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2023-03-02 11:36张吉华杨晓容聂克艳
贵州农业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农科基金项目影响力

张吉华, 冯 卫, 杨晓容, 姜 萍, 杨 林, 王 海, 聂克艳

(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贵州贵阳 550006)

0 引言

【研究意义】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通用指标,提高学术质量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必要条件。期刊的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由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1]。高被引论文是指某一时段发表的论文在统计时段内被引用次数高于某一数值,或按引用次数排序位次靠前的部分论文[2]。这些论文通常是学术热点,具有通用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等特点。高被引论文越多,说明期刊刊载前沿问题和热门问题的论文越多,其学术影响力越大,受读者的关注度越高[3-5]。因此,深入分析期刊在某一时段的高被引论文特征对提升该刊的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前人研究进展】《贵州农业科学》(以下简称“农科”)创办于1972年,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杨林等[6-9]对《农科》2000—2012年的载文量、载文作者、项目论文和载文引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对策措施;杨晓容等[10]通过分析《农科》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影响因子的对策;刘忠丽[11]以《农科》为例,从刊期新媒体化的现状、方式和途径等层面分析该刊新媒体化的途径,为地方科研院所农业类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研究切入点】针对《农科》载文、引文、影响力及新媒体化等情况,前期均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有关《农科》高被引论文的分析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CNKI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数据,分析《农科》高被引论文学科分布、高频关键词、作者情况、基金项目和机构地区分布情况的变化特征,以期为《农科》的组稿、约稿及影响力的稳步提升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通过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文献检索的高级检索功能,选择“文献来源”为“贵州农业科学”,发表时间分别为2011-01-01—2011-12-31,...,2020-01-01—2020-12-31,匹配度为“精确”。检索时间为2022年3月16日。检索上述文献的被引情况,剔除致谢、稿约、启事和勘误等内容,将所有数据导入Excel表保存。

1.2 高被引论文的选取

为使各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均有所体现,采用历时法和百分比法[12],将《农科》2011—2020年每年被引频次前5%论文限定为高被引论文,与最后1篇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相同的论文也计入其中。从中国知网下载的高被引论文数据仅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刊登年、卷、期、页码和被引频次。为进一步分析相关信息,逐条查询每篇高被引论文的中图分类号、高频关键词、作者学历、职称、人数、机构地区、机构数量和基金项目数量等信息,补充录入Excel表格。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9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1—2020年的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

由表1可知,《农科》2011—2020年共发表论文6 160篇,各年发文量除2014年较2013年略有上升外,其他年份均逐渐下降;2011—2020年刊发论文中的高被引论文为342篇,占总发文量的5.55%;总被引频次为8 316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4.32次。其中,2011—2013年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均在30次以上,以2011年最高,为44.93次。

表1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的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

2.2 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

由图1可知,《农科》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涵盖8个学科大类,以农业科学类论文最多,达199篇,占高被引论文的58.19%;经济类67篇,占高被引论文的19.59%,其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旅游经济、贸易经济及财政金融等领域;环境科学和安全科学类论文共31篇,占高被引论文的9.06%。此外,还涵盖工业技术类、生物科学类、医药卫生类、政治法律类和哲学宗教类。表明,《农科》的刊载范围符合综合性农业科学的学科范围分布广及刊载内容丰富的特点。

对《农科》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的农业科学类论文(199篇)进行二级分类(表2)。高被引论文以农作物学科最多,达74篇,占高被引论文的21.64%,篇均被引频次为23.27次;其次是园艺和植物保护学科,均为33篇,占高被引论文的9.65%,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24.18次和19.15次;农业基础科学学科为26篇,占高被引论文的7.60%,篇均被引频次为18.38次;畜牧、林业、农学、水产、一般性理论和农业工程发文量共33篇,占高被引论文的9.64%。综合看,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和农业基础科学4个学科论文占比较大,充分彰显《农科》的办刊特色。

表2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的农业科学类论文二级分类

2.3 高被引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布

从图2看出,关键词以“贵州”频次最高,达35次;其次是“烤烟”,为18次;“影响因素”、“重金属”、“对策”和“产量”分别出现15次、13次、12次和12次;其他关键词的频次均低于10次。由此可见,《农科》在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交流和应用推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说明发表在《农科》上的烤烟、重金属和农作物产量等内容论文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图2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词频分布

2.4 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学历和职称及作者合著情况

分析高被引论文的作者,有助于探明期刊的主要作者群,维护与作者的关系,跟踪作者的动态,从而达到稳定作者群,提升论文及期刊影响力的目的。

2.4.1 学历 从作者学历看(表3),硕士(含在读)学历者的高被引论文最多(194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6.73%;其次是未注明学历者(80篇)和博士(含在读)(59篇),分别占23.39%和17.25%;本科(含在读)学历者最少(9篇),占2.63%。表明,硕士(含在读)学历的作者是《农科》高被引论文的主要作者群。篇均被引频次以博士(含在读)最高,达29.63次;硕士(含在读)最低,为21.70次。说明,博士(含在读)在选题、学术热点和研究层次等方面更加成熟。

2.4.2 职称 从作者职称看(表3),未注明职称者高被引论文最多(131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38.30%,未注明职称者多为学生(在读博士、在读硕士);其次是中级(99篇)、副高(53篇)和初级(40篇)职称者,分别占28.95%、15.50%和11.70%;正高职称作者最少,仅19篇,占5.56%。篇均被引频次以正高职称作者最高(27.68次),其次为中级(27.52次),未注明(23.87次)、副高(22.06次)和初级(19.25次)。正高职称者高被引论文占比最低(5.56%),但篇均被引频次(27.68次)最高,充分体现了正高职称者的高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这部分作者是《农科》的重点组约稿对象。

表3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学历及职称

2.4.3 作者合著情况 从图3看出,《农科》高被引论文的篇均作者数为4.51人,合著率约95%。作者人数为3~5人的高被引论文最多,均为58篇,共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0.88%。作者人数为11人的高被引论文最少。随着农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许多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研究人员深入交流与合作,《农科》高被引论文多为合著论文,与现实情况一致。

图3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人数

2.5 作者所在机构的地区分布

2.5.1 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地区分布 作者所在单位的地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影响范围[13]。由图4可知,《农科》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贵州最多,为148篇,占高被引论文的43.27%,说明《农科》在贵州地区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和农业管理机构中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河南、四川、云南、陕西、江苏和广西分别为17篇、17篇、17篇、13篇、12篇和10篇,其他地区均低于10篇,地区差异较明显,说明《农科》在地区上的影响力极度不均衡。

图4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地区分布

2.5.2 机构合作情况 从图5看出,《农科》高被引论文的篇均机构数为1.87家。1家机构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及高被引论文占比最大(147篇,占比42.98%),其次为2家机构合作(121篇,占比35.38%);3家、4家、5家和6家机构合作的高被引论文较少(共74篇,占比21.64%)。综合看,高被引论文的数量随论文完成机构的增加而减少;1~2家机构合作的论文是《农科》高被引论文的主体。

图5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合作情况

2.6 高被引论文的基金项目数量

由表4可知,342篇高被引论文中仅有27篇无基金项目资助,92.11%的高被引论文(315篇)获得至少1项基金项目资助。以获得1项基金资助的高被引论文最多,为123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35.96%;其次是获得2项基金资助,为105篇,占30.70%;获得6项基金资助最少,为3篇,仅占0.88%。表明,获得1~2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是高被引论文的主体。从篇均被引频次看,以获得3项基金项目的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为27.44次;其次是无基金项目资助,为25.11次;获得6项基金项目资助的最低,为17.67次。表明,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是否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无必然联系。有1~2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更容易获同行认可,但无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如果紧跟学术或行业热点,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也可作为重点选稿对象。因此,是否有基金项目支持不应作为选稿的重点。

表4 《贵州农业科学》2011—2020年高被引论文的基金项目数量

3 讨论

3.1 明确办刊特色,关注学术热点

研究表明,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和农业基础科学4个学科论文是《农科》农业科学类高被引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充分体现了《农科》的办刊特色,同时也为农、林、牧、副及渔科技成果的传播和积累贡献了力量。今后,编辑部应做强已有优势学科,在进一步明晰办刊特色的基础上,关注学术热点,同时加大力度发挥编委和主编的力量,有侧重点的组稿和约稿,提升《农科》高被引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从高被引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布看,关键词“贵州”“烤烟”“影响因素”“重金属”“对策”和“产量”分别出现35次、18次、15次、13次、12次和12次,其他关键词频次均低于10次。上述内容大多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关注学术热点,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引导高被引论文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及时传播地方特色产业成果,同时提升论文的影响力。此外,编辑部可通过选题策划、调整栏目结构、组织专栏和缩短学术热点论文出版时滞等方法,提高《农科》高被引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及期刊影响力。

3.2 稳定维系作者群,积极拓展高水平论文征集范围

分析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学历、职称及合著情况发现,硕士(含在读)学历者高被引论文占比最大,博士(含在读)篇均被引频次最高;未注明和中级职称作者高被引论文相对较多,正高职称作者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作者合著人数主要集中分布在3~5人,与周丽萍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硕士(含在读)学历及中级职称者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是未来学科发展的主力军。《农科》应巩固高被引论文的主要作者群,通过有效沟通和交流,引导其进入期刊核心作者群;编辑部应积极走进高校,开展论文写作指导与培训,培养稳定作者群;可开设青年学者论坛特色栏目,吸引高层次人才聚拢《农科》;增加青年编委并发挥其学术影响力,拓展高水平论文作者的征集范围。

从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地区分布看,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分布在贵州、河南、云南和四川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表明《农科》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范围。其中,43.27%的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单位集中在贵州,河南、四川、云南、陕西、江苏及广西等省均有少量分布。说明,《农科》在贵州地区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和农业管理机构中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影响力极度不均衡。因此,《农科》在贵州以外地区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可通过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提升:首先,继续做好贵州地区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论文服务工作,稳定维系与主要地区作者机构的合作关系;其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加高水平论坛、会议及讲座,加强与其他省市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沟通与交流,拓展《农科》高水平论文的地域征集范围。

3.3 关注学科发展方向,坚持学术质量

通常认为,基金资助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因此,刊登基金论文的数量成为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15]。即基金项目资助更有利于高水平论文的产出。研究表明,92.11%的高被引论文获得至少1项基金项目资助。但从篇均被引频次看,无基金项目资助的高被引论文(27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25.11次,高于总高被引论文(342篇)的篇均被引频次(24.32次)。表明,没有基金资助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不一定低,这与段俊枝等[1,1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如果研究内容与论文质量紧跟学术或行业热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即使没有基金项目资助,依然可获得同行的认可和青睐。因此,在稿件遴选过程中,对于没有基金项目资助,但有学术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论文,也应给予重点关注,坚持学术质量是稿件遴选的唯一标准。

4 结论

2011—2020年《贵州农业科学》刊载论文中高被引论文有342篇,占总发文量的5.55%,总被引频次为8 316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4.32次;涵盖8个学科大类,以农业科学类论文最多(199篇),有关“贵州” “烤烟” “影响因素” “重金属”和“产量”等内容论文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高被引论文主要作者群的学历多为硕士(含在读)、职称多为未注明职称者和中级职称者;作者合著集中分布在3~5人;高被引论文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贵州占比最大(43.27%);1~2家机构合作的论文是高被引论文的主体;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与是否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无必然联系。在今后的组约稿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办刊特色、关注学术热点;稳定维系作者群,积极拓展高水平论文征集范围;关注学科发展方向,坚持学术质量。

猜你喜欢
农科基金项目影响力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二)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