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专业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3-03-13 11:03肖祥林杨陈慧周春容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育人思政

■肖祥林,杨陈慧,周春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国高校强化了课程思政理论学习和实践。经过几年探索,学校对课程思政理论的认知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也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建设成果,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目前,全国共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 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 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 个,其中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300 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300 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5 个。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课程思政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不强、思政融入存在生搬硬套“两张皮”、课程之间思政案例雷同、课程思政建设各自为政、建设目标缺乏系统性设计等问题。理清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内在逻辑,结合专业特色确定专业思政目标,系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育人贯穿于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实习实践等专业培养中,可有效解决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内在逻辑

(一)课程思政建设到专业思政建设是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对教育工作者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因此,从课程思政建设到专业思政建设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促进立德树人进阶和升维,从专业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专业思政建设有助于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思政建设有助于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以课程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由此造成不同的课程出现相同的思政案例,雷同的案例影响育人效果。专业思政以专业为单位,整合专业资源,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思政目标,将思政目标分解为每门课程的思政目标,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避免课程思政建设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用专业思政系统指导课程思政建设,而课程思政建设和应用有助于专业思政目标的精准达成。

(三)专业思政建设有助于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

专业思政建设是指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专业思政顶层设计,将专业思政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案例的开发、课程重构、新生入学教育、实训课程、顶岗实习指导、就业指导、职业素养等环节的思政建设。专业思政建设有助于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全过程,通过专业思政建设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二、软件技术专业思政建设路径

本文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专业思政建设的路径和经验。该专业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质量这一要求,贯彻执行“四个相统一”。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出一条将德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专业思政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在专业层面,由企业专家、思政专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学生学情、毕业生反馈、行业企业需求三类调研,完成专业思政顶层设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软件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大赛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按照软件开发工作流程重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思政顶层设计修订课程标准;建设课程资源库、项目资源库和思政案例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企双元教师团队、学业导师、党员导师和学生管理团队全员参与编写活页式教材,在教案、考核评价、毕业要求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的达成、专业认同、德行塑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建立了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图1 软件技术专业思政建设路径

三、软件技术专业思政建设实践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专业思政顶层设计

基于OBE、CBE 理念,构建底层共通共享、中层共融、高层共选的FPMD 课程体系,按照“岗位—能力—目标—内容”四分析流程建立了软件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提高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度。将行业规范编码、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坚定自主创新信念、树立壮大国产软件信心、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结合。

1.完成专业思政顶层设计

根据《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系统设计》要求,按照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结合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出政治素养、社会责任、个人品德修养、职业素养4 个思政教育面,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道德、品德修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7 条思政教育线,以及若干个思政教育点的“4+7+N”点线面总体设计,融入FPMD课程的专业思政体系,完成软件技术专业思政顶层设计,如图2所示。本专业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能坚守诚信初心,坚定自主创新信念,树立壮大国产软件信心,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软件行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软件开发规范、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软件测试等专业技术能力,能在软件开发和交通信息化等领域从事Web 前端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2 软件技术专业思政顶层设计

2.重构软件技术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本专业属于交通大数据专业群,按照“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课程”的思路,提取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确立课程模块,分解教学单元,重构了基于能力本位的FPMD 课程体系。结合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建立了专业课程育才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的支撑、映射关系,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思政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技术专业思政矩阵

(二)根据专业思政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团队按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方案》中提到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基于软件项目开发流程重构专业课程,深入梳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认真分析新发展阶段对软件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确定每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与技能提升融为一体,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

(三)结合专业育人特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专业创新“双平台—双主线”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围绕培养模式创新配套四个改革,一是建成了对接岗位需求、实时更新的课程资源;二是形成了队伍建设循环递进模式,建立了国家教学名师领衔的省级教学团队;三是建成了生产性特征鲜明、与能力培育需求匹配的实践支撑条件;四是建立了一套教改运行的长效管理制度。通过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甚为显著,形成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地方IT 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图3 “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

(四)引培并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要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建设好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以课程为单位,按课程组织由学校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企业实践专家、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学生管理人员组成的结构化教师教学队伍,打造一支“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的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主力军”。

1.结合专业特点成立3 个课程思政团队

软件技术专业分为Java 方向、Web 前端开发、大数据运维三个方向,结合专业方向课程特点,成立三个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2.“五位一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高水平的专业思政建设关键在于高水平的师资,师资是专业思政建设的基础。通过引培并举,关注企业新进教师培训,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五位一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模式,如图4所示。教师在“学研创赛评”多维活动中,通过新手型、经验型、成熟型、专家型的成长路径,提升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图4 “五位一体”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建立课程思政教研常态化机制

专业教师团队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的学习,课程思政团队定期召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开发课程思政案例、挖掘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能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融入的方式。

(五)教师团队合力开发课程思政资源

专业思政顶层设计系统明确了本专业思政建设的目标,系统设计各门课程要达到的思政目标,各教学团队根据专业思政顶层设计,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

1.结合专业特点,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

结构化教师教学队伍按照软件技术专业思政系统设计,分别从专业认同、个人品格和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完成了189 个课程思政案例的开发,并建立持续优化、丰富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机制。教学团队每学期将收集课程思政素材,根据课程思政素材的育人效果和课程内容开发思政案例,使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利用专业级、系级、校级三级课程思政案例库审核机制,确保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政治性、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持续性。

2.利用课程平台,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按照行业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利用课程平台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结合课程视频、动画、PPT 等多媒体资源,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形态活页式教材,在教材中将收集整理的思政素材通过故事的形式融入教材中。基于已建成的10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校企合作开发《编程逻辑及C 语言实现》《Java 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10 种新形态活页式教材。

3.针对学情分析,改革教法落实立德树人

分析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挑战,特别是高职扩招带来的生源的多样性,分析对口高职学生、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工人等不同类别的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塑造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促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唤醒青年一代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行业最流行的敏捷迭代开发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双线混合、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实施、RADT 四步迭代、学练赛评四环教学的教学策略,在“Java 编码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程序设计基础”等10 门专业课程中实施,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泛在化学习需求,又通过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无痕融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六)构建“3+3”课程思政综合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中,注重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而忽视了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基于“供需双侧”理论,建立供给、需求两侧各3 大评价内容的“3+3”课程思政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学生需求侧课程思政成效与教学供给侧成效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整体成效。

1.需求侧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需求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学习者、感受者、获益者,是课程思政评价的重点研究对象。需求侧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借鉴KOMET 职业能力模型测评技术,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从价值观塑造、行为习惯养成、职业能力提升三个维度评价需求侧的成效性,监控学生成长过程指标的动态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需求侧课程思政评价设计

2.供给侧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供给侧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从人才培养的供给端出发,着眼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考察对需求侧的有效支撑度与运行成效,从课程思政网络构建、课程思政链条搭接、课程思政元素布点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

表3 供给侧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都是教师的职责。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协同育人,通过专业思政建设可以系统设计专业思政目标,以专业为单位形成教育者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