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3-03-16 01:55李晓文熊云峰朱兆一
高教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船舶设计专业知识专业课程

李晓文,熊云峰,朱兆一*,李 妍

(1.集美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新形势下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7年,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达成广泛共识。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

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船舶总体设计有关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船舶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总体设计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涵盖了船舶原理、船体结构、工艺、设备、设计规范和工程经济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知识体系为载体,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熏陶,实现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并行提高的课程育人目标。

船舶设计原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结合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挖掘船舶设计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4]。

目前,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践阶段。课程思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度差,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方法单一,成效尚不明显。教师授课过程中以专业知识的教授与传承为主,融入的思政教学部分多呈碎片化、单一化,学生的共情度不高,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和示范性课程案例较为缺乏。此外,在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模型完善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成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一 课程思政教学元素

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传授及专业能力培养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主要标准,缺少了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5]。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急需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自身特点,通过教学研讨与探索,挖掘、梳理课程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中蕴含的思政治元素。

首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要结合学科的发展史、船舶行业历史背景及我们国家的海洋战略等,让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船舶行业早期发展道路的艰难和崎岖,感悟老一辈造船人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授课教师需要善于发掘典型的人物、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通过课堂讲述、观看视频、主题讨论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并感受专业历史、行业背景、发展趋势及国家战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砥砺前行、勇担时代责任,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厚植家国情怀。

其次,通过国际时事或专业前沿时讯,对比国内外船舶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使学生明白学好专业知识对自我、对行业、乃至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审视、思考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未来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们立志为实现造船强国、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结合授课要点,如母型法、海船法规、舱容校核、重量(重心)估算和总布置设计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提炼相关的思政元素,将传承与创新精神、依法治国、节俭美德以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自信与担当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从而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在课程教学中体现育人的教化功能,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

二 课程思政教学模型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要在“大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等理念下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育人责任。需要重新梳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课程思政效果,阶段反馈,并继续探索与实践。从而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在实现船舶设计原理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突破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深入研究船舶设计原理的教学模型、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成果。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模型如图1 所示。在课程思政理念和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共同驱动下,在传统的课程目标基础上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并行梳理、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和思政育人元素,同时借助先进、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多阶段、多元素、长时效的思政育人及知识育人的双重效果。

图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型

三 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及措施

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既要注重教学材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措施的系统性与合理性,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规范、耐心和专注等精神。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由知而行、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政觉悟水平。

(一)融入方法

船舶设计原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教师方面

教师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角色之一,任课教师既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觉悟水平,又要坚守自身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首先,要积极参加有针对性的专业学术训练,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其次,任课教师要加强并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积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沟通交流。最后,应注意发挥教学团队的协同作用,任课教师之间要主动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此外,要积极提升思政育人理念,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资源方面

船舶设计原理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等多种途径、资源讲授专业知识。但在思政教学环节,可应用参考的资源、案例较少,导致思政教学部分碎片化、单一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不够流畅。因此,任课教师及教学团队需要认真学习、搜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相关信息要素,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专家等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平台的思政资源建设。此外,学院要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整合相关专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系统、多样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促使多门课程思政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内部也要发挥积极联动作用,调动各个部门的职能优势,如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学院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交流,积极邀请先进示范高校教师传授经验,学习借鉴典型示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措施、有益做法。通过集成以上资源,努力建设高质量、可以有效协作的课程思政体系,进而开发出结合专业特色的优质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3 行业、国家方面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船舶与海洋工程(081901)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毋庸置疑地处于关键基础地位[6-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建设海洋强国,由造船大国进入造船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任课教师有责任从行业领域层面,结合产业现状、国内外形势以及专业特点、工程应用等,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信念,启发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工程伦理,以及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二)融入措施

围绕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国际形势等,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1 找准切入点

秉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坚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深挖该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逻辑,切实把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规意识、团队协作、系统工程等与课程知识要点紧密融合、无缝衔接,充分落实“传道”(思政知识)与“授业”(专业知识)的并向而行。

2 整合知识点

该课程内容较多,系统向强,各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知识要点与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如第一章船舶设计概要和第六章型线设计中关于“母型法”这个知识点,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与创新精神相互对应;第二章海船法规的相关内容中涉及到的船舶行业的公约、规范、标准等,可以和依法治国、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等有效对应;第三章船舶重量与重心、重量和重心的估算都是船舶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们严谨认真地对待,这里可以引入老一辈造船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树立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等;第四章舱容和布置地位的授课要点“舱容校核”,可以同弘扬节俭美德、响应光盘行动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元素结合起来;第七章总布置设计是船舶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但对船的使用效能和航行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是其他各项设计和计算的主要依据,这里可以和大局观、系统工程等元素紧密结合。认真挖掘、提炼船舶设计原理这门课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中映射的思政内涵,并对其进行深度拓展和德育剖析,按照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来组织教学。

3 引入典型案例、实事资讯

引用并讲解好经典的人物、工程案例、实事资讯等,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立志成才的责任感、使命感,课堂授课过程中及课后要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情感变化及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例如讲解“船舶设计概要”的过程中要鼓励本专业的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后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船舶设计人员。对于船舶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的关注点在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等等,学生体会较少。在此可以引用并弘扬黄旭华精神,向学生讲述荣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的典型事迹。通过学习黄老先生“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和实干精神,激励学生们厚植家国情怀,秉持诚毅校训,勇担时代责任。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否有效与效果好坏也必须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评价[8-9],要使评价过程、结果客观公正,需要建立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船舶设计原理实施课程思政是在原有专业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为了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需要融入与隐性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相匹配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细水长流式的,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其考核方式也应注意循序渐进,渐进累加。要在课上、课下,一堂课中、一个学期内,多时、多点地考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建立配套档案,分析总结学生的表现,以此检验、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这一过程挑战很大。为此,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现采用多点综合的考察、评价形式,兼顾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专业知识方面,以期末考试、期中测验、课下作业等形式为主考核评价;思政知识方面以问卷、课上/课下表现、作业、课程设计/论文等方式为主考核评价;建立由学生、督导组、教师、专家等组成的评价载体库,综合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交流讨论,听课、研讨等多种形式,了解不同载体群对课程思政内容及效果的评价反馈。从而对以上三部分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并完善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 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形势的教育背景下,要求发挥包括专业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作为切入点,初步分析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该专业课程的实践途径。通过剖析船舶设计原理的思政教学元素、教学模型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和融入措施等,将船舶设计原理的授课要点与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育人导向等有机融合。以此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

猜你喜欢
船舶设计专业知识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船舶设计阶段提高钢材利用率的方法探讨
浅析船舶设计的集成化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运用CAD技术辅助船舶制造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