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铁供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2023-03-09 12:01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刘智鹏
电力设备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检修供电状态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刘智鹏

1 引言

地铁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主要用途是牵引地铁运动、为地铁站及地铁车厢内照明,在持续不间断的供电过程中,须定期对设备行维修及保养,落实具体的管理工作,以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发生影响地铁运营的事故。专业维修人员在开展维保工作时,应该注意根据不同地区地铁电力设备的不同类型和型号,在不违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调整检修方案,提升检修效率及水平的方法。

2 地铁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基本原则

2.1 保证工作规范有序

不同地铁供电设备的选型、检修方法均存在一定差异,要分别找出不同设备的检修侧重点,明确工作流程,规范检修人员的工作行为。尤其是在将周期修转为状态修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状态修的基本原理,根据设备状态来科学分配工作内容,以分工协作的方式确保维修工作的组织结构完善、各岗位职责明确,并统一管理标准,保证工作在规范有序的状态下开展。

具体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地铁供电设备维修工作具有工程任务量大、点多面散的特点,要持续展开维修管理工作,涉及对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这项工作的专业度较高,应着重关注人才的工作素质及能力是否达标。

2.2 维修工作中建立台账

状态修工作的重心是关注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在设备进场启用时,就为设备专项建立台账,记录设备的各项参数,结合设备的设计寿命,计算不同部件使用状态对设备整体使用寿命变化的影响,研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方法。同时根据每次检测时设备参数的变化情况,调整养护及维修计划,还要将工作中产生的新数据信息记录下来。通过严格有序展开对设备的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的运行风险,可以降低地铁运行阶段中供电设备突发故障的概率。

2.3 应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在落实地铁供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时,如果要选择使用状态修管理方案,必须在工作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很多维修人员都会关注维修工作的效率、成本问题,还会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出设备的使用价值。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能够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因为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引发设备报废、供电系统瘫痪等问题,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还有可能影响现场工作人员、地铁乘客的人身安全[1]。所以,应着重围绕着如何提升设备的安全性来制定维修管理计划。

3 周期修转为状态修的具体流程

3.1 了解设备现状

不同城市基于地铁工程建设规模不同、设计方案及实际要求不同,会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导致安装及运维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区别[2]。结合这个情况来看,在决定展开设备的状态修工作前,应当先了解设备种类及实际使用现状。以昆明地铁为例展开简要的分析,据调查,当地地铁供电系统当中常见设备包括:110kV、35kV 电力设备、DC750V 整流设备、400V 配电设备,能馈设备等。常规供电系统的线路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供电系统

维修人员在调查设备现状时,通常要了解设备型号、功能、厂家等,还要掌握不同设备的保修时限以及同一设备不同零件的保修期限。这样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及时联系厂家更换新零件或设备,为减轻维修压力、减少维修成本奠定良好基础[3]。

3.2 可行性评估

基于大部分城市在地铁运营初期,大多都会按照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编制周期修的维护方案,实际配套建立的管理机制也是围绕周期修流程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将周期修转变成状态修,需要从维修人员技术能力和工作素质,现有基础设施及内部管理方案等多个角度,评估状态修工作的可行性,积极引进新的维修技术及管理手段。

3.3 确定工作方向

维修人员需要根据现有的检修工作方案尝试展开状态修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找到提升地铁供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的方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法,才能够进行创新工作计划,提升工作水平。

3.4 基础检修思路

一般状态修工作的侧重点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找到容易出现故障的薄弱位置,进行潜在故障的排查及处理。具体流程为:

第一,需要按照不同设备的功能展开分类管理工作,结合规定的设备运行参数,确定状态检修工作中的可参考数据范围。

第二,需要从众多参数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直接证明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

第三,完成设备性能评价后,还需要对常见故障类型的等级进行评估,做好数据采集、分类整合等工作。

第四,根据数据结果选出适合的检修技术方法,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能符合地铁的运行要求。

3.5 优化检修方案

第一,识别设备是否存在功能性故障,对可预防的故障问题采取防范措施,对于不可预防的故障制定一个定期的检修计划。如果定期检修也无法控制故障问题,则要考虑对设备进行局部或整体升级改造。

第二,需要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对每次检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到状态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判断工作是否存在盲区,从中找出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4]。

第三,需要采用停机检修和带电检修两种方式,在不影响地铁运行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较低。

以110kV主变压器为例,在评估检修工作效果时,需要意识到该装置是保障地铁和电网之间能有效连接的关键设施。针对该装置的基础功能进行检修管理工作,应确定状态量,从设备原始参数、运行参数及运行时的测验报告等多个方面,对设备内部各个零部件展开综合评估管理。如果评价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表示设备可以投入使用。如果存在异常状态,则要根据问题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维修计划。

3.6 健全管理机制

常见方法是结合国家、行业发布的标准、规定,提高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并根据岗位职责要求,设置绩效管理和责任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保障维修人员能够按照规定,有序完成每一项检测及维修任务,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维修效果不理想,引发设备故障、报废等问题。在执行管理机制时,还要公开、公正地处理工作信息,也可以尝试让员工之间相互管理、协助,高效地完成维修管理任务,科学消除设备的运行风险。

4 提升地铁供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4.1 构建数学模型

通过供电设备的故障排查、故障类型诊断、故障处理等环节入手。以诊断工作为例,诊断结果将决定后续的故障处理方向及方法,直接影响故障维修效果。从数据分析整合方面,通过周期性分析法、矩阵分析法、MECE 分析法等多角度,在科技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持下,维修人员正在考虑在工作中结合设备运行参数信息构建风险管理模型的方法,结合会诱发设备故障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数据计算,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观察设备虚拟模型的运行状态。这可以用于对比各种维修技术的应用价值,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最终全面消除故障运行安全隐患。

4.2 展开在线监测

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为供电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工作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完成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及整理工作,提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24h智能化的监控管理目标。

比如通过在线温感、红外成像、局放测试等手段,在计算机系统监测到异常的数据信息后,可以精准定位出现故障的位置,提醒维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现阶段很多故障问题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在线调整。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参考国外在供电设备在线诊断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投入资金,引进新技术。

4.3 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不论在日常工作中选择哪种维修检测技术,实际都需要由专业人才操作检修设备展开基础工作。基于此,各地的地铁站在落实管理任务时,应该招聘高质量、高技术的人才,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保证人才可以准确理解维修检测任务要求,有实践工作经验,对工作有责任意识,充分对收集到的数据开展分析并建立、调整数据模型,以达到更好的优化检修手段的目的。

4.4 新旧维修方案的融合

传统维修方案当中存在许多弊端,但这并不代表该方案没有可取之处。在转变维修工作思路,引进新思想、新技术及新方法的过程中,维修人员还要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找出传统方案当中的优势,并进行案例分析工作,找到将新维修方案与旧维修方案融合在一起的可行措施。

举例来看,传统以人工为主力进行现场故障排查工作时,会涉及用肉眼观察、耳朵倾听以及用手触摸等方式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这种方法相对较为耗时耗力,要求人才有丰富的维修工作经验。在决定进行状态修工作时,可以在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智能检测的同时,配合使用这种传统的人工故障排查方案,能够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为供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提供双重防护。

5 结语

为完善地铁供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了解设备的使用现状,做好不同设备的分类管理。

二是要找到维修管理的方向,区分不同维修方案之间的差异性,找到会影响维修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检修工作思路,完善维修管理体系。

三是应根据基础工作思路尝试创新工作方案。可以根据设备的标准参数信息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模拟故障状态来预测风险。也可以构建网络工作平台,进行动态化、全面化的在线监测工作。注意组建专业的工作团队,不断研究将新旧维修方案融合在一起的可行对策,最终顺利完成地铁供电设备维修任务,为设备的运行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猜你喜欢
检修供电状态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战洪魔保供电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状态联想
检修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山西直供电折戟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