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2023-03-20 06:03马旭瑞
今日财富 2023年6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政府部门绩效评价

马旭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也制定了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县级政府部门需要逐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评价内容。本文在分析当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点的同时,提出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最终达到提高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质量的目的。

提高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是我国现阶段建设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县级政府部门要想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就需要不断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在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进而推动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一、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县级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县级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所以,县级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将当地经济变化情况和民生基础建设作为参考依据,建立健全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内容与本县区实际发展情况保持一致,符合本县区未来发展规划的整体趋势。县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监督,上级部门具备时刻检查下级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能力,下级部门具备积极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的意识和态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定期总结工作成果,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对应建议和措施。此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确保上级部门下达目标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各岗位上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并接受监督和评价,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县级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满足县级公共财政创新发展的要求

对我国现阶段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县级政府部门的实际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就要确保县级政府部门财力充裕,只有确保县级政府部门的良好物质基础,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改革和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来说,国民经济已经成为制约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人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使得如何解决国民经济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制约成为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个问题足够重视。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来说,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并优化现有的公共财政管理方式,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新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

(三)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国县级财政制度经过一系列变革和优化后,不仅能够提升县级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满足县级公共财政创新发展的要求,还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县级政府部门日常运行过程中具备更加充足的发展资金,以满足为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确保县级政府部门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提升县级政府部门的良好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满足县级政府部门的多元化发展。

二、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一)沒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理念

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人们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现阶段很多县级政府部门没有形成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甚至一些县级政府部门领导也没有形成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完整的认识,直接造成县级政府部门在实际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中,对绩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不够,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同时,很多县级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实际推动过程中,不同规模项目非常容易受到财政资金支持的影响,各部门遇到大规模项目的机会比较小,即使有大规模的项目,也大多是针对社保民生补贴类型的项目。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以及其他重大支出大多采取直接支付的方式。因此,很多财务人员认为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管理程序已经具备了相当规范的模式,甚至没有做出进一步改动的必要,直接影响绩效管理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政府部门上下相关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上认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只是财政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关系甚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县级政府部门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完善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并将准确量化的财政预算绩效指标作为工作开展的依据,这种方式使得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具现实意义,从而避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出现形式化问题。然而,在实际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部分财政工作人员对县区内不同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具体工作内容缺乏准确了解,过于重视对定性指标的制定,而忽视了对定量指标的制定,无法为各单位准确制定实际的工作目标,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财政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就缺乏有力支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部分政府部门在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时缺乏参考依据,只是按照单位领导的意愿制定指标,忽视了单位的长期发展需求,直接影响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能充分发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三)对县级财政预算编制的监督力度不够

传统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财政预算编制过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再加上相关工作人员对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缺乏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直接造成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甚至在县级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只重视编制质量而忽视了实际效率。并且县级财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制定明确统一的预算标准和预算收支分类方式,直接造成了对县级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困难,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甚至会出现预算金额不准确和预算流程不严谨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部分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财政拨款,会重视预算金额的提高而忽视绩效目标管理,直接造成各类项目资金的闲置,甚至会造成其他部门资金严重短缺的现象,不利于县级财政性资金的有效配置。

(四)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充分

由于大多县级财政财力紧张,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高,绩效评价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绩效评价结果不能跟预算挂钩,没有将评价结果运用于资金安排。各部门的项目资金,并不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来安排,而是根据实际需求或领导层的决定来分配,由此导致绩效评价工作不被各部门各单位重视。

三、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

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来说,大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政府部门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容非常广泛;(2)对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3)工作形式和内容复杂;(4)工作量较大。所以,要想全面提升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要提升工作人员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推广,确保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要求,积极完成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渠道,提高人们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公众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持,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县级财政部门还需要充分认识并了解自身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强化财政部门对该区域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从根本上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财政部门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利用主题会议和民主生活等多种渠道,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探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县级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水平。

(二)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政府部门内部实际工作情况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需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重点关注政府部门长期发展中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短期和长期绩效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重新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内容和形式。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以财政工作人员为主导,结合审计部门和项目实施部门的具体情况,对县级财政部门内部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沟通交流,从而明确当前县级政府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况并对其进行详细审核。

财政工作人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内容和工作推进情况,全面整合并优化各项信息,确保财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进而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财政人员还需要将政府部门财政收支情况的变动作为基础,根据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变动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跨年度项目的绩效指标来说,需要绩效管理人员积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县级政府部门分阶段绩效目标的制定。

(三)加强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的动态监管

为了解决当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在建立完善的动态化预算绩效监管机制的同时,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评估,具体来说,这种动态监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促使财政人员充分借鉴上级部门的监管经验,积极探索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期评价机制,确保财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分析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合规性,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清晰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工作人员才能掌握新增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筹资合理性进行全方位评估。

第二,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进行动态监管时需要充分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并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项目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和管理,充分结合专家评价、社会调查以及财务分析,最大程度强化对财政预算项目数据库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切实引进动态化管理、分批管理和滾动管理。

第三,加强对绩效目标的管理,促进预算部门能够对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同步申报管理,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审核绩效目标,并采用分类管理的方式对绩效目标进行有效管理,明确绩效目标的相关规则。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动态化监控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审核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并分析各项资金在运转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数据和信息,紧抓各项资金管理的关键内容。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充分结合财政项目进程和相关数据,确保资金流转的合理性及规范性,最大程度降低县级财政资金运转中的各类风险。

(四)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进一步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相挂钩机制。首先,要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才能保证绩效评价结果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其次,在保工资、保运转和保民生的基础上,做到根据上年度的评价结果来安排本年度预算,对于评价结果为优的单位和项目,优先保障单位经费和项目支出,对于评价结果不是太理想的单位和项目,适当调整和压减相关经费,以此来督促各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提高政府综合管理水平。

结语:

要想提升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充分解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不断优化并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强化对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目标动态监管的同时,最大程度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在资金安排中的应用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满足现阶段建设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政府部门绩效评价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