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角下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考

2023-03-22 14:17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融合

江 锋

(作者单位:宁波广电集团少儿频道)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从传播媒介角度分析,少儿可以灵活选择电视、短视频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收看少儿电视节目;从传播方式角度分析,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为少儿电视节目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电视媒体要准确把握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特征与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转型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 媒体融合视角下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特征

1.1 传播内容方面

过去少儿电视节目的叙事手法较为单一,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受众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当前很多少儿电视节目开始积极转变内容生产模式。第一,内容剧情化。为吸引少年儿童的注意力,少儿电视节目的剧情化特点日趋明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少儿真人秀类节目。例如,《变形计》等少儿类真人秀节目往往会对大量的素材进行拍摄,依据情节剧情的设定剪辑视频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设置密集的矛盾、笑料,促使人物性格特点得到体现,节目看点增多,话题性得到增强。电视台在剪辑节目时,先对大量的录制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之后依据故事线、剧情设定等组合素材内容。为增强节目的观赏性,往往会将叙事蒙太奇、小动画等多样性的手法融入其中,营造趣味、幽默的氛围。第二,高科技舞美布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对舞美效果、布景装潢更加重视,很多电视台将全息投影、3D等先进技术运用其中,促使节目现场舞蹈的视觉效果得到优化[1]。以2017年《健康动起来》这一少儿类唱跳节目为例,中央电视台利用3D技术将“蔬菜水果王国”呈现于大屏幕上,搭配身穿玩偶服的伴舞人员,营造了多彩的舞台效果,显著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再如,《神奇的孩子》这一少儿脱口秀节目选用了180度旋转舞台,完美衔接访谈环节与嘉宾个人秀部分,且对全息投影、人屏互动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不但舞台现场结构得到丰富,视觉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第三,应用3D立体技术。近些年来,少儿电视节目积极运用3D技术,在优化舞台效果的基础上,也对节目内容、节目主持人等产生了影响。在节目内容方面,《快乐酷宝》这一少儿电视节目采用3D建模技术制作画面中的各类建筑,显著增强了画面的逼真性与精美性,同时尝试性融合真人演员和3D动画场景。在节目主持人方面,《动画梦工场》由小鹿姐姐(郏捷)和“跳跳龙”(三维虚拟人物)这一特殊搭档共同主持节目,受到了广大儿童的喜爱。此节目设计了较多的互动环节,由“跳跳龙”负责阅读小观众的来信,很多小观众将“跳跳龙”当作朋友。

1.2 传播平台方面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平台显著增多。第一,移动视频客户端。为适应融媒时代观众的需求,电视媒体积极开发移动客户端,用户借助于手机、平板等设备可以快速下载移动客户端,在客户端上实时搜索与观看节目内容[2]。同时,腾讯、爱奇艺等网络视频客户端的下载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少年儿童可利用这些客户端搜索观看少儿节目,时间、地点等限制被打破,节目的传播范围得到有效扩大。用户不但可以自主订阅、收藏自己喜欢的节目,平台也能将节目最新信息实时推送给广大用户。此外,和传统电视媒体相比,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分辨率更高,能够让用户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第二,社交媒体传播。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少儿电视节目的重要传播载体。电视媒体专门开设社交平台账号,且将微信扫一扫等功能融入节目中,受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官方账号,实时获取新的资讯,并与节目制作方顺畅互动和交流[3]。以《幼幼向前冲》节目为例,其开设了微博官方账号,用户通过关注微博信息,即可对电视节目的内容预告、嘉宾等提前了解,且能利用评论、私信等方式反馈自己的意见。

2 媒体融合视角下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路径

2.1 内容提升路径

未来,媒介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为吸引少儿注意力,电视媒体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结合少年儿童的兴趣特征及媒体定位,积极提升少儿电视节目的内容品质,进一步增强节目传播效果。第一,制作本土节目内容。电视媒体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因此,要依据本国少儿实际情况制作少儿电视节目,在节目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向少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帮助少儿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及价值观念。例如,电视媒体可在节目中融入《三字经》、《弟子规》、书院文化等内容,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少儿对自身文化起源深入了解,感悟、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深刻认同民族文化。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德规范等内容,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与优秀品德。不同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差异化的文化特色与习俗,地方电视媒体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节目制作中巧妙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少儿电视节目的本土化气息。第二,关注少儿心理需求。现阶段,部分电视媒体在制作少儿电视节目时,往往从成人视角出发,存在着明显的说教问题,无法调动少儿的观看兴趣,阻碍了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与发展[4]。面对这种情况,电视媒体要遵循以少儿为本的原则,打造符合少儿年龄特征与兴趣喜好的优质节目。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少儿的心理诉求,对少儿的经历、思想等充分尊重,积极征集、采纳少儿受众的意见。一些电视媒体制作的少儿节目虽然面向少儿受众,但节目语言、内容等皆从成人视角出发,难以保证节目的收视率。因此,电视媒体在制作少儿节目之前,需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依托大数据技术筛选分析少儿感兴趣的类型、话题以及内容。另一方面,要将儿童本位理念落实下去,充分体现少儿的主体性。例如,电视媒体结合自身情况,可专门组建少儿节目组,让少儿受众参与到节目选题、拍摄等各个环节。这样既可以满足少儿的需求,又可以发展少儿的想象力与表现力。第三,充分考虑家长因素。家长在少儿电视节目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家长先筛选、过滤电视节目后,方才让少儿观看,家长决定着少儿观看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时长。因此,电视媒体在制作少儿电视节目时,需将家长这一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一方面,可制作适合少儿和家长共同观看的电视节目,发挥家长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可设置意见征集平台,引导家长采用微信、微博、邮箱等方式反馈自己的意见。

2.2 科技融合路径

未来,媒体边界将会被现代科技逐渐消融,真正实现大众传播。电视媒体在制作与传播少儿电视节目时,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节目的整体形态。第一,云端剪辑。5G技术的快速普及,促进了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很多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中也开始使用在线剪辑、云端生产等技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其在相关展览中对智能语音合成技术进行了展示,标志着“5G+4K”在线实时编辑得到实现。少儿电视节目组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广泛地应用这些技术,促使少儿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得到提升,且人力及时间资源也可得到节约[5]。第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少儿节目。在少儿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会逐渐融合AR等先进技术,以便进一步优化少儿的观看体验。目前,英国在演唱会直播中运用了AR技术,观众通过佩戴AR眼镜,能够对演唱会表演进行360度观看,再加上一些特效的设置,能够让观众全身心沉浸在场景中。第三,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现阶段,智能电视、移动客户端等已经应用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其能够结合人们发出的语音信息搜索相应的电视节目。但少儿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不强,系统可能无法正确识别少儿的语音信息。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进一步优化语音识别技术,依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发音特征建立相应的识别语库,这样少儿能够对想要观看的电视节目自主、高效搜索。第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节目主持人。现阶段,很多电视节目开始应用AI仿真主持人,如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推出的“小小撒”,与人物原型撒贝宁真假难辨。百度推出的虚拟主持人“小灵”,不但能够与观众、主持人进行互动,还会对主持人的语言漏洞进行纠正,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相较于其他电视节目,少儿电视节目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对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AI主持人能够在荧幕上长期活跃。因此,少儿电视节目领域可积极应用AI电视节目 主持人。

2.3 主持人素质提升路径

主持人在少儿电视节目中发挥着协调组织、引导互动等多重职能,主持人的素质能力会直接影响节目整体品质和少儿的健康成长。当少儿对主持人产生信任和崇拜后,将会不自觉地模仿主持人的言行。因此,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顺利完成主持任务的基础上,给予少儿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虽然未来可能出现AI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但AI主持人缺乏真情实感,难以代替真人。为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形势,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从这些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第一,增强职责意识。一方面,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主动在节目中融入社会教育内容,向少儿传递先进文化与道德规范,帮助少儿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培养起来。在具体实践中,主持人需依据少儿认知能力、接受特征等引入健康积极的元素,引导少儿思想、道德健康发展[6]。另一方面,节目内容与主持人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受众的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又会对少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要主动承担起培养少儿审美情感的重要职责。第二,提升文化素养。为向广大少儿受众有效传递先进文化,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要积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一方面,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知识。少儿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求知欲望,如果主持人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将难以准确解答少儿的问题和困惑。另一方面,少儿主持人要密切关注党的先进理论和政策方针,从而结合节目内容主题和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将其灵活、巧妙地融入节目中,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少儿健康成长。第三,明确角色定位。少年儿童是少儿电视节目的主体,节目内容需与少儿身心发展规律所适应。因此,节目主持人要充分考虑少儿的认知与喜好,科学设定自身角色,以便更好地向少儿传递文化信息。以《智慧树》节目为例,“红果果”“绿泡泡”等主持人形象十分可爱与活泼,与少儿接受习惯贴近,受到了广大少儿受众的喜爱。第四,提升语言能力。从本质上来讲,电视属于视听媒介,少儿节目主持人主要利用语言传递信息,与观众进行交流。如果主持人缺乏良好的语言能力,不具备亲和力,将无法调动少儿受众的观看热情。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要选择贴近孩子的语言风格,积极应用口语化、形象化以及简单化的表述语言,这样少儿不仅可以快速理解,还可以提高注意力[7]。同时,节目主持人要科学把控语言节奏,准确使用停顿、重音等,给人以良好的听觉体验。此外,形体语言在节目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节目主持人要善于使用点头、拥抱、注视等非语言符号,促使节目的文化传播力得到提升。

3 结语

媒体融合给少儿电视节目的生产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电视媒体需积极创新思想观念与技术,持续增强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在具体实践中,电视媒体要从内容、技术以及人员等角度着手,在提升内容品质与主持人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将现代科技融入节目内容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促进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主持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主持人语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主持人语
《融合》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