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升温上限,地球该怎么办

2023-03-17 02:50李忠东
科学大众(中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气候

李忠东

2022年的夏季和冬季,一定让你记忆深刻。因为这个夏天(2022年6月1日至8月31日)的全国平均气温为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而到了冬天,严寒又给了大家一记沉重的打击,2022年12月中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接近或突破了历史同期极值。

地球到底是怎么了?究竟是“发烧”了,还是“冻坏”了?

全球升温1.5℃意味着什么

不久前,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气温的升高步伐正在逐渐接近《巴黎协定》制定的地球升温上限——1.5℃。未来5年里,人类只剩一半的机会将地球温度的上升控制在1.5℃上限之内。而在2021年,人类还有60%的可能;在10年前,这种可能性还是90%。

这是对全球升温发出的红色预警。

在这份报告中,英国气象局高级科学家利昂·赫尔曼森领导的全球气温研究团队预测,到2026年底,全球创下年平均气温达有史以来最高的可能性为98%。“气象学家只能判断地球是否会在几年后达到1.5℃这个阈值,这个数值达到后,将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赫尔曼森说,“全球气温将持续变暖,和我们的预测相同。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10年的非正式气候预测,步入正轨大约是在5年前,准确率超过90%。”

虽然对全球气温产生降温作用的拉尼娜现象已经连续3年出现,成为罕见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但是这只是暂时现象,并不能扭转因消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释放的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除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导致升温,太平洋部分地区厄尔尼诺现象的任何发展,也可能会使气温在平均水平上再上升一点。最终,在多种条件的作用下,全球气温总体将逼近升温上限。

那么,地球升温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解释说,地表平均温度每升高1℃,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约增加7%。从概率上讲,降雨量会增加,降水区域也会变化。此外,还会导致台风强度加大。事实上,气候变化不仅是温度的问题,它正在给不同地区带来多种不同的组合性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将随着进一步升温而增多,包括干湿的变化、风和冰雪的变化、沿海地区的变化、海洋的变化。全球升温1.5℃时,热浪增加,暖季延长,而冷季将缩短。全球升温2℃时,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地冲击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临界耐受阈值。气候变化还会加剧水循环,这会带来更强的降雨和洪水,但在许多地区则意味着更严重的干旱。

秦大河院士指出,有句话叫“气候变化冰先知”。根据国际雪冰资料中心的数据,北极海冰的范围从1979年以来显著缩小,大大影响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天气与气候。无论是冬季寒潮还是夏季强降水等灾害,可能都与此有关。

整个21世纪,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将持续上升,使低洼地区发生更频繁和更严重的沿海洪水,并导致海岸受到侵蚀。以前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到21世纪末可能每年都会发生。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地方的热浪和干旱事件的发生时间很接近,甚至是同时发生。一个地区在两次极端天气事件之间几乎没有恢复的时间,这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风险。

未来气候预测不容乐观

根据气象记录,20世纪初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不断上升。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暖进一步加剧,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尤为显著。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从1901年至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约0.89℃。2021年,该委员会发布的第6次报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上升了1.09℃。而在未来,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限制升温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前文说过,气象学家预测,在2022年至2026年间,至少一年有98%的可能性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将2016年赶下榜首。数据显示,厄尔尼诺事件加剧了2016年的气温升高,全球平均气温比2015年升高近0.2℃,创下14.8℃的最高纪录。其中,北极是气温增幅最剧烈的地区,其他遭遇高温的地区还包括非洲和亚洲。与之相反的是南美洲和南极,这两个地区的气温出现下降。

近年来,频率增高的极端天气不仅仅是高温,风暴潮、干旱、洪水等灾害也在加剧。到21世纪末,这些情况将更加频繁、更加强烈。这将加大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跨行业、跨区域的复合型气候变化风险将增多,且更加难以管理。

2022年夏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最高气温纪录不断被打破。从6月开始,超级热浪几乎席卷了全球,全世界都进入了“高温炙烤”模式,多国遭受罕见严峻的干旱。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内,气温竟然狂飙到了32.5℃,都可以穿短袖了。

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就欧洲地区气温变化速度展开研究,追踪1850年以来测得的夏季平均气温并与模型预测气温作对比。结果显示,2022年夏季席卷欧洲的创纪录高溫天气,到2035年可能成为欧洲夏季“常态”。

从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夏季气温就几乎呈逐步上升之势。分析预测,到2100年,欧洲中部夏季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以前高4℃。

联合国公布早期预警系统目标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说,1.5℃这个数字并不是随机的统计数字。它更像是一个指标,表明气候影响将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如今,气候变化已经非常明显,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热浪、干旱和森林火灾更为强烈;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导致极端降雨和致命洪水;海洋变暖使得热带风暴更为强烈,海平面上升则加剧了其影响。根据2021年世界气象组织灾害统计报告,在1970年至2019年的50年里,几乎平均每天都发生一场与天气、气候或水有关的灾害,每天夺走115人的生命,造成2.02亿美元的损失。

世界气象组织还在其官网上介绍,联合国公布了适应气候变化和更多极端天气的宏伟目标,即在未来5年内,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早期预警系统的保护,以应对日益极端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然而,世界上1/3的人口主要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仍然无法获得早期预警系统提供的预警信息。在非洲,情况甚至更糟,这个比例高达60%。

人类的行动有可能决定未来的气候走向。有证据显示,虽然其他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也能影响气候,但是二氧化碳仍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稳定气候需要大力、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样做难度很大,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才有希望。

猜你喜欢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气候
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比往年更加干旱
云的识别指南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有趣的气象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