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内容建构与教学设计

2023-03-11 01:39郭创乐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师生育人

黄 萍,刘 宇,任 峥,郭创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3)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为了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020年四川省启动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工作,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旅游学概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是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指定的4门专业类必修核心课程之一,通常也是全国500多所开办旅游管理类专业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首位课程,如何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示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力支撑我校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高质量办学,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的要领是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3]。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不仅在于知识学习成效,更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学生价值观的持续改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性有机构成的复杂整体[4]。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师生应是课程思政的共同主体,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是实施课程思政最直接最重要的主体空间,也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知识构建的重要场域。但课程知识的构建是一个包括知识的选择、组织与传递的过程,其关键就是解决选择什么知识作为课程知识,按照什么原则组织课程知识,以及采用什么形式传递课程知识和传递效果如何评价的问题[5]。因此,把握“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内涵,探索“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是解决好“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成效如何”等问题的关键,也是真正发挥入门专业课程在传递价值导向、锤炼育德品格、提升育人能力、塑造合格人才等特殊思想政治功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基于科学人本观的课程思政内容构建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教育大格局,本质是建立大思政教育系统,即协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等。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就是要重点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时间轴与空间域,按照课程思政价值取向有效构建知识内容,为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供实施依据。然而,课程选择什么内容的思想政治知识,由谁进行思想政治内容构建,关系到什么是最有教育价值知识、谁是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根本问题。

根据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知识价值取向既要注重理性的科学精神、逻辑能力和指导作用,同时也要重视人本的精神修养、道德品质和创造力[6]。值得强调的是,“科学人本观”的价值取向并不意味着“科学”与“人本”取向是对等、均衡的概念,其遵从学科专业课程知识的特性,以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为基本点,将课程知识摆在有利于推动社会与人发展的位置上,而非以满足其功利性的效应为目的。所以,既可以是科学(理性)知识在课程知识中的拓展,也可以是非理性知识的提升,二者相互助益,相辅相成,共同成为课程知识的整体。

(一)构建“模块化”的课程思政主题内容

“科学人本观”的意蕴在于课程知识选择的基础是科学(理性)知识,它是促进社会与人获得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课程知识选取的主导价值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决定了课程思政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知识教育,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7]。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价值引领方向”。

伴随我国大众旅游的快速兴起与蓬勃发展,旅游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知识体系,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为课程专业知识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奠定了资源基础。“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不是简单、生硬地在专业知识上做加法、贴标签,而是按照“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基本思路,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通过构建“模块化”的课程思政主题内容,在相关教学章节中自然融入“中国旅游业发展成就及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旅游对内循环发展的积极作用”“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创新与实践”“大旅游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实践”等主题模块(见图1)。“模块化”的思想政治主题内容赋予了“旅游学概论”课程新的内涵,引领学生领略中国旅游业的成就及贡献,了解旅游业战略价值及旅游科技创新魅力等客观事实,真切感受旅游专业人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激发学生自觉发奋刻苦学好专业知识、立志练就扎实专业本领、努力为推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热情和决心,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图1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内容

(二)创立“师生共同体”的主体建构模式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视域下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价值取向及思想政治内容一旦确定后,一门课程的“魂”也就客观存在了。但是课程是否能够真正达成“铸魂”目标,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否有“魂”,即“让有信仰的人讲授信仰”“让有信仰的人坚定信仰”。因此,课堂、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思政中三位一体,缺一不可[8]。其中,课堂是教师与“师生共同体”的主体建构模式,见图2。

图2 “师生共同体”建构模式

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空间也是继续构建课程思政知识的场域。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共同发现新的教育经验,成为共同开发课程思政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共同成长和发展,也使课程思政知识不断丰富和变化。课堂教学是师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课程思政知识再构建和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过程,因此“师生共同体”的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主体关系模式对唤醒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达成“铸魂”目标具有实际意义。

“师生共同体”的建构模式即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使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思政知识的构建中形成协同效应关系。这种协同效应关系基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构建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使教师由单一的专业知识传播者转变为知识传授、价值育人的引领者,促进师生双方的成长与发展,是共同推进课程知识持续构建的有效机制,包含“人格塑造”和“生命价值创造”的深刻蕴意。

二、“五位一体”的教学设计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肩负知识传授、价值引领、道德培养、精神充盈、文化熏陶、专业认同等多重教学使命,为了达成铸魂育人目标,教学设计要坚持遵循“三全育人”培养要求,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创建“内容引领性、场域多维性、形式多种性、平台多样性、考核全程性”的“五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见图3。

图3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一)内容引领性

通过构建思想政治主题内容,将“模块化”课程思政主题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育人的统一。如在第一章《导论》中以“中国旅游业发展成就及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为主题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报告、著作、视频等资源,充分呈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对中国发展的综合贡献及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等,唤醒和引领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成就和巨大力量,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树立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发挥有效育人作用。

(二)场域多维性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打通、线下与线上互通、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多维学习场域。如在第三章《旅游市场》学习中导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旅游对内循环发展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主题,学生需要以团队协作方式,通过实际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并完成报告,报告主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旅游对内循环产生影响的调查报告——以……为例”。将课程思政知识置入实践学习,不仅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有效引导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

(三)形式多种性

以启发式教学思想设计“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学习的前台,形成主动、积极、自觉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态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形式很多,主要包括讨论法、辩论法、讲授法、创新实验法、榜样示范法等。如在第六章《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结合“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旅游实践”主题模块,采用辩论赛教学法,参照大学生辩论赛规程,就旅游是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是否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为辩题,通过辩论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及思辨、演讲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辩论中客观认识生态旅游是环境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发展旅游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

(四)平台多样性

通过建设校内数字文旅实验室、虚拟文旅实验室及校外数字文旅实习基地,在第四章《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智慧旅游创新与实践”主题模块,提供多样化的平台资源,让师生从政策、市场、科技三大因素把握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的缘起、模式、路径与创新实践,全面、系统地了解与认识“智游天府”旅游平台等创新实践案例,深刻理解旅游业是新经济产业、综合性产业、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性质与内涵,充分认识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旅游业的科技水平也突飞猛进,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科技转型,促进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在旅游业中的快速应用,推动了数字文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科技含量有深刻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树立勇于攀登旅游科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

(五)考核全程性

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全程化评价方式,建立知识考核与价值考核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其中,价值考核重点从课堂出勤、言行举止、价值观念、责任态度、沟通协作、遵纪守法等方面创新评价标准,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结语

“旅游学概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工作始终在路上,在先行建设中,坚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坚持教师学生协同一体,坚持不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持续构建思想政治主题内容,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的创新教学设计,坚持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讲好党史、结合党史讲好专业知识,坚持让教师强化教书育人责任、让学生铸就立志报国的信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育人大舞台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