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措施

2023-03-20 06:03季珊珊
今日财富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国有企业改革

季珊珊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高质量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所以在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必须防范国有企业的金融风险,保障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重点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与目前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并提出促进国企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策略。

金融风险主要有金融产品风险、金融市場风险和金融机构风险等。在结构失衡、机制转换、资本管制和汇率调节等方面,金融风险的控制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主要是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和管理方法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要对国有企业的金融风险和防范对策进行研究,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质量。

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现状研究

(一)放权让利时期和制度创新时期

国有企业从成立至今,在改革方面经历了自主权、承包推行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三个阶段。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管理力度,许多地方实行“工业责任制”,从1978年到1982年八成以上的预算内国有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而商业制度占到了30%以上。1983年为消除“分配不均”,国务院决定取消按比例划分的经济责任制,并积极实施“利改税”的政策,如国务院于1992年所发布的《全面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就包含了14项关于“自主经营”的条款内容,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其中工业企业有3.3万家于1990年到期预算,总共占据当时整体合同企业的90%比例。且全国于1992年底也共形成股份制的试点单位有3700多个。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企的改制重心逐步转向了现代化的公司制度。在推进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批试点改革工作,包括城市资产结构优化试点、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失业人员的再分配等。十六大进一步阐明了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国家安全,因此也要求必须以国家的名义履行其出资义务,才能有效地调节和优化我国的经济组织,增强我国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国资监管时期

国资管制期是从2003~2012年开始的,也就是十六大国资委成立后的十年,这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改革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两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本文从国有资产管理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改革进行回顾,主要核心内容包括国有资产所有制、国有经济定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垄断产业的改造、国有资产的产权制度调整等。从实证的视角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越来越完备的企业资料,以探讨改革对微观主体经济绩效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参照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的国企资产总额达到171万亿人民币,其中,国有和地方国企分别占据45%和55%左右。国有企业总资产总额由2003年的8.37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39.9万亿元,同比增长376.6%。2003~2015年国有企业资产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2003—2015年国有企业资产变化趋势图示

根据对《中国统计年鉴》内容的参考和分析,在1995~2015年,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总资产增速均有所加快,其中,东部地区新增了16.85万亿人民币,中部地区的国企和西部的国有企业分别增加了11.18万亿和9.29万亿元。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1995—2015年上述三个地区的国企数目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了29344家,在中部地区所减少的国有企业为25240个,西部国有企业数量下降14299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快速增长,以及在不同区域内的国企数目急剧减少,可以看出国企的整体实力随着国家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而不断壮大。

以国有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为例,1995~2015年,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其中国有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呈现出最大的增长幅度。在1995-2015期间,我国大型国企的资产总额增加了47万亿元,中型国企的资产增加了24.5万亿,小型国企的资产增加了29.18万亿元。

而从国企的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国企改制过程不断深入,国企在不同产业的规模和资源配置也在发生变化。2005年和2015年,我国基础性的国有企业分别为36443和37522个,其中,国有资产的总规模分别为5.38和31.7万亿元,而普通的生产、加工行业的国企分别为30356和22326家,其国有资产的总额分别为1.13和6.95万亿元;商业服务业及其他部门的国企分别为665118和60268个,其国有资产分别为2.11和25.63万亿元。详细信息见下表1: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在1996年和2016年,国有企业工业企业的数量占据全国比例分别为17.22%和5.02%;资产总额占比分别为59.91%和38.47%;所有者权益占比分别为59.06%和33.49%;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9.31%和20.62%;主营业务利润占比分别为40.71%和17.14%。在这些产业中仅有油气采掘业和烟草产业资产总计超出90%,而在39个产业中,28家国企的资产在50%以下。国有企业资产比重超过50%的行业由1996年的23家降至2016年的11家,国有企业的比例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与国营企业利润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企业中的盈利行业在国有企业中所占比重从1996年的61.54%上升至2016年的89.5%,增幅达14.62%。综上情况说明,在国有企业改善效益过程中,国有经济战略的调整对其起到关键作用。

二、国有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一)产业传染风险

有些国企设立了金融控股平台或者金融投资公司,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导致的风险很容易波及整个金融行业,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积累出现金融危机,此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金融子公司如资产管理公司或者融资担保等公司的稳定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二)关联交易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与研究可以明确的,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涉及面广的特征,使得国有企业在设立或经营金融投资机构时,往往会产生关联交易的风险,如果不能厘清其与委托经营的关系,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决策,国有企业在进行关联交易时,会出现利益输送、资金流流向不清楚或者被隐瞒以及资金的变相挪用等严重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有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监管套利风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采取集团经营模式,而金融机构拥有多种金融牌照,业务范围广泛。由于金融监管标准、监管规则和监管实践存在差异,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常常是通过运用不同的金融管制这一客观事实,把风险与资本转入管制较松散的产业或地区,从而实现套利。在这一体系的框架下,企業的利益链条不断向外扩展,涉及风险的对象不断增多,对其进行识别和控制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按揭和抵押物比例的提高,使基础财产的风险增大,使金融市场的信息扭曲,使银行面临更多的风险。

(四)资本杠杆风险

不同产业的国企关联交易、风险集中度、资本充足程度的管理不科学和不及时,交叉持股、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多次重复的资本核算,导致监管不完善,而如果子公司(两个及以上)本身难以去缓和所存在的资本风险时,很容易产生杠杆效应(双重或多重),引发财务风险。

(五)合规主体风险

金融控股平台是我国金融企业和行业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有企业在外汇管理局、银保监会、央行和财政部等机构的监督之下,受到金融的限制,同时由于国有商业性质,必须要受到行业的监管,而且对行业的管理要比一般的企业严格得多,而且很可能会违反法律法规,使其出现金融风险。

三、国有企业改革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探究

(一)以深化改革来防范金融风险

在目前社会体制改革、各产业结构被优化以及市场竞争公平性提升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步步入了市场化的轨道,这将有利于国有企业有效地防范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而且可以通过不断地整合资源来进行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国有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改革密切相关,国有企业作为金融支持的对象,拥有丰富的融资手段,具有巨大的融资优势。同时我国的银行存款和信贷规模也相当庞大,存在着较高的宏观杠杆率,这也导致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增加。

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充分认识其经营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债务类型和业务板块提出不同的金融风险化解需求,并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加强金融约束,调整国有企业杠杆率,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确保国有企业能够在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改革进程中,要根据《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和其他相关政策的指导,逐步构建健全的经营体系,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长效机制,进而在提升企业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与能力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益。

(二)改进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

从对国企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分析市场信息、法规和资金流向等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需要重视收集相关经营数据等工作,以此来使用大量的业务资料做深入分析,进而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国有企业运营数据是一种有效的财务信息来源,在企业运营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提升财务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有企业急需加强大数据应用,建立企业经营数据整合数据库,以动态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国有企业经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对其进行预警和防范。在集合大量的业务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实际状况,国企可以通过设定预警指标,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当企业面临的风险超出国有企业的控制范围时会发出警报,并将模型分析的结果传递到企业的管理终端,减少金融风险对于企业的不良影响。

(三)注重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国企可以重点加强风险控制人才的培养,并通过经常性的风险管理培训,确保其清楚风险的类型、负面影响和监管规定等,从而提高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有效运用相关的激励手段、考核方式和监督管理措施,激发管理金融风险的相关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同时要在国企内部建立起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环境,引导每位职工重视财务危机,将风险预防纳入企业的文化之中,激励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建立自我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全员参与的风控队伍,进而以人才来保障国有企业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结语:

国有企业应当基于目前的大环境背景下,将金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基于企业实际情况改进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与控制机制,并强化风险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紧紧围绕防范要点,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国有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改革之路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