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油杂交油菜浙油杂1403及其化杀制种技术

2023-02-26 11:55苏烨琴李育林宝刚付习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甘蓝型父本母本

苏烨琴 李育 林宝刚 付习

(1 浙江省海宁市农作物技术服务站,海宁 3144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杭州 310021)

油菜是保障我国粮油生产安全重要的油料作物,继玉米、高粱、水稻等大田作物杂种优势被成功利用之后,育种家又将油菜杂种优势应用于农业生产,种植具备杂种优势的杂交油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浙油杂1403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中熟甘蓝型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适合机收、抗倒、抗裂荚、菌核病抗性好、籽粒大等诸多优点,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 油菜(2019)330217。其母本浙油50 属于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7.4d[2],含油量49.00%,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26.00μmoL/g;父本浙油17 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2.9d,含油量44.14%,芥酸含量0.85%,硫甙含量20.00μmoL/g。

品种推广应用,种子是基础,浙油杂1403 需要利用化杀方法使母本浙油50 雄性不育而接受父本的花粉受精结实,生产出杂交种子,其核心是要保证杂交种子纯度和提高制种产量。围绕这个核心,根据双亲特性及化学杀雄法技术特点,研究总结出浙油杂1403 化杀高产制种技术体系,2021 年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海宁市林源油菜籽专业合作社10hm2的浙油杂1403 制种田进行验收,平均制种产量为222.39kg/667m2、单田最高制种产量239.01kg/667m2,均刷新了浙江省记录,种子纯度经浙江省种子管理站检测均在98%以上,远高于国家油菜杂交种标准(≥85%)[3]。

1 特征特性

浙油杂1403 属中熟甘蓝型杂交双低油菜品种,品种全生育期226.1d,株高171.0cm,有效分枝部位47.5cm,一次有效分枝数8.7 个,二次有效分枝数8.0个,主花序长56.7cm,单株有效角果数458.8个,每角实粒数21.1 粒,千粒重4.70g(表1)。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检测,含油量47.46%,食用油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3.09μmoL/g。该品种高产潜力大,低抗菌核病,病毒病发病极轻,抗倒性强,抗裂荚性好,抗寒性一般,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以及浙江、上海的冬油菜产区种植。

表1 浙油杂1403 及父母本品种特征特性

2 产量表现

浙江省区域试验第1 生长周期每667m2平均产量197.8kg,对比照浙双72 增产13.4%;第2 生长周期平均产量187.9kg,对比照浙双72 增产14.8%。长江下游联合鉴定试验第1 生长周期每667m2平均产量202.8kg,对比照秦优10 号增产15.1%,居试验第1 位;第2 生长周期平均产量209.0kg,比秦优10号增产6.6%,居试验第1 位。

2020 年6 月浙江省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浙江省余姚市马渚庆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直播油菜浙油杂1403 百亩示范方进行了产量验收,每667m2平均产量288.1kg,最高产量309.2kg,创造浙江省“直播油菜最高亩产”“直播油菜百亩方最高亩产”两项纪录。

3 化杀制种技术

3.1 制种基地选择甘蓝型油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借昆虫和风力授粉,极易与其他品种或十字花科作物串粉,造成生物学混杂,严重影响种子纯度。要求制种田块自然隔离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并尽量集中连片,要求有1000m 的隔离区,隔离区内禁止种植非父本的十字花科作物。

3.2 父母本播期安排制种产量与父母本花期相遇天数直接相关,花期相遇天数越多,制种产量越高[4]。根据父母本生育期确定播种差期,确保父母本花期同步,母本9 月25 日播种,父本10 月2 日播种,父母本均采用54cm×28cm、72 孔育苗穴盘和油菜育苗专用基质育苗,秧龄30d 左右(表2)。

表2 浙油杂1403 父母本生育期及化杀时期 (月/日)

3.3 父母本畦比及移栽密度安排移栽畦比太小,父本太少、花粉不够,造成母本结实率偏低,严重影响制种产量;移栽畦比太高,母本株数太少,制种产量也不高[4]。根据行比试验,浙油杂1403 宜采用1∶4 分畦移栽,即1 畦父本、4 畦母本,畦宽2.2m(连沟),移栽行向南北向,行向与油菜花期风向垂直,父本畦种植于母本畦的上风(东面)。由于浙油杂1403 母本植株高大,生长势较强,分枝较多,而且喷化学杀雄药剂时叶片要求不互相叠搭,以免影响杀雄效果,移栽时应采用等穴距稀植,母本4 畦种20行,行株距45cm×40cm;父本1 畦种5 行,行株距40cm×30cm,每667m2移栽母本约2800 株,父本约1200 株。移栽过程中要求栽完母本,清理完田间弃苗后,再栽父本,防止混栽。

3.4 化学杀雄技术母液配制选择专用化杀剂诱导母本油菜雄性不育,一包药5g 兑水1.2L 充分搅匀溶解,即配制成母液,放入4℃冰箱待用,可保存20d。用量用法 只喷母本不喷父本,采用2 次喷药,第1 次喷药浓度0.047g/L(母液∶水为1∶87.5)、第2 次喷药浓度0.042g/L(母液∶水为1∶100)最佳。喷药前,先将叶片叠搭的苗、早薹早花苗、异株等拔除后再行喷药,在10%的母本植株自然半露蕾时,选择24~48h 内无雨、无3 级以上大风的条件下,机动喷雾器喷头加装喷雾罩喷药,防止化杀剂喷到父本,每667m2喷药量60~75L,隔20~25d 喷施第2次药剂。如遇3 级以上大风,应用泡沫板迎风挡住父本行。

3.5 严格除杂保纯苗期去杂2次在油菜秧苗3叶1 心时拔除混杂苗、异生苗、弱小苗;在移栽前,再次清除苗床内非本品种亲本形态苗。大田期去杂亲本始花前对制种区和隔离区内所有的菜园地、空闲地进行全面彻底的去杂,铲除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和野生油菜、芥菜,杜绝开花串粉,影响制种纯度;抽薹后清除母本行杂株、劣株,初花期检查并拔除母本行内遗漏的少量可育株;初花前拔除父本行内明显的混杂株、变异株和优势株。在去杂时,应用镰刀从子叶节以下根部将植株砍断,以免残留根茎再生分枝,去除的杂株应及时运出制种区。

3.6 田间管理苗期管理 在油菜3~4 片真叶期用15%多效唑50g 兑水50kg 喷施,防止高脚苗,培育矮壮苗。移栽前5~7d 每667m2施尿素5kg 作送嫁肥。大田准备 移栽前2d 大田耕整做畦沟,要求沟直畦平,沟深18cm,沟沟相通,排灌方便。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和大田苗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每667m2用10%蚜虱净20g 兑水40kg 防治蚜虫,用5%甲维盐25mL 兑水45kg 防治菜青虫;在油菜盛花初期和终花期用50%速克灵(腐霉利)50g 兑水40kg 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科学施肥 总用肥量为每667m2施纯氮(N)16~17kg、磷肥(P2O5)5.5kg、氧化钾7.5kg、硼砂1kg。每667m2施有机肥250~300kg、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0kg、硼砂1kg 作基肥;移栽后7~10d 用尿素10kg沿秧苗根部撒施作苗肥;12 月底至翌年1 月初施用尿素12.5kg 作腊肥。加强父本管理 为延长父本花期,可在父本薹高10~15cm 时隔株摘顶,摘顶长度为5~10cm。每667m2补施尿素2~3kg[5]。

3.7 分段收获母本终花后及时清理全部父本,防止收获时种子混杂,同时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千粒重和制种产量。为提高种子质量、减少损失率,杂交种的收获也可以采用分段割断、晾晒后机械收获,当油菜85%以上角果为琵琶黄时人工或机械割断,晾晒5d 左右后机械脱粒。同时要求种子不沾土,单脱、单晒、单藏,防止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甘蓝型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杂交水稻秋制短组合父本栽培管理技术
钼磷配合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五个杂交水稻大穗型父本制种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