土文化资源中先进人物及其事迹的深度和厚度,让员工不但了解当地家喻户晓的榜样人物,更深入地认知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内涵,并以此引导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激励。而道德沦丧、行为失范的个人和企业作为反面典型则能警示人們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在通过教育基地、报告论坛、影视文学、企业宣传栏等学习正面典型、树立典范的同时也要重视剖析反面典型,从中吸取教训。

4 结语

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内部的和谐稳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强大都离不开道德建设。应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于德育为己任,有效地开发和用好身边的德育资源;找准切入点和侧重点,将优秀资源的精髓内化为适应企业德育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及员工的生活、工作中加以运用,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蔡辰梅,刘刚.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2124.

[2]郑阳.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白药之父——曲焕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3]王柳云.林业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0,(05):302305.

[4]叶静.“知情意行”视阈下主体性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浅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03):8284.

[5]李蕊.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州学刊.2015,(07):1317.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德育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