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视域下国外图书馆参与扶贫的服务策略研究

2023-03-09 01:42侯福丽
关键词:农村居民图书馆社区

侯福丽

(齐齐哈尔大学 图书馆,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贫困具有多面性,如饥饿,失学、居无定所、缺乏医疗保障等等。贫困的出现既有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影响,也深藏着文化贫乏窘困的潜在因素。当前,大部分国家的农村地区都存在文化贫困问题,尽管各个国家的响应与处理方式不同,但图书馆在每个文化扶贫项目中都是最相关的机构,在文化扶贫过程中承担了相应的职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也明确指出了图书馆是开展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有力工具,应不分种族、国籍、信仰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需向不能利用其正常服务和资料的人提供特殊服务[2]。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国外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笔者查阅了2010年至2021年期间,主题为“library+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的相关外文文献,深入研究图书馆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与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一、国外图书馆参与扶贫的协同主体与帮扶对象分析

1.扶贫协同主体的多元化

图书馆作为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是文化扶贫的主要参与者,服务层级从国家图书馆开始,有以州中央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街区图书馆、农村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有以农业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为代表的专业图书馆,有以大学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学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研究中,以农村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为主,其他类型图书馆起到支持与协助作用。

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过程中需要协同的社会力量中的不同扶贫协同主体。根据表1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效主题词可将扶贫协同主体分为三大类:序号1-3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序号4-8代表相关组织机构,序号9-11代表相关个人。图书馆文化扶贫协同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了图书馆作为媒介在文化扶贫过程中提供服务策略的多维度。图书馆扶贫的协同效应远远超出了图书馆合作的表面重要作用,它以多种方式将农村、城镇和周围地区聚集在一起,这些方式跨越了家庭、社会经济、教育和政治的界限。

表1 图书馆扶贫协同主体的主题词

2.帮扶对象的层次化

图书馆帮扶对象的识别是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首要前提,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过程中,根据帮扶对象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发展需要,实现分阶段、有情境性的扶贫策略。根据有效主题词可知,图书馆的帮扶对象的层次性:序号1-2代表青少年居民,主要与教育相关;序号3-7代表成年居民,具有相应的职业特点;序号8代表老年居民,注重健康保健服务。

表2 图书馆帮扶对象的主题词

二、国外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案例分析

研究表明,当单个图书馆或图书馆系统之上的上层结构从单个图书馆的需求出发,提供技术服务、馆际互借和其他服务时,就可以实现更好的规模经济[3]。图书馆在文化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碍,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合作系统应发挥相应的平衡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农村公共图书馆可用的财政资源来解决,可以通过重新考虑如何分配可用资源来克服困难。资源支持:政府集中精力在农村地区建立公共图书馆和信息中心。资金支持:可向负责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政府部门征求支持和资金。技术支持:支持和鼓励农村公共图书馆部署互联网。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比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是荷兰国家阅读推广项目“阅读的艺术”[4]和马来西亚信息素养项目“In4skill 运动”[5]。

1.“阅读的艺术”

2008年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启动了“阅读的艺术”(The Art of Reading)项目,由阅读基金会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开展,其目标不仅在于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对阅读的热爱,还在于提高儿童与青少年的语言能力并减少功能性文盲。这个项目将国家、地方扫盲目标与图书馆工作联系起来,使图书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具有中心作用,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阅读的艺术”项目具体内容

2.“In4skill 运动”

在国家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资助下,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于2011年发起了“In4skill 运动”,其项目目的是让马来西亚人具备信息素养,并对自身的信息搜寻能力充满信心,从而能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信息检索与信息利用。农村信息素养项目是在农村发展背景下发起的一项活动,需要图书馆来促进并教授信息素养技能,国家图书馆通过作为社区中心的农村图书馆发挥作用,具体内容见表4。

表4:马来西亚农村地区信息素养模式

三、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服务策略设计

读书是一种生活技能,当整个社区热爱图书并鼓励培养阅读习惯时,阅读文化就会发展。[6]图书馆在阅读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IFLA也呼吁图书馆“基于需求”提供资源和服务,解决用户在教育、信息、文化和休闲方面的需求,并促进识字、终身学习、信息素养和快乐阅读。所以对于各国家存在的文化贫困问题,图书馆也自然成为了相关的文化扶贫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

1.改善图书馆社区服务能力

“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的全球问题,是指处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家庭、企业和地理区域之间,在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使用机会和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隔阂。[7]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尤为明显,农村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中心,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

第一,农村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农村发展更加依赖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能力,因此信息通信技术被用于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改善服务能力。馆员ICT培训:政府为农村图书馆馆员提供ICT软件包,向馆员介绍ICT的作用以及利用技术可以开展的一系列服务内容。图书馆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在数字包容性战略中,为农村图书馆提供了免费的ICT与互联网设施,使图书馆具备为广大农村居民进行能力培训及技术援助的硬件基础。

第二,图书馆服务的远程拓展。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互联网已成为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另一种方式,图书馆作为农村的重要实体,应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并促进其获取信息。远程教育: 部署互联网的农村图书馆,成为最有可能在获取在线学位课程方面提供帮助的公共图书馆。资源传送:在不建立农村图书馆的前提下,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建立相关主题的资源中心网络,通过手机、收音机等新媒体以短信或是广播的形式将政府举措等信息传播到村级。

第三,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在线信息的迅速增长,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媒体可为农村居民提供发展社区及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的各类信息。图书馆信息系统:以ICT为驱动力将学术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各类各级图书馆连接,农村居民通过系统中的农村图书馆获取多类型资源以及多样化服务。数字图书馆:社区图书馆面向街边露宿居民创建了实践数字图书馆,根据露宿居民的职业及生活技能需求为其制作实践演示的短视频,视频是由相关职业领域的专家录制,相关的学习资源由图书馆提供。

2.发展社区阅读文化

阅读文化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因素,[8]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阅读文化,仍需各级各类图书馆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发展社区阅读文化。

第一,明确信息需求,强化阅读意识。图书馆根据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引导其热爱阅读,逐步产生阅读意识,进而转变为阅读行为。图书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问、专家评估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在信息内容类型、语言需求、信息传播渠道、阅读偏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但农村居民以图书馆作为信息获取渠道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通过村长或村民之间以口头形式传达信息。

第二,提供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在图书馆获取相关的阅读资源对农村居民至关重要,因为这些阅读资源将提高他们对农业、医疗保健、教育等与生活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为培养阅读习惯,图书馆为农村居民提供的阅读资源包括准确可信的阅读来源,印刷与数字化相结合的阅读内容,流动图书馆或设计性的阅读空间,展板以及电子设备等阅读设施。如为叛逆青少年创造获取职业技能的学习空间;向当地的老年中心和养老院分发大印本、有声读物并预装电子阅读器。

第三,开展推广活动,提高阅读能力。图书馆组织多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当地社区提供基本技能、家庭学习与教育支持。大多数农村图书馆都在开展阅读相关的社区项目计划。如社区图书馆利用当地食品储藏室创建阅读空间,举办学前教育的故事时间,以家庭朗读为特色,发起成人扫盲项目。农村图书馆组织“儿童之角”活动,组织扫盲日或扫盲周阅读计划,主要使用当地语言或是邀请当地的作家。

3.确保农村居民公平获取信息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社区都有独特的信息需求,其公民的信息获取技能也各不相同,社区图书馆也将有不同级别的资源访问权限和可用的资源类型,在不同的环境下,农村图书馆应致力于实施系统化、差异化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第一,宣传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案例与知识讲解让农村居民认识到信息素养是其提高生活水平所需的重要技能。让农民意识到农业信息对发展农业、促进农业技术转变至关重要。意识到具有信息素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知识渊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生产力的人,而且还有助于人格发展。意识到开展信息素养培养项目可以增强农村社区的发展能力,确保农村社区能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二,规划图书馆培养方式。不同的农村居民有不同的信息素养需求,图书馆应根据社区的发展环境、自身的资源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信息素养培训活动。面向农民,分析农民的农业信息素养程度,提供不同信息来源以及媒体设备来获取农业信息。面向农村妇女,在个人信息、知识教育、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提供服务,促使其实现自主就业。面向学生与教师,高中图书馆和社区大学图书馆合作进行信息素养技能培训,试图缩小学生在信息素养技能方面的明显差距。

第三,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信息素养培训。图书馆培养农业、金融等素养在农村社区中的应用意义在于强调信息素养如何提高经济、生活水平、健康和社会福利,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创新。针对职业素养,定期设立信息创业项目,为农村居民提供职业信息与创业计划。针对健康素养,可提供卫生保健信息,开展行走计划,设计在线健康评估工具。针对环境素养,不断更新农村居民应对生态环境的行为知识。

4.协助社区建设与发展

随着文化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趋势,图书馆正在不断地发展为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社会机构,可利用中立地位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能在社会服务机构与寻求信息的人之间充当联络人。

第一,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拓展专业空间。图书馆根据社区发展需求与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创建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服务空间。在金融服务方面,与银行合作,建立银行中心,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知识扫盲课程。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与艺术委员会合作,发起 “下一代资助项目”,为学生接触新技术创建创客空间。在社会服务方面,与社区维护部门合作,在图书馆公共区域合作种植蔬菜,送给托儿所、艾滋病患者、孤儿以及残疾人。

第二,图书馆作为中介方支持专业活动。图书馆作为社区的资源中心与文化中心,让其他机构意识到可以通过艺术文化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艺术改变社区:通过农村图书馆将艺术与新型农业相结合,以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为内容制作了15部66秒的电影,作为美国“图书馆参与艺术”项目的一部分,聚焦农村发展的重要性。[9]艺术改变教育:当地学校通过图书馆与蒙特梭利和创意艺术协会合作,发起“青年作家的创新之声”项目,允许从幼儿园到二年级的学生创作和出版图书并可在图书馆开放日分享。

5.推动当地文化传承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总体文化的晴雨表。图书馆是社区的文化中心,负责收集、保存和促进各种各样的当地文化传播,关注社区文化发展,支持社区的文化认同。

第一,支持文化多样性。图书馆通过收集不同文化领域的资源或是通过相关服务促进农村居民拥有文化遗产意识与艺术欣赏能力。印度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TKDL)项目于2001年启动,将印度所拥有的以故事、歌曲、民间传说、谚语、文化价值观以及社区法律等代代相传的传统知识文化,以当地语言和五个国际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进行记载呈现,在保护本国传统知识文化主权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第二,保护文化遗产。巴塔哥尼亚图书馆被互联网档案馆选为社区网络项目的一部分,计划保护数字化的本地遗产材料,记录社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图书馆不仅保存文化遗产文件,也通过视听服务推广传承口头传统文化,尼日利亚三角洲社区的图书馆通过讲座、广播来展示当地丰富的口头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农村图书馆还会提供视觉和表演艺术的文化表达,或是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或参加地方、国家或国际一级的文化方案来确保当地社区文化的发展。

四、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的思考与启示

国外图书馆面向农村居民的文化扶贫举措,是图书馆在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文化教育职能作用的体现,农村居民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也把图书馆视为获取社会解决方案、促进社区发展壮大的推动力。

1.加深研究人员与社区从业者之间的合作

文化扶贫重在精准,图书馆只有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解决文盲、农村孤岛等社会问题方面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农村图书馆为图书情报专业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与社区从业者合作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来进行实地调研。图情专业学生深入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从数据收集分析开始,之后进行社区整体的评估,明确农村居民需求,有效指导农村图书馆提高其服务能力。为使这种调查更具成效,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与农村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合作,通过培训项目、实地调研以及实习为研究人员提供深入体验、参与农村建设的机会,这对于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图情研究人员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加强信息素养扶贫建设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不断显现。为缩小“数字鸿沟”,农民信息素养能力建设也成为了迫切需要关注的内容,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与教育的核心素养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学习能力,图书馆作为公民信息素养培训中心,应立足于我国国情,根据农村发展的差异性,结合农村居民的对信息过程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的规划信息素养培训内容,使农村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并能利用信息素养技能,使其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产生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3.加大职业技能扶贫力度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指出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的关键举措。图书馆应以农村居民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为中心,分类教育培训,通过与相关组织机构合作,重点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居民就业创业的需要。图书馆在为农民提供农业知识资源的基础上,也应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讲座、制作实际操作的课程视频等普及性的培训活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成为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外延内容,图书馆应在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发展方面与其他专业性机构协作,为其提供持续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发挥开放知识引擎与区域知识中心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图书馆社区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