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传播学视域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以第92至94届奥斯卡入围影片为例

2023-03-22 14:17陈思敏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意译音译传播学

陈思敏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影自诞生以来,逐渐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媒介之一。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电影集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众多艺术形式于一体,更具表现力。观众透过银幕,感受爱情、思考哲学、感悟人生。电影片名直观地带给观众第一印象,往往以简洁的文字传递核心内容,并带来艺术与美的享受,因此片名翻译尤为重要。与其他体裁的翻译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更需要对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

1 翻译传播学的含义

“翻译传播学是研究翻译传播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1]基于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2],吕俊提出“翻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3],这为国内翻译传播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尹飞舟和余承法明确了翻译传播的过程,在经典传播过程中加入了译者,并运用此模式阐释翻译传播过程[1]。随着英文电影的大量引进,跨文化交流不断增强,电影片名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一环。以翻译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不仅能提高片名翻译质量,还能促进电影文化作品更广泛地传播。

2 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

电影片名不仅能够传达电影主题,还能展现影片内容,确立影片基调,通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一个优秀的片名还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增加电影票房。因此,译者需要在开始翻译之前熟知英文电影片名特点。

2.1 文化性

“电影翻译可以说是典型跨文化交际活动,其在国际交流中起到了传播信息与文化桥梁的重要作用。”[4]各个国家的电影通常会展现不同的文化背景,电影本身具有文化性,而片名则能呈现全片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主题。电影的文化特征通常会影响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因此,译者需要从中西文化差异出发,在充分了解电影所展现的文化特征后再进行翻译。例如,中国人注重集体的力量,所以中国电影通常不以人名作为片名;而西方人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英文电影不乏以片中角色的名字命名的情况。此外,中西方文化不同使得审美标准也存在差异。英文电影片名往往追求简洁美,采用概括性的语言;而中国的影片通常讲究意境美,采用富有象征性的语言。从语言特征来看,中文在语言结构上讲究平衡与对称之感,因此片名翻译中较多地使用四字词语,体现中文审美特点。例如“007”系列电影No Time to Die,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之下,传奇特工邦德再次出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危机,其中文译名为“无暇赴死”,不仅符合中文喜好四字结构的语言特点,更与英文原文四个单词和主要情节相对照,在语言结构和语言风格上都能有所呼应。再如,迪士尼动画电影Raya and The Last Dragon,若按字面含义直译为译为“拉雅和最后的龙”则过于直白,毫无审美可言,而译为“寻龙传说”则兼顾了中文语言特点和动画电影风格,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能简洁明了地传达影片主题。类似的例子还有Knives Out(《利刃出鞘》)、Audible(《问鼎之声》)、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驯龙高手》)等。

2.2 简洁性

英文电影片名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简洁生动地概括整部电影的核心内容,虽然偶尔会出现一些片名较长的英文电影,但总体而言,简练的片名占大多数。其中以角色命名的影片数量较多,在第92届和第94届奥斯卡入围影片中有Spencer(《斯宾塞》)、Judy(《朱迪》)、Cyrano(《西拉诺》)等;也有的影片按照剧情的发展命名,如West Side Story(《西区故事》)、The Long Goodbye(《漫长的告别》)等。这些片名的语言风格都极其简洁。除此之外,英文电影大量使用名词性词组,以达到表达简洁的目的。纵观两届入围影片,大多都采用名词或名词词组作为片名,可见名词在英文电影片名中的主导性。

2.3 艺术性

电影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片名作为电影的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性一般表现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4],这样能够使电影更加引人入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Robin Robin(《知更鸟罗宾》)采用了重复(Repetition)的修辞手法,在强调主题的同时,增添了戏剧表现力。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英文电影片名会更加简洁鲜明、生动有趣,同时能够激发观众的审美乐趣。

3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片名翻译存在其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准确理解影片,把握其中内涵,尽可能通过寥寥几字展现出独特的审美内涵。从影片的体裁和表现形式来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主要应遵循以下三种原则:

3.1 吸引性原则

从翻译传播过程模式来看,“电影传播主体由出品方、制片方、发行方共同构成。……电影的传播受众是传播过程的核心部分,是其他传播要素的缔结者”[5]。一个优秀的电影片名更能吸引观众,增加电影票房。所以,译者既要保证电影发行的利益,也要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兼顾艺术性。例如,影片Ford v Ferrari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亨利·福特二世与伙伴共同制造出梦幻跑车福特GT40的故事,若将片名直译为“福特大战法拉利”则显得过于直白,而“急速车王”这一译名则明显更富有戏剧张力,更具吸引力。

3.2 通俗性原则

“传播受众是传播主体的服务对象、传播内容的接受者、传播渠道的使用者以及传播效果的反馈者。”[5]电影属于大众艺术,有时通俗易懂的片名更能引发观众内心共鸣;相反,若电影片名过于复杂晦涩,在宣发过程中不仅没有优势,更难以在网络及观众之间流传。“电影传播效果指传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是电影最终追求的目的。”[5]传播受众的接受程度及喜好通常会决定影片的传播效果,尤其是海外影片引进国内市场,通过片名给予观众更好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通俗性原则,译出言简意赅且接受度更高的片名。例如,人物传记片Tick, Tick...Boom!讲述了才华横溢的年轻戏剧作家乔恩,在面对梦想与生活时如何作出选择的故事。英文原片名含有拟声词,若直译为“滴答滴答……轰隆隆!”,则会让观众感到不知所云,电影主题也不够明确,而译名“倒数时刻”,则既符合中文常用四字的结构特点,也更加简洁明了地向观众表达了乔恩在抉择时刻的内心纠结。

3.3 审美性原则

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了艺术与文化,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译者需要尽可能保留电影的审美价值,深挖蕴含的美学元素。优秀的电影译名需兼顾形式美与意境美。人类对于审美的追求从未消减。在语言方面,中文行文唯美优雅,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上,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如诗如画。例如,第9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The Windshield Wiper在影片中向观众抛出“什么是爱”的问题。片名本意为“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爱便像是如此,清晰而模糊,有形也无形,但皆是爱的模样,中文译名为“皆为爱”,简洁而明了地传递了爱的主题,更具艺术美感。

4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一部卖座影片,除了剧情和演员阵容之外,片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译者需要在综合电影中的信息的基础上译出短小精简的译名。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翻译方法,以确定更合适的译名。

4.1 直译法

在英文片名的翻译中,直译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翻译方法,既能保持原文内容,又能保持原文形式,最大限度地向观众传达原电影名的信息。此外,直译法还有助于从原电影国家引进时下最新最热的词汇表达。直译法大多应用于以地点、人物、故事本身为名的影片中。例如,人物传记片King Richard讲述了作为父亲的理查·威廉姆斯,在没有任何网球背景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两个女儿维纳斯·威廉姆斯和塞雷娜·威廉姆斯培养成为网球巨星的故事。本片以主角人物命名,直译为“国王理查德”,符合人物传记片的风格特点。在入围影片中,相似的例子还有Don't Look Up(《不要抬头》)、Lighthouse(《灯塔》)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经典著作改编而成的电影,译名应尽量与原著译名一致,这样既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能消除其在国内市场的陌生感,甚至可以通过原著的影响力来增强影片的传播效果。例如,电影Little Women根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19世纪的美国,一个四姐妹之家的生活与人生选择的故事。在翻译时,译者很自然地根据原小说译为《小妇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由美国科幻小说家弗兰克·赫伯特所著的经典科幻小说Dune改编的同名电影,其中文译名也采取了直译法,即译为了观众耳熟能详的“沙丘”。

4.2 音译法

音译法通常应用于涉及人名和地名的电影片名翻译。虽然一些电影片名中的人名和地名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较为生疏,但其中心内容是围绕片名而展开的,所以这些影片直接采用音译更为恰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文化特色。例如,Belfast(《贝尔法斯特》)、Harriet(《哈丽特》)等都采用了音译法来翻译片名。值得注意的是,改编自艾莉卡·史密德同名音乐剧的Cyrano,其情况却较为特殊。该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来自法国的士兵西拉诺因为天生的大鼻子而自卑,即便才华横溢,却不敢勇敢追爱,而是帮助军校学员克里斯蒂向自己心爱的罗克珊表达爱意,在经历一番波折后,罗克珊知道了真相,而爱人已无法挽回。音译为“西拉诺”是一个较为简洁的翻译方法,但作为经典作品,其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作品,译名“大鼻子情圣”更加耳熟能详,也更能吸引观众。

4.3 意译法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时直译或音译并不能完全体现电影的精髓,此时就可采用意译法,即译出其引申意义。“意译改变了原片名的表达方式,但仍要紧扣影片的中心内容,达到与原片名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效果。”[6]译者还可以利用艺术加工和渲染,增加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并提高接受度。

例如,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的动画长片Luca,讲述了男孩卢卡与朋友们在夏日所经历的成长故事。译者并未将此片名直译为“卢卡”,而是结合全片,深挖内涵,译为“夏日友情天”。相较于直译而言,“夏日友情天”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同时也提高了原片名的感染力,激发了观众的兴趣。

在动画电影片名的翻译中,采用意译法的情况较多。从电影片名的特点来看,英文动画电影往往较为简洁,多采用主要人物的名字命名,或以一两个词高度概括。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单纯地直译或音译拗口难记,也不利于电影的宣传和内容信息的传递。从受众角度来看,动画电影的受众多为儿童及青少年,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可能地让观众产生联想,同时在用词上体现动画电影的特色,由此达到信息传播的效果。

4.4 综合法

4.4.1 直译加意译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结合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片名,还可以结合内容展现电影的独特魅力,以达到特定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综合法的运用中,不可一味追求新意而丢失译文的忠实度。译者应当在忠实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电影主题,适当展开联想,如此才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例如纪录长片The Cave,讲述了叙利亚的医务人员建立了名为“洞穴”的地下避难所,与城镇的民众一同躲避空袭与化学危机的故事,译名“洞穴里的医院”合理结合了直译与意译,完整表达了原片主题。

4.4.2 音译加意译

在英文电影片名是人名和地名的情况下,通常采用音译法。但由于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有时并不能在中文中找到与英文匹配的词汇,若仍采用音译法,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便会感到晦涩生僻。例如动画影片Klaus,讲述了邮差贾斯帕和木匠克劳斯通过两人的友谊让死气沉沉的斯密伦斯堡重新充满活力的故事。译者结合电影内容,利用音译加意译的方法,巧妙地译为“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在忠于英文原片名的基础上,更好地向国内观众传达了影片信息。

5 结语

电影片名虽短,但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一个优秀的电影片名能让观众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开启电影的世界。不论是从文化还是商业的角度来看,译者都应在遵循吸引性、通俗性、审美性原则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发挥创造性,译出更合理、更具吸引力的片名。

猜你喜欢
意译音译传播学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