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提升整本书阅读指导效能

2023-02-18 16:22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赖玲莉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书目整本书微课

文/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赖玲莉

“导读资源包”的资源以“导、读、评”作为整合思路。利用导读篇目、导读微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导读清单趣化及细化阅读任务,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帮助学生整理阅读思路;利用阅读计划表帮助学生养成持续的阅读习惯,作为学生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导读资源有目标有次序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相应进行持续性评价,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接下来以三年级教学实践中开发的“导读资源包”为例进行解说。

一、精心设计导读,完善学习任务群

导读资源包的设计结构(如下图)括导读书目、导趣微课、导法微课、导读设计、导读清单等。导读资源包含了此次导读的语文要素、阅读策略以及文体类型,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行铺垫。

(一)精选导读书目,做好阅读导向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非常多,分摊到各个年段的书目也不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呈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在导读资源包的书目设计中,我们应该求精不求多。甄选经典名著,从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品中形成导读书目,既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效应,指导学生阅读方向。如三年级上册,我们设计的导读书目就有:《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

(二)设计导趣微课,做好读前指导

设计导趣微课,可以在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前,提供与书中有关的激趣内容,可以引入一些影视作品片断,也可以设计几个导向性问题,创设阅读目标情境,让学生结合这些感兴趣的话题点展开阅读,例如笔者在开展《安徒生童话》阅读时,就以《拇指姑娘》的故事动画片作为导趣内容制作成导趣微课,发布阅读任务之余,结合故事主人公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整本书阅读“导学资源包”设计应用框架

(三)引入导法微课,做好方法引领

统编新教材有一个特色,就是各个单元有各自的阅读策略。同样,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除了阅读书中的内容外,还应该渗透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如在三年级的阅读指导中,就设计了《提高“整体感知”能力有妙法》、《“提取信息”小妙招》导法微课,从微课中提高阅读任务要求,通过一课一得的微课范例增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识。

(四)导读课堂指导,助力深度阅读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有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的导读设计中下功夫。结合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明确本单元的阅读目标,围绕目标展开课外阅读。同时要避免出现“牵着鼻子走”的情况:老师说的多,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没有得到发展。这样通过有阅读目标导向、阅读问题导向、阅读方法导向等方式设计导读教学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深度阅读。

(五)完善导读清单,提升阅读效能

小学生阅读整本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浅入深,也由单纯的兴趣到有一定深度的内容分析判断。为了更好地贯彻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教师作为书本的引领者,通过设计导读清单,让学生对书中有关的阅读问题进行逐步解读,如在三年级上册,我们导读的关注点围绕“读封面、知作者、看目录、晓背景”等四个方面展开设计,有序地先解决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书本情况,培养阅读前有意识地了解书本的基本元素。而在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的导读课中我们对导读清单的任务形式进行了拓展,以“故事身份证”的形式设计导读清单。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导读清单,逐步提高阅读的要求和难度,逐渐提升学生阅读效能。

完善导读资源包,就是给学生建立一个拓展性学习任务群,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阅读水平,按部就班地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通过相应的导读内容进行持续性评价,促进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导读任务驱动,拓展课堂新路径

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呢?从导读前、导读中、导读后三个环节进行课堂路径的优化,得出一个完整的在导读课中应用导读资源包的实施路径。以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进行导读课的教学。

(一)导读前:利用导读微课,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前,首先让学生观看《安徒生童话》导读微课,了解作者与故事创作背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做好准备。接着,让学生通过首次阅读并结合导读微课的内容在阅读小组中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在问题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碰撞,阅读兴趣更加浓烈。

(二)导读中:利用导读清单,引发阅读思考

在导读课中,我们选取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三个故事的精彩特色片段,以“片段+问题”的形式设计导读清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引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并渗透阅读方法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阅读不再是单一行为,而是学生在相互的阅读交流和探讨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

(三)导读后:利用阅读计划表,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可以尽情阅读,但课后也需要有充足合理的阅读时间,学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比如,学生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订阅读计划表,在课后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阅读进度进行阅读交流。

三、信息技术助力,导读课堂成效显

笔者在导读前、导读中、导读后三个环节中分别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开展有关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信息化的阅读环境中提升阅读能力。

(一)导读前——借助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在本环节中,结合“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主题,借助PPT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创设与阅读主题相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中开展阅读活动。比如在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和三年级下册“小故事大道理”两个阅读主题的导读课中,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故事王国”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在“故事王国”中阅读不同的故事,体会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道理。

(二)导读中——借助希沃白板记录阅读思考

在导读过程中,学生在初次阅读时会有一些灵光一现的想法,我们利用“希沃白板”的白板功能把每个阅读小组的思考展示出来,并把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和问题记录下来,形成学生阅读思考记录,学生的阅读思考随着问题的层次不断深入,整体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导读后——借助“共读平台”促进阅读交流

学生在导读课后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后学生可以通过“云上书院”中的“共读平台”分享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在这一平台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多方向、多角度的,老师、家长、学生均可以在“共读平台”中互相交流,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氛围更加浓厚,有利用培养学生持续阅读的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

我们通过线上问卷星的问卷调查和“阅读闯关”的能力分析反映导读资源包的实施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整理发现:参与导学资源包应用的学生中,96.51%的学生可以根据推荐的书单进行阅读书目的选择;97.21%的学生比之前更加乐于进行阅读;95.7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通过对“阅读闯关”的能力分析进行总结,其中“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的能力整体提升,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结束语

语文教学关注点不应停留在提醒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而是着力有效指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导读资源包”正是实施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一种有效路径,把阅读整本书设计成一个个学习情境任务单元,充分利用各种导读资源,并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以导读任务群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全面提升阅读指导效能。

猜你喜欢
书目整本书微课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