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引物扩增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探讨

2023-03-19 12:11任重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肠毒素琼脂糖核酸

李 伟,任重杰

(郓城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菏泽 274700)

近年来,由于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给我国的公共健康和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害。由于食物环境的原因,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一直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快速、灵敏地检测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对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交叉引物扩增法技术及应用

1.1 交叉引物扩增方法概述

交叉引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交叉引物扩增技术采用一种DNA 聚合酶,在温度为62 ℃的恒温下保温1 h,即可特异、快速、高效地完成核酸的扩增[1]。本技术与快速检测技术(如快速检测纸条、一次性核酸检测设备)的组合,为临床快速检测、分子诊断、检疫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1.2 交叉引物扩增方法特点

交叉引物扩增方法在检验检疫、检测突发传染病和医院的早期筛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CPA 的成本较低,CPA 的扩增只能在离心机和诸如水浴、金属浴等简单的恒温装置中进行。由于其操作简单,且对操作者不具备太高的操作水平要求,一般人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或自学就可熟练使用,这为推广这项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能为6 个目标基因区设计6 ~8 条特异引物,以确保反应的特异性[2]。同时,其灵敏度高,可从少量复制中分离到目标基因,其敏感性能够达到10 个拷贝。产品的检测方法简单,特异性高,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鉴定,也可将荧光染料添加到扩增产品中,根据颜色的改变来判断,也可采用一次性的抗污染核酸检测设备进行检测,降低了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1.3 交叉引物扩增反应原理

CPA 扩增系统主要由置换引物、交叉引物和Bst DNA 聚合酶组成,通过Bst DNA 聚合酶的链替换,可实现DNA 的连续重复扩增。CPA 的扩增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生成具有交叉引物位点的扩增产物。PFs 的5’末端和反交引物PRa 的杂交序列是一致的。在交叉引物的前面,排列着替代引物。取代引物的浓度比交叉引物要低。BST DNA 聚合酶可通过替换的方式,在不同的位置上不断地延伸出不同的交叉引物。固定的前链5’末端是由替换引子和交叉引子不断地扩展而形成的。PFa 也是同样的原理,它可通过伸展和排列来形成另外一条固定的链条[3]。②扩增交叉引物。该排列链由末端新生成的引物位点构成,并将其3’端交叉引物的导入点模板。利用引物的不断杂交、延伸以及扩增产物自身的杂交延伸,可形成多个引物杂交,加快扩增进程。③对产品的生成进行检测。在反应完成后,会产生一种单链、双链、半双链的混合物。

1.4 交叉引物扩增反应产物的检测方法

CPA 方法得到的核酸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显示为一条带状。通过电泳观察,可判断是否出现了一个梯度条。可将嵌入的荧光染料(乙溴锭、SYBR Green I)等加入反应系统,且根据反应溶液中荧光强度的改变判定产品的生成,从而判定是否有扩增反应。若将1 μm SYBR GreenI 型荧光染料加入双链DNA 的小沟中,在产生扩增产物时,可与DNA 双链连接,使荧光染料从橙色转变为绿色[4]。利用一次性的核酸检测仪和核酸膜色谱快速检查纸等产品,对显色试纸进行目视判读,只在C 质控区处有一条红线时,判定为阴性,即没有反应;若有两条红线,分别在T 检测区和C 质控区,判定为阳性,表示有反应,若无红线,则判定为无效。

2 材料与方法

2.1 模板的制备

用麦康凯琼脂平板37 ℃下培养C83903(LT’)菌株16 ~24 h。用LB 液为载体,在37 ℃下,用200 r·min-1的振荡试验研究了该菌的生长特性。将 5 mL 的培养基,在10 000 r·min-1下进行3 min 的离心,将上清液作为DNA 模板,贮存于-20 ℃的无菌环境下备用。

2.2 生猪肉人工随机污染

用麦康凯培养基C83903(LT′*)菌株在37 ℃下过夜培养,稀释1 000 倍后,将其稀释菌液与无LT毒素的猪肉样品进行混匀。在10 000 r·min-1的条件下离心3 min 后,将上清液排出,用1 mL 0.9%的生理盐水进行悬浮培养,再用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对样本进行人工污染,并进行记录。

2.3 特异性检测

采用14 个试验菌(6 个大肠杆菌和8 个非大肠杆菌),将其与LAMP 法进行对比。反应完成后,将预先滴入的SYBR GreenI 型荧光染料与所述扩增产品相混合,在自然和紫外线下进行观察,使用浓度为2%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2.4 人工污染生猪肉样本的检测

采用CPA 法、LAMP 法、qPCR 法,对人工感染经产肠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生猪肉样本共计50 例进行了检验,采用DNA 萃取试剂对猪肉样品进行处理,以DNA 基因组为模板,以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CPA、LAMP 扩增产物,并与qPCR 进行对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该引物的特异性较强, 在60 ℃、60 min 条件下可大量扩增LT 毒素,用2%的琼脂糖电泳法检测,其阳性呈不规则的梯形条纹,而在阴性对照组中无条带。用华峰管另一头的SYBR GreenI 染料与反应产物进行混合,用肉眼观察,在正试管中呈绿色,阴性试样为橙色;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阳性管的荧光呈绿色,而阴性管则不变,如图1 所示。

图1 反应产物的阴性管与阳性管

通过实验,对反应温度、Bst 聚合酶、dNTPs、Mg、甜菜碱浓度和扩增时间进行了优化,发现62 ℃、 64 ℃、66 ℃是最佳的扩增温度;采用8 U/管Bst 聚合酶法进行扩增,得到的条带最明显,最佳的Bst聚合酶浓度是8 U/管;在0.3 mmol·L-1dNTPs 中,dNTPs 的扩增条件最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在 45 min 内,样品中有一条明显的阶梯状条纹,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条带的亮度没有显著的改变,因此45 min 是最佳的扩增时间。按上述原理进行CPA反应,最佳Mg 浓度为2.0 mmol·L-1,甜菜碱浓度为 0.8 mol·L-1。

3.2 特异性试验

采用CPA 法,对14 个不同的细菌进行了特异性测定,并重复了3 次。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了2 个带有LI+基因的菌株,其余12 个是未携带LI+基因的菌株,与LAMP 的检测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特异度较高。

3.3 人工污染生猪肉样本检测结果

采用CPA 法和LAMP 法,对50 例无菌感染的猪肉样品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CPA、LAMP法各检测到7 个带有LT 的基因,与qPCR 的检测结果基本相符,其检出率为14%。

表1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n=50)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优化反应温度、酶浓度、dNTPs 浓度等因素,构建了一种快速、特异、灵敏度高的新型CPA探针。与LAMP 法比较,该方法特异性强,从加样到反应结束,只需1.5 h 就能完成目标基因的特异扩增,而对非携带目标基因的鉴定结果为阴性[5]。本文采用人工污染的生猪肉模拟样品,采用荧光PCR 技术,采用CPA、LAMP 法进行人工感染,其阳性检出率达到14%(7/50),表明CPA 是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可满足食品卫生领域微生物质量检验的需要。

CPA 扩增时,由于系统中DNA 的连续合成,会导致大量的焦磷酸镁沉淀,因此可通过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但当LT 毒素基因扩增时,没有发现明显的乳白色沉淀,而用2.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可看到不同尺寸的区域带阶梯状结构[6]。为了避免在打开瓶盖时产生的大量气溶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选择广州华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华峰管进行可视化检测,将SYBR 绿色I 型染料和反应系统的混合液加入华峰管,使二者在反应结束后进行混合,以确定反应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气溶胶所致的交叉污染。

综上,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原体,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保证食物安全和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交叉引物扩增法具有时间短、成本低、特异性高等优点,且无需特殊、昂贵的仪器和实验环境,为食品致病菌的检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猜你喜欢
肠毒素琼脂糖核酸
测核酸
全员核酸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基于胶原-琼脂糖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构建研究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核酸检测
水乳化法制备罗丹明B接枝琼脂糖荧光微球❋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水乳化法制备罗丹明B接枝琼脂糖荧光微球❋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