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发扬乌兰牧骑精神的方法探究

2023-03-22 14:17包风兰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农牧民新闻宣传

包风兰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多年来,乌兰牧骑精神的光辉照耀着大草原和牧民们的生产生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进一步关怀指导下,边疆的各行各业重新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潮。这在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初心,创新服务理念,以弘扬学习乌兰牧骑精神为契机,改变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努力开创广大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新闻传播形式。同时,结合民族文化发展与现实生活的需要,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尽可能在新闻专题作品中融入形象感人的艺术成分,以党史党建和民族团结方面的情感融合为基础,做好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

1 深入农牧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

回顾过去,乌兰牧骑之所以得到农牧民的认可,是因为文艺工作者不仅能够深入百姓,而且作品也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贴近。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民族文艺之林的重要生力军。历经60年发展历程,乌兰牧骑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积累了丰厚的建设经验[1]。乌兰牧骑精神的核心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长期坚持文艺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一如既往地深入百姓生活的工作方法不变。

1.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以乌兰牧骑的文艺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融入农牧民火热的新生活,用切身感受了解农牧民的所想、所做、所为,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农牧民的生活。在与广大农牧民深入接触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新时代农牧民的新生活,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抓住先进典型事迹,加强舆论引导和形式多样的新闻宣传工作,切实为群众服务;通过深入基层生活,充分了解农牧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工作者更应该深入研究学习乌兰牧骑精神,结合自身工作需要学习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的实践意义,以乌兰牧骑的精神照亮当代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为农牧民服务的决心。

1.2 开展多样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学习乌兰牧骑的作品,更要以实际行动,通过走访重点户,组织召开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了解农牧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便进一步通过文艺与新闻融合的方式,及时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对于那些交通不便的边远牧户,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像乌兰牧骑队员那样,主动与采访对象联系,让牧民朋友切实感受到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心和热情,从而更好地配合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尤其在自媒体快捷传播各种各样信息的同时,加强主流媒体对边远地区农牧民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研究乌兰牧骑发展轨迹,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的需要,有利于乌兰牧骑持续健康地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有益[2]。乌兰牧骑精神永远长青,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也应该学习乌兰牧骑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密切接触群众生活,改革创新新闻宣传方式,坚持为改善边远地区牧民新生活服务。

2 加强舆论引导,传播主流精神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对于新闻采访和节目制作,一定要像乌兰牧骑队员那样,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深入群众生活,把老百姓真正喜欢的广播专题节目做好,让新闻宣传走进农牧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文艺节目的精心编排,发挥其多项娱乐功能,吸引广大农牧民的关注,以此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影响力,为农牧民送来健康的精神食粮。另外,对于农牧民关注的一些生活热点问题,新闻工作者可以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广播讲座。对于涉及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结合实例把民族团结的舆论引导工作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文艺专题节目和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融合的新途径,针对实际情况制作专题片,尤其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播到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中,把党和政府的精神文化关怀融入其中,增强各民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凝聚力。

3 新闻与文艺结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要弘扬学习乌兰牧骑精神,还要始终把坚持民族团结奋进的意识贯穿其中,讲好促进民族团结奋进的中国故事,深入基层进行采访,从大草原深处感受民族团结的真情,记录各民族兄弟共同奋进的感人事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3]。

3.1 积极传播新思想,发挥新闻价值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学习乌兰牧骑精神,把新闻宣传与文艺节目融合,可以根据某一阶段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精心制作具有新闻价值和信息含量的专题片,吸引广大农牧民的关注。通过探索新闻与文艺结合的途径,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与农牧民生活的联系,增强新闻信息的趣味性;通过制作具有新闻价值的文艺专题片,用发生在农牧民生活中的故事进一步讴歌促进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新闻工作者要沿着乌兰牧骑60多年的奋进历程,把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谱写好,把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植根基层、情系群众的新闻采编工作做到实处,将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与农牧民的心连起来,通过喜闻乐见的新闻专题节目、访谈等形式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身边,把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与对草原人民的关怀,以文艺与新闻结合的创新方式,第一时间传送到田间地头和大草原、蒙古包。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基层采访的同时,既要有促进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全局意识,又要有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怀,结合当前国家形势,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和文化感染力的综合功能。只有把新闻宣传工作与农牧民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吸引老百姓关注,只有把先进的文化理念融于农牧区的基层文化建设中,才能激发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意识,才能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3.2 完善采编工作,推动文化传播

进入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和完善边远牧区的新闻采编工作,学习乌兰牧骑工作精神,不断探索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闻宣传方式,结合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做好民族团结方面的宣传,对各民族团结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先进典范事迹进行现场跟踪报道,以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做好新时代的舆论宣传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工作。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切实强化政治责任感,结合民族团结的佳话,学好党史,以新闻和文艺结合的方式,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以苦干实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把新闻宣传和采编策划、栏目制作等工作做得更好。

3.3 以群众为中心,创新宣传方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闻采编工作者在深入基层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老百姓为中心,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通过有价值的新闻文艺专题节目,拍摄相关宣传纪录片,为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带来欢乐,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型文艺新闻融合的方式,有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农牧民赶集、开交流会的机会播放电影,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和对老百姓的关怀。

乌兰牧骑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时刻激励着每一个热爱新闻事业的工作者,通过积极探索,以新闻和文艺结合的多种形式,提高老百姓对舆论宣传工作的认同感,激发民族团结的向心力,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深入生活,用心用力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奉献给农牧民。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也应该像乌兰牧骑队员一样,通过创新探索新闻舆论宣传方式,把国家实现强国梦的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融入大草原深处。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深入边远牧区进行实地采访,制作大量“既能够接地气、弘扬正能量、反映新生活、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优秀节目,把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融入实现中华民族大发展的整体目标中,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文艺栏目,把党在民族地区推动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宣传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在克服困难深入边远牧区的采访工作中,要发挥乌兰牧骑一专多能的作用,不仅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要发挥音乐、舞蹈等多才多艺的本领,根据农牧民对时代新生活的要求,制作形式多样的文艺新闻节目。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处理好新闻性和文艺性的关系,把舆论宣传工作与文艺娱乐融合起来,坚持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把边远地区农牧民欢迎的文艺广播工作与新时代新闻宣传方式融合,同时吸收各民族优秀的文艺形式。这种新闻宣传与文艺节目融合的方式,适应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牧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居住的环境。因此,边远地区的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学习乌兰牧骑精神,把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融入新闻采编工作实践中。积极主动走向基层,深入百姓,用心灵感受边远地区农牧民的生活。根据实际情况,把新闻宣传的任务与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文艺节目融合起来,推动新闻采编和节目制作创新发展,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4]。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文艺和新闻宣传工作,为促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4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担当民族复兴重任

乌兰牧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乌兰牧骑精神适用于各行各业,应该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弘扬。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弘扬乌兰牧骑精神,通过深入基层生活,了解边远地区农牧民生活以及他们的喜好,用文艺与新闻结合的方式,为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乌兰牧骑的回信中高度赞扬这种精神,勉励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不辞劳苦地深入基层,尽可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以创新思维丰富边远地区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5]。这也是对包括新闻行业在内的其他行业工作者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文艺工作者同样要结合实践,更好地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深入基层,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文化互动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文艺栏目传播到最偏远的农牧区。

新闻工作者可以结合学党史的实践,在制作文艺节目的过程中,深入革命老区,与老百姓共同回忆蕴含革命者高尚道德情怀的动人故事,把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新生活、新气象及时对外宣传。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源自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新闻工作者要把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执着奉献的决心,落实到具体的新闻实践中[6]。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充分了解边远地区农牧民的生活状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在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成就,精心制作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广播节目,并且把红色基因的传承融于民族文化拓展实践中,从情感动因和灵魂深处提高青年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激发广大农牧民的爱国热情。

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工作者还要学习乌兰牧骑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一专多能的本领,在深入边远地区农牧民生活的过程中,多与农牧民沟通,充分了解他们当前遇到的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以帮助农牧民解决问题为目的,进一步采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让新闻工作与切实反映边远地区农牧民的诉求相联系,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新闻工作的影响力。乌兰牧骑队员不仅仅为牧户带去欢乐,同时也是广大农牧民的贴心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深入边远牧区采访的过程中,也要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办实事,主动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让新时代的基层新闻采编工作成为助推农牧民实现幸福生活的桥梁。

5 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和栏目策划过程中,要积极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对标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工作的新要求,坚持深入一线,充分了解边远地区牧民的新生活。以创新意识,探索新闻文艺融合的宣传新途径,尝试新闻舆论宣传与民族文化生活结合的方式,以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农牧民新闻宣传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乌兰牧骑进校园
玛奈乌兰牧骑
光荣的乌兰牧骑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