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3-03-09 06:47
好家长 2023年2期
关键词:身心心理学教师应

文 张 婕

教育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的世界中充满着无限可能,学前儿童的内心中充满美好。因此,教师应以教育心理学原理、思想、理念、要求等为铺垫,将其深度渗透至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材料选用、教学措施落实、教学方式优化等领域,贴近学前儿童的身心现状与认知规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前儿童的认知自信

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成长环境,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认知提升的关键保证。教师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环境创设和情境构建,必须遵循教育心理学要求,使学前儿童在鲜活且丰富的认知体验驱使下增强自信。同时,教师应学会俯下身子去关爱、呵护每个学前儿童,和他们平等相处,真挚交流。尤其在学前儿童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想法、感受等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悉心倾听,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倾诉、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学的快乐与幸福,逐渐增强认知和自信心。此外,对于所有的学前儿童,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尤其面对那些学习习惯、能力较为欠缺的儿童,教师更应公平、平等对待,多对其进行赞赏、鼓励、肯定。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认知兴趣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认知主要集中在直观感知领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选用更易贴近其认知规律、身心特性的方式,从儿童的生活经验、认知实际出发,以引导他们在外界客观环境的辅助下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认知提升。同时,在教学活动定位上,教师应将培养儿童的认知兴趣置于首位,多为其提供一些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思考探究、用心感知体会的机会,使他们在移情训练、换位思考中更好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媒介素材、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让儿童在多元化体验、丰富性感知中提升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情境展演、竞赛活动、教学游戏等活动,从不同领域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提升儿童的思维表达能力。

三、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挖掘学前儿童的认知潜能

由于自身认知能力、身心特性、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在自我认识上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前儿童在循序渐进中健康成长。教师应多关注不同儿童的认知现状,尤其是一些负面、消极、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在学前儿童遇到挫折、困惑、挑战时,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开展分析与探究,鼓励他们积极找寻解决途径。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家园共育”平台,向家长分享一些教学活动内容、要求、目标、规划等,并利用QQ 群、微信群等,和家长频繁沟通,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常识,并将这些常识融入儿童日常教学的各个领域,助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重要性,不但为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科学、高效地开展提供了指导,而且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育心理学中蕴含着丰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为新时代学前儿童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助力教师在开展学前儿童教学活动时,能够以全新视觉,审视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并深度渗透到学前儿童教学的各个环节,助推学前儿童在最为贴近自身需求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能力。

猜你喜欢
身心心理学教师应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给身心降个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