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视角下社区组织“一主体四驱动”孵化模式探索*
——以N市H社区实践为例

2023-03-21 14:53张方英
区域治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主体

张方英

1.南宁师范大学;2.南宁市齐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点,社区治理水平能够直接反映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1]

社区中存在着各级各类的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社区的基本单元和细胞。[2]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组织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而且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功能。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要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社区组织孵化是关键。

近几年社区组织孵化实践中,由于缺乏专业介入,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在多个社区有效孵化社区组织,形成社区组织“一主体四驱动”孵化模式。以N市H社区组织孵化为例,其孵化内容及过程如下:

一、案例内容

(一)孵化目标

通过运用专业理论与技术,孵化可持续的社区组织,引导其联动开展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提高居民自我参与、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

(二)理论基础

这里关涉到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强调群体的行为是由内在的行为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在一定场域下群体形成、发展、维持的因素。该理论对于孵化社区组织启示:一是在组织孵化过程中注意形成组织的内在动力,创造有利于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组织运行的内在动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孵化过程中注意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原因。三是组织运行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孵化和运行的过程中注意创造外部驱动力。

(三)“一主体四驱动”内涵

(1)以人为主体: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也是社区治理的受益者。公民能否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是提高社区治理绩效和建立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作用,将社区有意愿、有能力、有潜力等居民组织起来,通过社会工作个案、小组技巧,建立不同的能力提升体系,实现其增能和赋能,最终组建多支可以参与社区事务、助力实现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强大队伍。

(2)四个驱动:要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作用,需要内在动力驱动,驱动力不会自然而然出现,而是需要有条件的创造。笔者在实践中确定了四大驱动力元素,即“平台、阵地、宣传、制度”。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依托,通过四个驱动的运行,促进组织孵化。以N市H社区孵化的长者服务队为例:首先主体开发。以社区55岁以上的长者为主体,当然对于主体成员确定条件除了年龄外,还会看主体之间的相似性等多方面,所以条件设立相对宽松。确立主体特征后,笔者通过前期社区招募、主动邀约、推荐等方式,挖掘社区13位可孵化的长者资源。通过常态化的能力提升小组、社区教育和社区议事会等形式搭建社区长者可以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比如,在H社区孵化老年书法协会这一组织时,寻找到擅长书法的长者,但是他们沟通组织能力不强,于是笔者搭建了茶话会这一平台,先让擅长书法的长者通过茶话会熟悉起来,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很快彼此就了解了。而后,笔者在成立沟通技巧提升小组,给长者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搭建可以实现孵化的社区组织之间、社区组织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社区组织可持续运行。

(四)孵化过程

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及技术,在城市和农村社区成功孵化多个组织。如儿童议事会、老年人象棋协会、青少年篮球队等。具体孵化过程如下:

(1)以“资产为本”和“优势视角”为导向,寻找可孵化主体。在进行社区组织的孵化开始阶段,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在社区内找不到可孵化的主体即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农村社区尤其严重。在如何找到主体,的问题上,社工进驻社区后将社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区现有主体资源丰富,即社区拥有娱乐性的团体或者是能力、意愿、知识水平等相对高的社区。一类是社区现有主体资源缺乏的,即没有现有的业余团队,居民能力、知识水平等相对较弱的社区。面对这两类社区,社工采用不同的介入方式,社区资源相对较好的社区开展增能赋能服务,将现有的文娱团体组织化建设,开展增能、赋能工作,让他们组织能够良好的运营,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区。在主体资源相对落后的社区,社工在“资产为本”和“优势视角”指导下寻找资源、开发资源。“资产为本”是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区服务时常用的理论模式,它不以“需求和问题”导向,解决社区问题或满足社区需求为本,而是强调在开展社区服务时,以发展为视角撬动社区内在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优势视角”强调居民都是具有某些能力去解决问题。在资产为本和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时着重挖掘社区内“人”资产并挖掘人所具备的优势。如“留守群体”虽然在某种评价标准下他们是需要被关注和照顾的群体,但同样他们自身具备某些优势,他们会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社区现象和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如在一个移民搬迁社区,一个孩子看到居民随手扔垃圾、家里养的动物在社区乱跑,他就建议应该把一些约束行为的条款加入到居民公约里,后来这个孩子成为儿童议事会核心成员,带领议事会组员为社区建设开展很多服务。还有一个社区留守妇女,一开始她找到社工倾诉自己的心情,表示生活很没有意义,聊天过程中发现她很喜欢读绘本,社工建议她学习读绘本技术,后来在社工的引导下,她掌握了读绘本的某些技能,现在可以持续每周给社区的孩子读绘本故事,很受孩子们喜欢,她觉得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还有在农村社区,很多看似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自身具有很多特长,后来社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开展“增能、赋能”,现在这个组织成为社区老人活动室的管理小组。充分挖掘社区主体资源的优势和闪光点,将一般人眼中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转化成为组织孵化的主体资源。

(2)利用专业技术,对主体开展“掘能”“增能”。找到孵化的主体资源后,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实现主体的掘能和增能。“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常用技术之一,是指在社会工作理论指导下,运用专业技术和技巧,协助有需要的个人或家庭解决问题,使其达到良好的状态。[3]“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以共同需求和相似问题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的策划,引导组员相互交流或专业人员教育,使其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发展,实现目标。[4]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社会工作者会评估主体资源,结合主体的兴趣或现有资源设计不同的能力提升小组。如“议事能力提升”小组、“社区活动策划能力提升”小组、“社区参与能力提升”小组,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将潜在主体凝聚在一起,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培养团体凝聚力等,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团队,在凝聚力、沟通合作方面能力较强,稳定性也较高。在开展小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同时会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培养团队领袖。社会工作者会通过引导组员相互交流增加彼此了解,在小组中后期通过自愿民主形式选举组织队长、副队长等。被选举出的队长会跟社工表达自己因能力欠缺等原因,担心自己当不好队长,这个时候社工会跟队长一起梳理其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合理评估自己优势和待提升的地方,然后制定提升计划,按照不同的类型给予不同个案服务,不断协助组员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完成增能和赋能。

(3)创建驱动,开发主体运行的驱动力。完成对主体掘能及增能后,初步形成的社区组织需要运行外部驱动力,让其能够有获得感和价值感,在社区组织孵化的第三和四个阶段主体任务就是实现其赋能和展能。赋能简单来说就是让组织获得某种权利。展能是让组织具备的能力有发挥的场域。在赋能的阶段就是“平台”搭建的阶段,社会工作者会搭建社区参与的平台,平台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举办社区“创投赛”、开展社区服务“议事会”等。例如在N市H社区开展的创投赛,社会工作者会先召开社区内的议事会,确定创投赛的主题、内容、规则等。确定好主题、内容、规则后,面向社区公开发布创投赛活动信息,孵化的社区组织会根据组织服务内容和特长准备活动方案和路演工具,在书写活动方案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会给予支持,也是持续增能。社区组织完成计划书后,社会工作者会召集社区组织公开路演,并邀请社会能人、社区两委工作人员、社区代表作为专家进行评审,为了鼓励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一般情况下不设置淘汰制,竞演成功后举办现场签约。

展能即“阵地”建设的阶段,是组织孵化后最能产出可视化成果的阶段,也是组织形成后自我价值感较强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社会工作者在获得两委支持下,与社区发展需要相结合,为社区组织找到能做、可做的事情。阵地开发非常多样化,如可以是高龄长者的探访、社区环境整治、亲子关系教育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等。如在N市H社区,成立的妇女组织服务内容是为儿童开展服务,那么社会工作者会跟组织一起,跟社区两委班子汇报,申请“儿童之家”运营权,并签订运营协议。阵地建设可以灵活与平台建设联合开展,让平台建设支持阵地建设,让阵地建设为平台建设提供可实践路径。阵地建设和平台建设同时是组织持续行动的必要条件,也是组织获得价值感的社区土壤,是组织发展的外在不可缺少动力。

“宣传”和“制度”是激发主体驱动力的另外两种方式。其中宣传即推广阶段,广泛宣传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社区形象,对主体也具有激励作用。在组织孵化过程中,宣传不可或缺。在社区内设置宣传板块,运用各类公众号推广,还在主流媒体报道。例如N市H社区,孵化的社区组织联合开展了公益晚会,社会工作者会将晚会开展的内容和意义写成新闻稿,在当地主流报纸发表,社区组织看到新闻后都很开心和自豪,激动地说道自己做的一点小事情被表扬了,以后要多做一点。“制度”建设是社区组织运行的保障性驱动,在组织孵化的后面两个阶段会引导社区组织参与制定组织的各类规章制度。推动社区组织长效化需要相关制度完善,通过一系列制度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发挥作用,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行动自觉。在各方协作下,制定各种组织的管理制度,如各组织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如志愿者板块:激励制度志愿者积分制度、志愿者手册等各种制度。

二、案例启示

(一)专业理念、价值观贯穿于组织孵化始终

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再助人”,实践价值观包含了相信人有潜力及人能够改变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的实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只有在相信人有潜力且能够改变的前提下,通过行动实现助人自助再助人,才能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强调多元主体化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从居民主体视角来看,就是真正要实现引导、协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从制度角度评估,更多是从行动的角度评估,美好社区的建设是不是居民参与其中。社区是否宜居不应该是专家评定,而应该是村民自己评定,这就要求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居民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就是助人自助。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实践目标建立客体化,要从客观角度评估社区资源。在社区组织孵化过程中主要资源是居民(村民),实践者在资源评估过程中,要始终相信人是有潜力的、相信人是能够改变的,找到优势和介入的资源。很多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是为了完成目标而执行,导致一个结果就是,看不到居民(村民)的优势,更多看到的是困难,例如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村里面都是老人、孩子、妇女,很多都不识字怎么孵化组织。二是始终要坚持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观,组织孵化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遇到挑战时社会工作者角色不要越位,始终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不是直接帮其完成某些工作,直接帮组织完成工作是很容易的,往往比要陪伴他完成某一个目标要容易多。

(二)立足于社区实际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组织孵化过程中要立足于社区实际情况,结合社区的特点有区别地运用不同的技巧,孵化不同类型的组织,社会工作者在孵化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个体的特点,组织孵化以人为主体,在孵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组织里个体的特点。始终关注在组织孵化过程中会影响组织动力的因素,平衡个体与组织关系。例如在儿童组织孵化过程中,会出现同样喜欢打篮球的孩子中,有些性格外向,有些是内向,外向的孩子能量丰富,会有很多行为,有些行为可能会影响组织孵化的进程或组织凝聚力,要求在组织孵化过程中要关注个体特征。二是注重资源的不同,每个社区资源都不同,如城市社区、过渡性社区、农村社区,不同类型的社区内资源不同,社区居民能力不同,社会工作者在孵化组织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资源、不同能力采用不同的计划和方法。三是注重文化的不同,社区组织孵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本社区(村)的文化结合,也要考虑地域文化,包括人们的生活习俗等,以增加组织的社区(村)认同。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社区组织孵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有个案、小组、社区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用于个体改变,小组工作方法用于小组群体改变,社区工作方法用于社区内多群、团、组织的改变,每个工作方法能够实现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社会工作者在孵化组织的过程中,要以目标为导向,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在案例中,在组织的组织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小组工作方法,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组织凝聚力,实现组织能力提升。用个案工作方法,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培养组织的管理者。

总之,社区组织“一主体四驱动”孵化模式是在探索中形成的,既符合社区实际现实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进而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主体
青春社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