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盐油杂9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3-03-01 08:14陈志爱韩配配倪正斌万林生孙红芹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冬油菜播种期沿海地区

陈志爱 韩配配 倪正斌 万林生 孙红芹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 22400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培育出油率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尤其是双低油菜新品种,并研究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当前油菜产业的研究热点[1]。目前,我国主要利用杂种优势来培育高产量、高含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盐油杂9号’即是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含油量、适应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适宜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该品种母本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4-2AB”、父本为“H1701”,2018年—2020年参加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2)320116],2021年8月24日申请品种权(申请号:20211005126),2022年1月1日获得公告(公告号:CNA044981E)。为促进‘盐油杂9号’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笔者拟在总结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1 选育过程

1.1 父母本

母本“Y4-2AB”是以‘油研9号’中分离的不育株为母本、三系保持系“盐2B”(选育过程中的中间材料)为父本,在1999年春杂交,2001年春复交,后经连续双低、黄籽、高含油率及丰产性的定向筛选,在2007年育成的细胞核不育两型系[3-4],2012年1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1204)。

父本“H1701”是以‘盐油2号’为母本、‘油研10号’ב秦优7号’的杂交组合,F3为父本,于2010年春杂交,后经连续自交、测恢选育,于2015年育成的恢复系[5-6]。

1.2 选育过程

2010年春,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成的双低常规油菜品种‘盐油2号’为母本、以‘秦优7号’(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与‘油研10号’(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组合F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成熟时收获杂交种子;2010年秋,该组合的F1种植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2011年春,在该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套袋自交,收获后经室内品质测定,选择符合双低要求的单株留种;2011年秋播,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播种F2约800株,花期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套袋自交,收获后经室内品质测定,保留符合双低要求的单株留种,经连续田间选择和室内品质测定,于2015年育成性状稳定一致且丰产性好的新材料“H1701”;2015年春,用“Y4-2AB”与“H1701”配组,杂种优势突出;2016年,继续配组,同时进行隔离制种;2016年—2017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号为“盐杂1701”;2017年—2018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进行多点试验;2018年—2020年参加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最终定名为‘盐油杂9号’。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盐油杂9号’的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经济性状

‘盐油杂9号’为甘蓝型杂交种,熟期适中,全生育期为233.50 d;苗期生长习性为半直立,植株较高,成熟期株高为195.82 cm,分枝点略高;叶片长度中等、宽度中等,呈绿色,具4片裂片,叶柄长度中等;主茎蜡粉极少,主茎花青甙显色极弱,一次分枝数略低,为9.48个;花期适中;角果姿态上举、长度中等,单株有效角果数为500.56个,每角粒数为22.66粒,籽粒颜色呈黑褐色,千粒质量为4.29 g。见表1。

表1 ‘盐油杂9号’的主要经济性状

2.2 产 量

2018年—2020年,‘盐油杂9号’参加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其中,2018年—2019年,‘盐油杂9号’的产量位居各参试品种第1名,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6.17%,增产达显著水平,表现为5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2019年—2020年,‘盐油杂9号’比对照‘秦优10号’减产3.40%,减产不显著,表现为4个试验点比对照增产、2个试验点比对照减产。见表2。

表2 ‘盐油杂9号’的产量及品质表现

2.3 品 质

2018年—2019年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盐油杂9号’的芥酸含量为0.28%,硫甙含量为25.36 μmol/g饼,含油率为47.28%;2019年—2020年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盐油杂9号’的芥酸含量为0.35%,硫甙含量为21.84 μmol/g饼,含油率为44.97%;‘盐油杂9号’两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32%,硫甙含量为23.60 μmol/g饼,含油率为46.13%。可见该品种含油量高,且品质达双低标准。见表2。

2.4 抗 性

2018年—2019年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盐油杂9号’的菌核病病株率为50.45%、病指为29.00,抗倒性强;2019年—2020年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表明,‘盐油杂9号’的菌核病病株

率为32.64%、病指为25.20,病毒病病株率为1.06%、病指为0.28,受冻率为16.26%、冻指为4.07,抗倒性一般。见表3。

表3 ‘盐油杂9号’的抗性表现

2.5 适应种植区域

‘盐油杂9号’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依据其在江苏省油菜联合鉴定试验中的产量及种植表现,比较适宜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播 期

在江苏省冬油菜区,‘盐油杂9号’于秋季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苏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15日左右,苏中地区和沿江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25日左右,移栽时的秧龄均以35 d左右为宜。‘盐油杂9号’若采用直播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适宜播种期较育苗移栽方式的适宜播种期推迟15 d左右。

3.2 种植密度

‘盐油杂9号’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要求栽大苗,不栽小脚苗。其中,矮壮苗每667 m2移栽7 000株,一般秧苗每667 m2移栽9 000~10 000株。‘盐油杂9号’若采用直播的栽培方式进行种植,确保每667 m2种植12 000~20 000株即可。

3.3 肥水管理

‘盐油杂9号’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要求NPK三要素配合施用,一般施肥量为纯氮 225~300 kg/hm2、P2O590~120 kg/hm2、K2O 90~120 kg/hm2、硼砂10 kg/hm2,其中,基肥纯N施用量∶苗肥纯N施用量∶苔肥纯N施用量为5∶3∶2,磷肥、钾肥、硼肥均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在油菜苗移栽前,大田开好三沟;在油菜苗移栽后,及时清理沟渠,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在油菜生长期间,遇干旱要及时灌水,并结合施肥进行浇水。

3.4 中耕松土

在油菜生长期间,应适当进行中耕松土(可适当增加松土次数),以促进土壤疏松,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

3.5 病虫草害防治

‘盐油杂9号’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总的防治要求是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其中,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是苗期的蚜虫、菜青虫,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菌核病;草害防除重点是做好播后土壤封闭工作,即在油菜播种后3 d内,每667 m2喷施50%乙草胺(或金都尔)80~120 mL,且针对化学防除后杂草发生仍较多的大田,适时进行人工除草。

3.6 防冻害管理

‘盐油杂9号’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要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冻能力;在冬至前,大田进行中耕除草,并在油菜种植行间铺施粪肥或秸秆,且培土壅根,清理三沟,以减轻湿害的发生;在油菜越冬前,喷施多效唑等,提高植株的抗寒抗冻能力。

3.7 采 收

收获前要做好去劣去杂工作,尤其是要对产生二次花的植株进行清理去杂,同时清理遗留的父本残株、残枝,坚决杜绝混杂。在油菜籽成熟后,及时进行机械采收,且严防机械混杂。在采收后,严禁人为掺杂使假,确保种子纯度与质量。

猜你喜欢
冬油菜播种期沿海地区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