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

2023-03-05 04:59覃曦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丹支行
环球市场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

覃曦 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丹支行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乡村振兴战略,但受部分农村地区建设与经济发展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形态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其主要表现为缺乏稳定的金融支持。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改善与摆脱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不足与现实困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讨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

若想切实有效地使农村金融得到关键性的发展,则需要积极落实乡村地区经济振兴政策,这不仅是农村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农业产业若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则需要农村金融全面支持乡村振兴,这也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先决条件之一。而我国从农业大国跃升为农业强国的根本便是要全面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以此有效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其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产业虽然在发展上拥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仍较为落后,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农业相关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这便致使种植回报无法有效满足种植投入。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相较于城镇而言相对落后,农村人口的实际收入与城镇人口相比较低,这便导致无论是农业产业融合方面或是农业科研设备供给方面均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此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

其次,若想使农村实现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环保的生态,则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绿色健康的农村生态环境是保证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农业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农业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因使用农药、化肥或一些其他污染环境的物质而导致农村的种植土壤的质量遭到破坏,进而使农作物产量减产。若此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严重时还会造成耕地面积或水土面积的流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农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若想切实有效的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问题、焚烧秸秆后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则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此对上述污染环境的现象进行科学以及有效的处理[2]。

最后,对于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而言,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其建设与发展的根基,乡村独特的人文风情是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然而,现阶段部分乡村地区实际建设程度落后于城市地区,这导致乡村地区的文娱设施无法满足当前时代下群众的实际文娱需求。除此之外,乡村地区的青少年教育问题、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于与资金支持。另外,部分乡村地区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产或传统文化遗产,此种情况均需要引入大量资金,以此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遗产得到有效修复。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与现实困境分析

(一)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总量不足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支持的力度是否到位是乡村振兴能够实现的关键内容。而“三农”相比于我国其他行业而言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回报率低、投资风险较高等普遍性特点,该类特点造成大量投资者望而却步。以我国的农村信贷为例进行解析,直至2020 年的年底,我国本外币农村信贷的余额为38.95 万亿元,仅占总体比例的21.8%,相较于2007 年而言,占比呈现为下降趋势[3]。不仅如此,现有的占比对乡村振兴工作而言也是远远不够。根据我国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调研情况能够发现,金融支持的欠缺仍是突出问题,金融资源配置总量不足也是我国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根本原由[4]。在《意见》中指出,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持续提高对农村重点领域的资金资源配置建设,例如对重点帮扶县域加大金融资源支持,并提高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即通过完善农村重点产业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统一化、综合化、标准化以及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资源结构不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金融机构在选择出资对象时出现了结构错配现象。目前,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出资时出于对资金安全考虑,往往会对农村经营主体资质进行调查并筛选,金融机构会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主要出资对象。在乡村地区的农村经营主体较为分散,而散且小的农村经营主体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和经验并不满足金融机构的选择标准。在此消彼长的局面下便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寻找到足够多的优质资金支持对象,且由于现阶段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并不足以满足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所以便导致了结构错配的困境。在此种情况下便出现了金融机构虽然拥有较为充沛的金融资源,而且其自身也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但是部分小、散且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经营主体却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三)金融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搭建而言,其金融信用体系的核心是信用制度,只有拥有健全、良好的信用制度才能促使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农村地区。因此,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尤为必要与重要,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仍处于积极探索与完善的阶段,相关信用体系平台的定位较为模糊,且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优化,其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与发展[5]。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具体措施研究

(一)提高市场盘活存量增量,强化金融支持总量

若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市场盘活存量增量,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全面的优化,即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最大化。具体来说,首先便是需要优化现阶段的金融机构体系,对于乡村振兴而言,金融机构体系是其重要的载体,同时也需要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提高贷款单位、农村资金互助单位以及乡村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程度。尤其需要提高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上述金融机构的力度[6]。除此之外,也需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辅助农户取款站点以及金融服务网点等农村金融机构,上述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做到农村金融机构全覆盖网络。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乡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发挥出各个金融机构的不同作用,以此保证乡村金融机构链具备一定程度的层次性、广泛性、全面性、持续性以及系统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单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单位以及大型商业银行单位等金融机构也需要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类型以及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以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点,进而提高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信贷规模。为保证当年新增可贷资金的主要用于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则需要农村中型与小型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的农业农村农民,例如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另外,农村本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需要在适当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便利的信贷服务或其他金融服务,以此提高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持程度。其次,需要根据乡村发展过程中实际需求拓展有效的产权交易平台,例如创办农村产权抵质押物价值评估单位与相关制度,以此保证农村产权交易制度的科学合理、保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全面完善。最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扩宽资金来源渠道与资金量,提高乡村中长期信贷投放比例,从而引导社会资本单位或组织扎根于乡村,为乡村振兴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金融资源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精准度

加强绿色金融服务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以此提高资金供需的精准匹配效果。首先需要提高乡村的数字化建设程度,增强数字金融的发展力度,以此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与其他技术形成优势互补与优势互联,从而形成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若想切实有效的通过数字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则需要乡村提高对线上平台建设的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等相关技术,构建一体化、全方位、智能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线上平台。其次,需要完善金融机构统筹数字和实体两种方式的下沉服务,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构建一定数量的物理金融服务网点,以此满足数字服务网点无法有效满足实际需求的现象,进而达到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资源配置程度。最后,需要对乡村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且充分的调查与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金融标准和操作规范,构建科学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统计制度,以此实现优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监督管理体系和其认定标准。除此之外,乡村在进行金融机构的建设与金融服务的发展时,需要注重发展绿色金融,加强引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力度、鼓励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将绿色金融归纳到金融机构的考核内容中,以此实现通过持续优化绿色金融而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制度。

(三)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信用体系

对于现阶段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而言,需要着重优化金融信用体系,以此实现金融基础制度的牢固。若想切实有效地优化金融信用体系,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述几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提高顶层设计的力度、完善顶层设计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的个人公信分类标准、信息目录以及共享交换行为规范等相关准则,以此规范个人公信相关信息的使用、采集以及共享等相关行为,从而为各地平台的信息共享与互通互联创造便利的信息条件。第二方面,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相互结合的方式推动地方政府、各大银行的征信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第三方面,构建以省级作为统筹单位、以市级作为落实单位的体系,此体系的优势便在于地级市十分了解自身管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在落实相关政策与制度时较为便利,而省级开展统筹工作时可以发挥自身特点有效避免各市、县的重复建设。第四方面,需要充分体现现有地方政府公共平台的资源优势。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内相关制度并构建农村人口信息数据库,使该数据库具备一定程度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全面性,以此确保可以掌握农村家庭内相关人员的各类信息,例如生产经营情况、社会评价情况、违法犯罪情况以及具体财政收支情况,将上述信息作为依据从而构建稳定可靠的信息数据库[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推动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各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积极鼓励与大力引导更充足的金融资源配置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借助数字金融精准实现全面的惠普金融服务,并通过健全的信用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统筹科学发展,进而有效搭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推动我国长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