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桑“科教片”《耕织图》

2023-02-28 13:33田率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耕劳作古人

田率

南宋官员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是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它以图配诗的方式描绘了中国古代江南地区农耕劳作、蚕桑纺织的场景,为后世留下了形式独特的珍贵农桑资料。

后人根据楼璹版《耕织图》,绘制出版本众多的《耕织图》,成为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和艺术史的独特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本文就以《耕织图》中水稻培植和灌溉为例,来一探古人的智慧!

还原一个田园气息浓郁的古代中国

《耕织图》分为农耕和桑蚕两部分,包括21幅耕图、24幅织图。据考证,楼璹绘制《耕织图》一是因职务之责,“劝课农桑”,即鼓励、督促农民勤于农事;二是体恤民情——他看到当地农夫、农妇终年劳作,心有所感,随将他们劳作的每个环节绘成画作。

楼璹版《耕织图》系统记载了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传至南宋时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流程,以“连环画”的形式,还原了一个田园气息浓郁的古代中国。

可惜,楼璹的原画已流失。在现存《耕织图》中,元代程棨(qǐ)摹绘本是第一套流传至今且内容完整的《耕织图》,与楼璹版最接近。其他版本的《耕织图》,例如康熙版《耕织图》,大体框架沿承了南宋的版本,但具体劳作内容、形式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动。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有多复杂?

中国是世界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水稻育秧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有多复杂呢?

浸种(把种子浸在水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水分)、耕、耙耨(bà nòu)、耖(chào)、碌碡(liù zhou)是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后4步离不开设计精巧的农耕工具,而每个工具又都“暗藏玄机”。

古人的灌溉智慧

灌溉是水稻种植的关键环节,古人是如何做的呢?《耕织图》对灌溉这一环节有详细的描绘。

画中近处的农夫操作的工具叫作桔(jié)槔(gāo),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利用杠杆原理汲(jí)水的机械。

桔槔的结构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横放一根细长的杆,中间是支点,前端悬挂水桶,末端悬挂重物。打满水后,借助杠杆末端重力作用,便可轻易把水提至所需处。

画中远处人们在蹬踩的工具叫翻车,也称龙骨水车,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提水机械之一。它一般用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后期也有用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翻转。这样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从而灌溉农田。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耕织图》中绘出的古人耕耘不辍、怡然自乐,稻谷满仓、丰衣足食的景象至今仍鲜活生动,成为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它历经近千年流传到世界各地,在不斷改造与融合中,依旧留存着中国底色。《耕织图》中体现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千年农耕文明的缩影!

猜你喜欢
农耕劳作古人
农耕旧事十二韵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好玩的古人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春暖劳作花相伴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