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出版人力资源前景如何?

2023-03-10 06:58赵冰
出版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出版业薪酬整体

记者|赵冰

出版产业逻辑的变化对出版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优秀的选题靠什么变现?优秀的出版机构靠什么支撑?出版业的改革靠什么践行?不论在何种时代背景下,这一系列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人。出版是一个对人力资本高度依赖的行业,人是一切战略和实践之间的纽带。

但人的问题往往又是最复杂、最难以突破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才断层”“人才流失”“高流动性”等人力难题一直困扰着出版行业。尤其是转企改制后许多出版社急速扩张,人才缺口显现;与此同时,数字化、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出版行业一度陷入新旧薪酬体系冲突、人力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困境。对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下简称“社科文献”)副社长谢炜曾多次表示,出版行业的人力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意识转变滞后,未能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惯性影响。

多年后的今天,出版产业的逻辑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人才问题是否仍是出版机构的一大痛点?过去三年受疫情和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版社人力结构是否也发生了变化?2023 年伊始,人们对行业回暖充满信心,未来出版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将迎来新的局面?针对以上问题,谢炜接受了《出版人》专访。

出版成为求稳者的优先选项

《出版人》:出版业“人”的问题过去十年甚至更长之间一直都存在,甚至有点“老生常谈”却“不得不谈”的意味。为什么出版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

谢炜:出版业作为高素质人才密集型企业,现阶段正处在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

与新兴行业比出版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确实缺乏一定活力或是创新性。出版业事业制或是人才管理的历史传统的惯性较大,绝大多数出版机构都是在2010 年前后转企改制的,时间不长,开放程度不高,习惯与风格特别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传统均未发生大的变化。

虽然转制后行业内也在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但在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模式、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仍未与市场形成有效对接,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较,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整体上,在转企改制的浪潮中,现代企业治理并没有一下子随着转制占据主导地位,延续与创新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人才管理同样如此。

此外,由于行业性质原因,出版与金融、计算机等行业相比,薪酬水平处于中低位,这对于人才引进和保留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出版人》:结合外部经济环境来看,近两年人们普遍反映求职越来越困难,从专业角度来看,出版行业的现实是这样吗?

谢炜: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整体上机遇与困难并存,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经验的人群面临的求职环境大相径庭。

就出版行业来看,大型国有出版机构在运营稳定的情况下,遭遇复杂震荡的大环境时,反而出现了比过去吸引力更强的局面。同时,这两年出版行业整体上不温不火的发展状态,对不同年轻人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求稳者可能更加向往,反之亦然。

所以不能以“求职难”一概而论,应该说“匹配合适的岗位越发不容易”。一些专业岗位、重点岗位,各个企业仍旧是求贤若渴、一将难求,只要把握住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有能力者不愁找不到工作。

出版人才市场趋向回暖

《出版人》:目前出版社的人力结构如何?过去三年,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书业渠道的变化,尤其是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出版行业的人力结构和需求是否有变化?

谢炜:这几年,社科文献的人才状况与企业整体发展相适应,人才流动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在最近两三年出现大的变化。一方面从人才结构上看,整体上是以80 后一代为主体的橄榄形人员结构,26 岁到45 岁职业生涯黄金阶段的比较集中,符合出版社的整体发展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人才培养和储备的角度看,90 后的年轻人力资源储备稍显不足。

另一方面,出版业数字化融合发展以及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升级,的确衍生出一些新的岗位需求。比如,社科文献较早设立了数据中心和社群营销部,内部培养了自己的主播,也新增了数字融合业务、电商运营、新媒体运营等新兴岗位。这些新增的岗位目前基本能够通过及时招聘满足部门的用人需求,整体情况比较顺畅。

不仅如此,社里的传统图书编辑岗位职责也有拓展,增加了相关图书的市场分析与宣传、推广等工作内容;同时增加了新入职的图书编辑至市场营销、融合发展等相关部门轮岗锻炼的工作环节,以对行业有更加全面的把握。

但是,在传统电商销售业务渐渐进入发展瓶颈的时候,出版社如何在更多短视频领域、更广阔的平台上寻求突破,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与之相应的,出版社目前仍缺乏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营销推广的骨干人才。

《出版人》:在出版社近几年的招聘过程中,哪些岗位招人相对困难?

谢炜:作为专业学术出版社,这两年我们的招聘重点还是以专业学术编辑岗位为主,此外对学科营销编辑岗及融合发展岗位也有一定的需求。

长期以来,出版机构在招聘有专业要求的图书编辑、数字编辑以及营销编辑等岗位时,都会面临一些困难。这种现象可能在专业学术出版机构更为突出,特别是对于经济学、社会学等就业范围广泛的专业学科编辑招聘难度尤甚。比如,经济学相关专业编辑岗位较难找到合适人员,原因可能是出版行业薪酬待遇等与经济类、金融类机构有较大差距,同时,相关专业学生理想职业规划不在出版行业,对不能承诺较高薪酬的单位缺乏兴趣。

过去,我们也在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措施。比如实行“名编辑工程”、在济南设立文稿编辑中心。2022 年,我社成功引进了原济南文稿编辑1 人,为未来两地优秀人才的互通互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出版人》:疫情期间,出版行业形势低迷,许多出版机构的招聘计划相对保守,甚至只减不增。2023 年,伴随着政策的调整,您对行业未来一年的人力需求、招聘力度,薪酬等方面有什么预判?

谢炜:出版社整体人力需求与招聘力度主要取决于出版社效益与生产规模,以及未来对新领域、新发展的规划与投入。在生产经营没有大的突破、创新领域没有大的布局的情况下,人力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的整体压力以及出版行业人文气息浓厚而不会轻易裁员的传统,人员结构短期不会有大的变化,薪酬水平变化的空间同样有限。

新的一年,面对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出版行业整体上的人力与薪酬水平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况,不会有大的变化;抓住新领域、新发展机遇以及有调整战略布局规划的个别出版社可能会有较大需求与较多投入。随着疫情的逐步结束,2023 年出版招聘市场、人才市场都将逐步回暖,整体形势不断向好。薪酬方面,随着各业务板块从低迷或停滞状态逐步恢复正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在2023 年较上年会实现回暖,企业整体薪酬水平也会相对稳定。

此外,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有关要求,改制后的出版企业将逐步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模式也会日臻成熟,为行业激发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出版业薪酬整体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