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现象”的报道与创作
——以电视新闻专题《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为例

2023-03-22 14:17程秋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螺蛳柳州网红

程秋玲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网络经济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20年以来,人们线上消费的意愿加强,“网红经济现象”频出,“柳州螺蛳粉爆红”就是其中典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网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无数个特色产业,它们正在为中国经济带来满园春色,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流媒体对这些经济现象的报道不应停留于跟风炒作的层次,而应该发挥各种平台和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全面的呈现和分析,提炼经验,从而发挥信息源作用,助力区域经济顺势发展。

1 “网红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新闻价值

1.1 “网红经济现象”的本质

2015年“网红”一词出现在《咬文嚼字》评选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指在某个时间因为某个行为而在互联网上迅速受到关注或因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网红有着大量的“粉丝”,他们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自身影响力通过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广告招标等多种方式变现,实现从流量到收益的转换,这便是“网红经济”[1]。“网红经济现象”指的是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的经济现象,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过“网络红人”,其经济影响面也远远超过“网红经济”,体量也不在一个层级。“网红经济现象”与“热点经济现象”也有着显著区别,“热点经济现象”的热度大多会随着时间发展、影响条件的变化而淡去,但“网红经济现象”对热点产品、网民消费观念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可复制的。例如,“五菱神车”“全国小吃支援热干面”“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这样的“网络热梗”其实都已经成为“网红经济现象”,这些现象对应的家用小型轿车市场、热干面市场、奶茶饮料市场等已经通过“网络爆红”扩张了市场体量,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路径。“网红经济现象”背后不仅是一片片市场“蓝海”,也是一座座新闻富矿,从融合传播角度出发,相关从业者必须重视这一信息资源的转化。

1.2 “柳州螺蛳粉爆红”引发的报道热潮

“网红经济现象”的典型是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近年来的发展。2019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额突破60亿元,2021年销售额达151.97亿元,仅仅两年同一个产业体量就扩张两倍以上,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影响力功不可没。如2020年初,“3万盒柳州螺蛳粉驰援湖北”引发网友关注点赞,一时间柳州袋装螺蛳粉持续热销,出现“一粉难求”的景象,“螺蛳粉怎么还不发货”引爆全网。“为了吃螺蛳粉有多拼”“柳州螺蛳粉半年产值近50亿元”“李子柒柳州建螺蛳粉厂”等30多个关于柳州螺蛳粉的话题持续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超过50亿。截至2020年12月17日,柳州袋装螺蛳粉提前两年实现产销破百亿元目标。“网红食品爆发”吸引主流媒体步步跟进,内容创新层出不穷。2020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刊登或播发了300多篇柳州螺蛳粉相关报道,形成了网上网下、大屏小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传播的态势。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平台,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长期关注各种广西经济热点现象。在2020年初就有记者敏锐发现柳州螺蛳粉产业经由网络助力出现“走红”趋势。从“柳州螺蛳粉助力热干面”这个网络话题诞生,到用电视新闻报道回应“螺蛳粉上热搜后缺货”、采制“3·15”特别报道“柳州螺蛳粉成网红 到底哪家才正宗”,再到报道习近平总书记4月考察广西点赞柳州螺蛳粉“小米粉 大产业”,再到年终盘点“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一直持续关注这个“网红经济现象”,全年采制播出相关新闻报道149条次,相当于不到3天就会有一条相关内容,其在微信、抖音、“广西视听”应用软件上发布的新媒体作品更是不计其数。正是因为这样的“厚积薄发”,在2021年底揭晓的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中,以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为主力创作的《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新闻报道斩获电视新闻专题三等奖。

2 “网红经济现象”报道的创作原则

2.1 报道“网红经济现象”须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媒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要遵循“48字方针”,其中就包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明显的“去中心化”发展趋势,社交媒体快速发展和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致使网络谣言仍然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2]。以柳州螺蛳粉产业为例,在“走红”期间曾经历过“虫卵事件”“李子柒螺蛳粉不属于李子柒”等舆论事件。一些信息未经证实就在自媒体发酵传播,幸而当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发布调查情况,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及时跟进报道,公众才了解真相,对行业才没有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获奖作品《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正是为了“解剖麻雀”,用系列调查性报道的形式去寻找、分析柳州螺蛳粉产业网络爆红的原因,这既是新闻价值的驱使,也是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作为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导向责任。该系列报道播出产生融合传播效果后,其客观翔实的报道获得了柳州政府以及柳州广大螺蛳粉生产企业的肯定,鼓舞了人们的干劲儿。2021年柳州螺蛳粉出口创下了5256万元的纪录,同比增长约80%。柳州螺蛳粉产业也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视察,详细了解了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企业正是系列报道当中采访的企业,总书记提出的“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是行业发展的目标,这在系列报道当中也有所体现。

2.2 报道“网红经济现象”须遵循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规律

新媒体时代,随着5G等网络新技术的普及,受众对新闻互动性的要求更高,在采制新闻报道的时候必须考虑受众观察者和体验者的双重身份,对这些经济现象的报道,必须要在让受众及时掌握准确信息的前提下,引导受众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提升其对新兴行业健康发展的关注度。

另外,“网红经济现象”影响甚广,其产生与宏观经济相关,因此要求记者在客观报道的同时必须从动态事件上看到整体、预见趋势。上文提及的《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系列报道从标题上就表明了其报道主题:分析其“走红”原因,总结产业成功发展经验。3集系列报道当中提到,柳州螺蛳粉网络走红的原因之一是短视频、直播的兴起,让螺蛳粉赶上一波“流量快车”,销量出现井喷。柳州市领导的讲话也对柳州螺蛳粉“产业爆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柳州市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契合新业态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互联网+”业态的精心培育与打造,更得益于各位企业家、各大电商平台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企业到从业者,从当地政府到各职能部门,大量的一线采访对以上分析进行了佐证;系列报道也从大环境角度进行了分析,巧妙引用央视《新闻联播》两位主持人的短视频评论揭示了当前我国“网红经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有韧性、有潜力”,活力迸发。这样的报道总结既有时代感,也有深层含义。

3 “网红经济现象”报道的创作方法

3.1 写好“网红经济报道”要求记者有“网感”

德国自由大学网络经济学者特洛伊卡·布劳尔认为:“中国是全球网红经济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第一网红经济国。”要想写好“网红经济报道”,记者一定要想方设法提升“网感”,要通过各种手段熟悉互联网信息传播途径,把握风向,对新媒体各种信息及时跟进再加工,尤其对“网红经济现象”要有感知力。新媒体新闻可视化、快餐化、碎片化的阅读特点,使得传统主流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面临重大挑战。但主流媒体有其独特优势,首先它有权威性,有严格的底线和审稿机制,对舆论有引导作用;其次其平台受众相对固定,是融合传播的“基本盘”[3]。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已经与新媒体完成融合,可实现网上网下、大屏小屏互动传播,对“网红经济现象”的报道传播影响力不输自媒体,可以实现“从网上来,回网上去”,新闻报道自带流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传播。

以上文提及的获奖作品《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为例,从热门话题“3万盒柳州螺蛳粉驰援湖北”到“螺蛳粉一粉难求”上热搜,记者必须敏锐意识到这个产业迎来了爆发期。作为柳州螺蛳粉生产地的主流媒体,广西广播电视台对这个经济现象高度关注,仅2020年3—4月,广西新闻频道各档栏目就刊发了72条相关新闻,平均每天一条,保证了主流媒体对该行业任何重要信息的报道“不错不漏”,时刻站在报道的“风口”,如此才会有年终盘点式系列报道《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的成功“出圈”。以此类推,例如: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可以看到软饮料在年轻人市场的崛起;从“社区团购”的兴起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新零售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式餐饮上市潮”背后是企业规范化经营趋势;民族品牌“五菱神车”和美国特斯拉的“角力”,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正不断发展。

3.2 报道“网红经济现象”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从事经济报道的一些编辑记者常常出于工作需要才去了解情况,对经济的研究不足,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在报道时采取公式化的操作模式,当然也就达不到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4]。前文已经分析过,“网红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无外乎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制定,时代潮流的兴起,媒体助力企业营销等方面。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收集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信息,大到国际贸易、国家新政,小到网络“热梗”、街头时尚,以大量的事例为佐证,展示现象产生、发展、演变的趋势,剖析其中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况。采访当中要注意扩大采访面,尽可能多地倾听消费者的感受,记录市场参与者的经历,除采访行业内专家外,还应该采访决策 制定者。

《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系列报道首次用电视新闻的形式展示了诸多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引用柳州20世纪80年代街头螺蛳粉的影像资料,说明当今柳州袋装螺蛳粉产品的配料已高度还原街头风味;采访了第一家获得生产资质的袋装螺蛳粉企业,揭秘了袋装螺蛳粉产品的技术迭代过程;展示了“酸笋闻臭师”这个“网红”职业,体现了螺蛳粉产业链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如何“强链、补链、延链”;还介绍了“螺蛳粉学院”这个引发话题讨论的“网红”学校的来龙去脉;首次在电视新闻中展示“网络直播”对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3.3 报道“网红经济现象”离不开记者的“四力”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个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脚力”要求看,记者一定要深入生产一线掌握一手材料采写“网红经济现象”稿件,而不是简单堆砌新媒体素材。真实性是所有新闻媒体的“招牌”,而“在现场”是主流媒体区别于网络媒体的标志之一。在提升“眼力”方面,尽管主流媒体在做与网络媒体相同题材的经济稿件时不一定是最快的,但一定要做到最全面、最真实、最准确。记者只有从喧嚣的网络沉入忙碌的一线,在作品中客观呈现行业发展情况,才能推出一篇合格的经济报道。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培养具备经济学科背景和新闻专业素养的记者队伍,开阔记者的经济视野[5]。“脑力”要求记者报道“网红经济现象”一定要创新,要不断给观众传递新的信息。例如《柳州螺蛳粉为什么这样红》第1集报道当中,记者首次在主流媒体报道中展示了“直播带货”给柳州螺蛳粉开辟的“新渠道”,但是记者出镜的时候不单单是介绍“直播带货”热火朝天的景象,而是把采访企业相关负责人得知的“为直播带货改造厂房”的信息也一并介绍,从而让观众有了更直观且具体的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网红经济报道”关注度高,受众中更不乏专业人士,因此在“笔力”方面,记者要以比其他经济报道更高的标准去“讲好故事”,想方设法推进报道“软着陆”,使其借着网络关注度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落实相关政策,助力产业的发展、从业者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努力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

猜你喜欢
螺蛳柳州网红
螺蛳树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螺蛳粉
不要上“网红”的当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网红滚滚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