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以“兽医药理学”为例

2023-03-11 01:39王勉之钟薇馨王志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药理学兽药兽医

王勉之,钟薇馨,王志强

(扬州大学 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兽医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动物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其为学生的基础药理学知识和在面对相关疾病时应用对症的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我们在新时代教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基础课程教学,我们更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将思想政治内容与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一、“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想政治教学问题

(一)思想政治内容与课程本身难以融合

“兽医药理学”作为兽医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述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毒性作用。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兽医药理学”的讲述重点就是药物的机理与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而实际授课过程中较难发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内容。绝大部分思想政治内容都隐藏在专业知识背后,加大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接受知识到应用知识的难度。在讲授课程时,如果生搬硬套思想政治内容,只会让课程变得割裂,难以达到授课目的。

(二)课程建设方向不够清晰

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是以知识目标建设作为切入点,并未对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全方位覆盖。以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为例,大部分重点放在重点药物的讲授上,譬如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细菌及抗病毒类药物等,考试的重点也只是侧重一小部分[2]。无法做到对整本教材的全面渗透,导致学生易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学生无法了解兽药发展史的整个过程,从而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在后续的学习中无法良好地应用知识。同时人才的培养并未紧随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更新,更偏向于实用主义,关注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竞赛参与度、就业率等“硬性”指标,并未将课程中蕴含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有效融入课程培养目标,导致课程建设方向与目标不够清晰。

(三)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所学皆有所用,为我国基础农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标准就是教师的评价结果,但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以成绩高低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想要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仅靠单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全面的。课程分数只能作为评价结果的一部分,应该再加入思想政治建设评估等元素,共同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并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以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综合型知识的吸收效率,达到思想政治与课堂相融的效果。

二、“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一)挖掘思政元素,建立“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库

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兽医药理学”课程,从本课程及相关课程中提取相关元素,比如以传统中成药到现代药物的发展历程、药物使用相关案例、实验课实验动物的使用作为切入点,挖掘相关点与课程教学有效糅合,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兽医药理学课本内容为切入点,在不同的章节选择不同的思政元素与课程进行融合,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选择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强调授课过程中较难理解和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同时也要挖掘药物的背景知识,用药物蕴含的丰富背景引导学生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同章节的思想政治内容列举见表1。“兽医药理学”是一门面向兽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多需要教师进一步深入挖掘的思想政治信息,以表1内容为范例,教师应将思想政治内容与课本内容有效结合,将专业教育与德育结合,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表1 “兽医药理学”不同药物蕴含的思想政治精神(示例)

(二)传承并学习我国从古至今的药物研究精神

我国古代已有关于药物治疗动物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药学专著[3],其中提到的“牛扁,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就是关于兽用药物功效的最早记录。汉简中记载有兽医方剂,并开始将药制成丸剂给马内服。由此可知我国的兽药发展是领先于世界的,尤其是中兽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了我国悠久的药物发展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增强学生对我国特有兽药文化的信心,努力学习,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传统兽药文化发扬光大。

(三)培养科学的辩证精神

在学习“兽医药理学”相关知识时会发现许多相近的知识点,如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副作用和继发效应等,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效果和特点。比如,洋地黄毒苷被机体吸收后的直接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而洋地黄的间接作用则是轻度利尿,减轻或消除心衰性水肿。由课程延伸,借此告诉学生不光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辩证对待事物的关系,身边乃至日常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树立科学发展的辩证思想。

(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虽然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是成年人,但其遇事仍易动摇。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做出令自己后悔的选择。在讲述《中枢神经系统》这一章时,可以从安定类药物的适用剂量过渡到过量使用的危害,再向学生引入禁毒概念。在介绍麻黄素类药物时,讲授该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解释其与冰毒的关系,以及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被禁止销售及流通的原因。结合现代药品与毒品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遵纪守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五)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当代大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一些科研工作,自己则欠缺独立思考和探索。我们不应让学生变成只会服从命令的“工具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大学》)。大学教育应该是教会学生主动思考、辨别是非,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新时代的兽医人才应该是具有探索精神的实践人才。就像弗莱明破除万难发现青霉素,开启了人类应用抗生素的新时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破除疟疾无药可治的难题。通过讲述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可从科研角度分析,在实验课中发扬此精神,让学生真正体会科研的不易,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三、“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专业课程教育水平

“兽医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学生要学习大量理论知识,很容易导致课堂内容枯燥,学生无法获得实际体验,参与度不高,导致知识接受度不高。虽然在知识讲述过程中也会引入相关背景,但是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述过程中引入相关思想政治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师一起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引入与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运用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一系列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单一的思想政治内容会脱离实际内容偏向理论,这时就需要与职业素养和实践情境相结合。可以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介绍兽药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例如细菌耐药性、兽药残留量、兽药使用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4],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在实验课对实验动物的操作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尊重实验动物、科学对待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将思想政治融入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堂中引入思想政治的作用不可替代,教师在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敏感度,是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是否可以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的决定因素,所以需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科教育。推动学科专业准确良好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思想政治敏感度,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创新应用型人才[6-7]。

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兽医药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与学习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发现在经历探索与实践后,课程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接受程度高。但在后续的课程建设推进及更高层次的融合中,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后仍需不断努力,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人才而不断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药理学兽药兽医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艺术药理学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兽药
动物园兽医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