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承载立意 试题反观教学*
——2022年江苏省各市中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2023-03-21 19:28张和美
江苏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业江苏省试题

张和美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双减”成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 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要求。就历史学科而言,目前,江苏省各市关于初中学科水平考试的考查形式、分值、题型、难度等存在差异,呈现各有千秋、百花齐放的特征。因此,研究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既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科学备考策略的现实路径。

本文结合2022 年江苏省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2022年江苏省中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

江苏省各市中考试题均立足《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遵循规范性、科学性的原则,既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体现学科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1.坚守学科阵地,厚植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1]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市中考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在主题确立、内容选择和史料运用上,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明确提出,将百年党史与试题素材相融合,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综观江苏省各市初中学业水平试卷,均将党史党情列为历史中考考查的重点。各市均命制了一道与党史相关的材料题,但所选素材和命题角度各不相同。从时间上看,有的试题时间跨度较长,贯穿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百年党史;有的试题选取百年党史中的某一个特殊阶段。从选材上看,有的试题形式单一,主要选择文献史料;有的试题材料丰富,包括战争形势图、红色家书、时间轴、大事年表等。从价值导向看,有的试题引领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华民族踏上伟大复兴新征程,在危局中开创新局,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智慧;有的试题引领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社会主义焕发生机与活力。

2.聚焦核心知识,培养关键能力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在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力图将相关知识结构化和内容逻辑化,引导学生运用时序与地域、比较与综合、原因与结果等强化历史理解。

2022年江苏省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均凸显学科主干知识,并将一些零散、琐碎的知识置于大历史观和大主题的背景下进行考查,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把握历史大势。如淮安卷第7题(简称“淮安卷·7”,下同)、泰州卷·3、常州卷·3等均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强化,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及影响;镇江卷·3、泰州卷·7等均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引导学生认识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泰州卷·11、无锡卷·13 等均考查近代各阶层为救亡图存不懈抗争和探索的历史,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扬州卷·17、苏州卷·21等均考查工业革命,有利于弘扬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创新意识。

3.创设多元情境,凸显综合素养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原来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基础上,增加了“考查载体”这一新维度。“考查载体”就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里反复提及的“情境”,即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相关联的背景信息或活动场域。因此,一份高质量的历史试题要利用学习情境、学术情境等多样化情境设计问题,将过去的史实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2022 年江苏省宿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中的题目为例进行说明。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

该题引用教材中的重要史实,创设了历史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二、对课堂教学和中考备考的建议

2022 年江苏各市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试卷中对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考查具有调控教学的功能,有效引导教师努力构建基于课标、创设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

1.立足单元主线,构建知识体系

唯有放宽历史的视域,将那些偶然事件串联起来,才能发现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进而获得理性认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是教学和命题的重要依据,2022 年江苏省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均依托课程标准,重视主干知识、结构性知识的考查。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仅仅停留在碎片化、零散化知识积累层面的课堂教学不仅脱离历史教学本质,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历史课堂需要立足单元主线,突破核心概念,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从整体的视野进行研究,构建纵深开阔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长时段、大空间中把握历史演进过程,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延续性、发展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课标,认真研读教材,按照一定的原则将课标中列出的重大历史现象、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结构化知识网络,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学生发现历史史实背后蕴含的特定联系。

2.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主动建构

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习得终身受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后者的获得离不开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与内化。历史学科是一门天生就跟情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科。[2]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心灵对话的场所,双方沟通的重要媒介是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适量适切的素材和史料,创设包含具体任务的活动情境,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将人物、现象置于历史演进的长河中进行考量,进而主动建构认识,加深理解和获得体悟。

3.精心设计问题,培养高阶思维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有达标性和选拔性双重功能,必须有良好的区分度。试题并非简单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更注重考查运用、分析、迁移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这些高阶思维能力不是在被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长期的问题探究中潜移默化习得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关注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通透性。课堂上,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精心设计一系列有中心、有层次、有关联的问题,既要设置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挑战的欲望,也要设置一定的梯度,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带领学生走入思维的高地。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标的引领作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学业江苏省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艰苦的学业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江苏省交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