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023-03-05 04:59俞焕吉林亿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蒋美馨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3年6期
关键词:微众银行客户

俞焕 吉林亿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蒋美馨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目前民营银行发展现状

(一)成立背景

民营银行,顾名思义是由优秀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一类银行机构。截至2020 年5 月,全国已有19 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除浙江、广东两省份有2 家外,其他区域基本为一省一家,之后再未获批。国家建立民营银行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打破国有垄断,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监管层希望民营银行成为银行业的鲶鱼,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服务实体经济和长尾客群,达到普惠金融的目的。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一是私营性,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二是自主性,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正是这样的产权结构和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具有机制活、效率高、专业化等特点,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促使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

(二)规模增速快于传统银行

根据2021 年民营银行年报显示,整体资产总额超过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 28%,虽然整体体量还不大,但是对比整个银行业来看,民营银行表现仍然亮眼。从增速上看虽然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但仍高于银行业平均资产增速近20个百分点。可见,民营银行目前仍处在上升发展阶段,但逐渐进入瓶颈期。

(三)业务模式仍以存贷款为主

负债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健全的监管体制为前提,民营银行对利润最大化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在此情况下,民营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和金融创新的冲动也更加强烈。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民营银行往往会因为风险问题而陷入困境。故在业务资质方面,监管对于民营银行也未额外优惠,导致民营银行很多业务受限,目前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

业务模式决定盈利结构,从收入上看,利息收入为民营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利差和信用减值是盈利的关键。民营银行凭借领先的场景和科技优势触达长尾客群,在承担更高信用风险的同时获取相当的贷款定价。根据2021 年年报测算,民营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区间为4.00%-8.87%(包括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科目,资产结构对该指标有较大影响),主营消金业务的民营银行资产收益率更高。但在获取较高的贷款定价的同时,民营银行负债端的吸收能力却相对较弱,负债成本偏高。2021 年,民营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区间为1.93%-4.45%,但利差仍大幅高于传统银行,2021 年度民营银行平均净息差为3.72%,尤其是新网银行、苏宁银行、微众银行、蓝海银行的净息差相对较高。

目前,民营银行的营业收入结构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利息净收入占营收绝大部分的,其中部分银行占比超过90%,如亿联银行、新网银行、富民银行、蓝海银行;第二种是营业收入由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或投资收益)两部分构成的,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众邦银行,其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非息收入主要由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贡献,众邦银行的非息收入则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微众银行2021 年度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7.08 亿元,同比增长35.21%,占其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主要收入来源是微众银行管理的规模庞大的表外贷款,联合贷款对于微众银行优异的利润表现贡献巨大;众邦银行由于特殊的资产结构(金融投资占其资产总额的35%),其投资收益为13.57 亿元,甚至高于11.05 亿元的利息净收入,进而体现众邦银行的营业收入中非息收入的占比异常之高。

(四)经营业绩分化明显

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营银行格局已基本形成。第一梯队为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两家机构资产分别超过4000 亿元,总和占全行业的51.71%,利润占全行业的65.65%,马太效应显著。第二梯队资产规模在400 亿元至1000 亿元,包括苏宁银行、众邦银行、亿联银行、三湘银行、新网银行、富民银行、中关村银行、金城银行、蓝海银行,这9 家机构资产总和占全行业的38.71%,利润占全行业的28.93%,发展路径主要是互联网消费及小微业务。剩下的第三梯队资产规模小于400 亿元,包括民商银行、振兴银行、锡商银行、客商银行、新安银行、华通银行、裕民银行,约占全行业资产的9.57%,其中部分银行是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导致,如锡商、裕民。所以整个行业从资产情况来看是倒金字塔结构,头部机构优势凸显,中腰部机构竞争激烈,尾部机构普遍还在摸索与积累阶段[1]。

(五)重视科技投入

民营银行展业方式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发展快的银行主要是以线上为主,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希望通过这种模式使该行产品服务触达更多的线上场景和用户群体,从而输出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所以民营银行中普遍科技人员占比较大。还有一部分主要通过线下展业,业务模式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如民商、客商、新安。最后一部分是做过线上业务的探索,但发展不尽如人意,如振兴、华通。

二、民营银行存在问题分析

民营银行虽然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自主获客能力较差

微众、网商为代表的头部民营银行,表现出了碾压式的获客能力和获客质量,主要表现为依赖生态场景和品牌建设,从而建立起了护城河。其它梯队的民营银行普遍存在知名度小,缺乏银行网点,自主获客能力较差的困扰。虽然这些银行一直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影响和场景支持,对客的粘性也不足,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微众和网商为例。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作为全线上运营的信贷产品,基于微信和手机QQ 提供个人小额信贷;在汽车金融方面,微车贷与多个互联网平台合作,将信贷产品嵌入消费场景,发展电商二手车平台融资服务。而网商银行的定位是“小存小贷”,以经营贷为主,主要是利用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线上电商平台,以及线下支付交易场景等方式向长尾人群的小微客户提供纯信用小额贷款。两家银行都有强有力的生态场景资源支持。

而其他民营银行除了通过本行APP 获客外,更多的是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导流,没有独特的场景资源,每笔业务的开展,伴随着较高的获客成本,且无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长期联系,只能为“一次性消费”的客源支付高昂的引流费用,不利于长期发展。从财报上看,导致多数民营银行支付大量平台合作手续费。

(二)贷款资产质量差

缺少征信记录的年轻蓝领等长尾客群,虽然有旺盛的消费信贷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这些人更爱“买买买”,却没有可观的收入,往往短期内无法用收入进行还款,通过多头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来满足膨胀的消费欲,最后导致无力偿还。

面对这样的客户定位,必然造成较高的不良率,纯信用的授信模式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趋势中不可持续。现在的困境是信贷门槛如果设置得过高,极大影响业务量,存在业务总量收缩,存量客户不良贷款增加,不良率激增的风险;反过来,信贷门槛如果设置过低,就会进来一批资质较差、无客户忠诚度的低质客户,还款能力较弱,极易造成不良贷款。从财报的结果来看,资产质量差影响到减值损失,最终导致净利润下降,如富民、亿联、百信等银行。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目前最优的策略可能就是提高自主风控能力或多做缓释类业务,维持业务量的同时,通过时间慢慢降低不良率[2]。

(三)存款资金成本高

作为民营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系数一直都比较大。一方面是受限于“一行一店”的监管要求,线下存款业务只能通过本部一个网点开展,导致对公业务一直发展不起来,大部分民营银行只能依赖线上渠道;另一方面是民营银行成立行时间短,客户基础薄弱,相当于从零开始发展客户,吸收存款,而线上展业又面临着流量的问题。

为了吸收足够多的存款,在诸多劣势的情况下,前期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高息创新存款产品吸引线上零售客户,事实证明也确实成功为民营银行创造了大量存款沉淀。但是此种方法引入的客户均是追求高息存款人群,客户黏性弱,同业比价情况严重。在监管要求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停止、存款利率严格按照基准利率定价等规定相继出台后,这些银行便无法继续顺利地通过高息存款吸引客户,部分客户在存款到期后便会流失,寻找更高利率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高息存款的原因,也会对银行付息成本造成一定影响。整体而言,部分民营银行存款业务面临着流动性和成本高的双重风险隐患,急需进行结构优化。而近两年,这些银行也一直在积极进行负债转型,包括加大自营建设、尝试对公业务、降低存款利率等等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效果。

(四)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间断性疫情居家的催化,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直销银行积极探索实践开展线上业务,完善手机银行功能,包括开户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等。这对走互联网金融路线的民营银行来说,有着不小的冲击。传统银行往往有着更广泛的客群资源、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利率、相同或相近的业务审批速度。虽然传统银行短时间内还无法抢占全部客户群体,但留给民营银行的差异化赛道将逐渐收窄。

三、未来民营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确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近年来,无论是来自民营银行内部的竞争,还是来自整个市场金融机构的竞争,都在高度饱和的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则需要明确价值主张,找准自己身定位,努力打造自身的特色业务,在垂直领域深耕,尽量避免同质化,构建各类存贷款业务场景,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金成本。例如,网商银行利用阿里体系内庞大的生态资源,在小微信贷领域一骑绝尘;微众银行不仅在消费信贷方面紧随其后,更是在财富管理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民营银行,打造了较为齐全的产品品类,甚至超过了很多传统城商行,这正是有效挖掘了微众自身在品牌、流量方面的天然优势,走出了差异化竞争的道路;而众邦银行则在同业投资方面走出了自身差异化优势,并且这部分的资产质量相对于信贷资产而言要更为优质,风险系数更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差异化发展模式的路径,更多的是依赖于商业模式的设计和自身资源禀赋条件,而科技水平在里面起到的作用还较为弱小,这也是整个金融行业较为同质化的共性。

(二)加强产品创新

民营银行虽然起步晚,但科技投入较高,技术水平相对领先,系统更新迭代速度快,效率高,灵活性强。因此,民营银行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打造开放银行平台,加强线上金融产品创新。在监管合规范围内,在产品的模式和功能方面进行创新[3]。比如,微众银行在财富板块上线信托等高端理财产品,区别于传统机构对合格投资者的认证模式,优先采取完全线上模式认定合格投资者,通过客户在微众银行的资产规模、上传资产证明等方式,对客户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打造高端理财产品转让平台,通过线上平台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理财转让服务,盘活客户资产,满足客户资金便利性和流动性的双重要求。

(三)提升客户运营能力

大部分民营银行主要是通过线上渠道获客,因此线上获客运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回顾股东背景,不难发现很多民营银行都具有互联网基因,跟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这些互联网基因给民营银行注入了新的思路及活力,尤其是在客户运营方面,可以充分借鉴互联网的打法。首先,找准客户定位、完善客户行为分析,利用归因模型、漏斗模型等工具对客户分类营销,精准推送。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私域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获客活客,同时可以探索权益场景,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将金融产品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进行跨界营销。

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有机构做过调查,在未来随着客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多数客户愿意在好的客户体验上多支付高达16%价格;72%的客户将与朋友分享他们所经历过积极产品使用体验,而通常客户在经历了两到三次较差的体验后就会放弃在这个机构开展业务。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客户来之不易,未来民营银行要将APP 交互、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客户体验方面做到极致。

(四)加快新兴技术迭代

近年来,监管机构在对民营银行贴身监管的同时,也在大力支持新兴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如生物识别、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若想与其他金融机构拉开差距,对于监管出台的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政策,民营银行要快速响应,深入研究,通过金融科技力量将高效的业务开办模式快速迭代到业务系统中,打造差异化优势产品,吸纳更多客户群体。

四、结语

虽然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民营银行整体指标要好于传统银行,净息差、盈利能力也优于传统银行,并且民营银行中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机构,经营业绩远远好于主攻线下业务的机构,进一步证明了凭借领先的场景和科技优势触达长尾客群,运用智能风控技术识别控制风险,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民营银行成立时间短、资源禀赋有限、经验和成熟度不足,发展初期大多从大流量平台获客,这种模式已经显出弊端。因此,虽然互联网金融仍存在一定行业红利,但在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未来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如何在流量、产品、运营、科技能力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仍是需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微众银行客户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微众银行总算能松口气了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微众银行推吸金利器互联网银行依然面临成长阵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