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辞鉴赏的美育熏陶
——以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 8 Reading教学为例

2023-03-05 13:04马天悦周勋红
江苏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育意境诗歌

祖 瑞 马天悦 周勋红

一、修辞与美育

二十世纪,西方新修辞学分为两大分支,语体文体修辞学(Stylistics)和人文修辞学(Rhetoric)。在人文修辞学的范畴内,英语修辞包括交际修辞(Communicative Rhetoric)和美学修辞(Aesthetic Rhetoric)两个基本侧面。美学修辞包含各种修辞格,偏重于随景应情,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辞格唤起生动的意象,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意蕴优美,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艺术上的表达效果。[1]

修辞普遍存在于语言表达之中,是语言的装饰品,具有使表达鲜明、生动、形象等劝说或美学功能。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全6 册共44个Reading 版块中,语篇类型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小说、诗歌等,其中,记叙文由人物介绍(传记)、日常生活、特殊经历(故事)、游记(参观记)等23 篇组成,小说、诗歌各2 篇,共27篇,占比高达61.4%。这些语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审美结构。教师应该关注并挖掘其中蕴含的审美因素,让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意象意境在课堂里得以还原,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逐渐内化成为学生固有的审美习惯,探索从修辞走向美育的教学路径。

二、在修辞鉴赏中进行美育熏陶的实践

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担负着帮助学生发展健康审美情趣和良好鉴赏能力的使命。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美育意识,脑中要有美育的教学理念,眼中要有美育的教学视角,心中要有美育的教学设计,[2]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形式、意蕴等),获得审美体验,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本文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8 ReadingPoems about pets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其中蕴含的修辞,增强美育熏陶,将审美情趣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既能有效缓解“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将美育贯穿其中,逐步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1.在朗读中体验韵律美

在朗读中学生能发现并欣赏、感受英语诗歌、韵文等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体会文字的优美与力量,陶醉于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感受英文诗歌的韵律美。

(1)读出音韵美

音韵由声、韵、调构成,三者之和谐便构成语音的音韵美。[3]本节课中两首小诗分别是My dog和My goldfish,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描述宠物的行为,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写作的这一技巧,共有8 对押韵词,教师可安排学生反复朗读,以此引导学生体验声音的韵律,感受到诗歌语言不仅简短易记,而且节奏明快、脍炙人口,富有听觉美。

(2)读出节奏美

语言的节奏也是感受语言美的有效途径。My dog共10 行,每两行构成一个尾韵,朗读起来节奏急促明快、一气呵成,饱含着写作者的兴奋与骄傲之情,而My goldfish则节奏舒缓,读起来给人轻松、宁静之感,使金鱼安静、优雅的形象跃然纸上。

(3)读出旋律美

旋律美指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的反复或再现所形成的抑扬、回旋之美。My goldfish采用了重节叠句的手法,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复沓旋律之美。特别是小诗每节结尾重复使用的“bubbles”,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和生活体验读出高低升降、多元组合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金鱼悠闲自在的生活样态。

2.在品鉴中感受形式美

My goldfish由两节构成,每节8 行,除了4、5 两行不同外,其他对应行都完全相同,形式上构成了重节叠句。教师在带领学生品鉴的过程中特意将两节诗歌平行对仗地放在了一起,中间用教材中的金鱼图片连接两节诗(见图1),视觉上,对仗工整,形成重复、排比之势;听觉上,或由弱渐强、层层递进,或一再重复、高潮迭起,使学生感受到其匠心独运的形式之美[4]、秩序之美、气势之美。

(图1)

3.在对比中品味语言美

文学语言通过修辞来强化其形象性与审美性,对不同修辞艺术效果的鉴赏是品味语言之美的路径,其中,还原对比是鉴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对My dog中“He doesn’t just run after a ball.”与“And I’ll look after him till the end.”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阐释与分析。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抓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He can run after a ball and do other things.”“And I will always take care of him.”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这种表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引入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押韵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品味小诗语言的优美。

4.在想象中构建意境美

诗歌的形象审美可以从寻找意象入手。两首小诗都是关于宠物的,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两种宠物不同的动作形象,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小狗追逐球、睁大眼睛寻找、做各种精彩的动作、搭建帐篷;金鱼游来游去、不停地吹泡泡。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展开想象,将两只宠物的动作形象描绘成一幅幅可爱的画面,体会写作者平静、仁爱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画面与学生的心灵互相叠印,相融为一,形成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境,学生从中能品味出美的元素,领悟诗歌的意趣情感。

这种想象中的意境美是一种潜在的内蕴美,它需要师生的挖掘与感悟,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其美之所在。意境中的写作者与想象意境的师生是自由的、快乐的,而美育最直接、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让人快乐、使人幸福。

5.在运用中增加创造美

美育可以增加德育的高尚之美,增加智育的理性之美,增加体育的健壮之美,增加劳动的创造和灵巧之美。迁移创造是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与反馈,是脑力劳动的理性与感性创造,需要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造美的重要方式与方法。本节课教师设计并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创造活动1】朗读与说词

押韵是两首小诗最显著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查找出押韵词并朗读操练之后,开展了“Have a try”活动(见图2、图3),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小诗与图片中的信息,运用押韵修辞填补空缺的词。

(图2)

(图3)

课堂上,学生很活跃,也很兴奋,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甚至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主动尝试。

【创造活动2】创作与分享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Enjoy the poems and try to write your own poems about your friends, your pets,your ...,then send them to me and share with your ...

课堂上,学生领略到了创造的快乐,有的学生因没有得到表现机会而略显遗憾。教师可安排他们课后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诗歌知识、修辞手法等自由创造,并与老师、同学、家人等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相较于枯燥乏味、重复刷题的作业,美育的快乐价值显得弥足珍贵,这种类型的家课作业在“双减”政策下值得尝试与探讨。

三、结语

教师应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鉴赏修辞,也要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运用修辞,从修辞走向美育。美育就是育美,作为“五育”中重要、独特的育人方式,需要一线教师立足于美育和英语及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扩展美育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内化美、创造美,让英语课堂成为“美”的课堂。本节课是笔者的一次尝试与追求,以期与其他学科教师齐心协力,将“五育融合”的新理念全方位渗透、贯穿于教育生活中的全过程,让融合理念真正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进班级,成为学校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真正把与美相遇的过程变成育人的过程、教育的过程。

猜你喜欢
美育意境诗歌
诗歌不除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诗歌岛·八面来风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