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塑造分析影视剧对小说的艺术化处理
——以电视剧《突围》为例

2023-03-22 14:17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脸谱化道奇艺术化

何 灏 丁 瑜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美国电影理论家杰弗里·瓦格纳根据电影理论大师巴拉兹的相关论述,提出三种改编方式:移植式、注释式和近似式。移植式就是完全忠于原著作品的改编,是指在荧幕上直接再现一部小说,有极少的明显改动。影视剧《突围》改编自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人民的财产》,由沈严、刘海波执导,靳东、闫妮和黄志忠等主演,属于反腐政治题材的电视剧。剧中大量再现原著小说的内容,故事性极强,就属于“移植式改编”。这种属于文学作品的高级化改编,用视听来表达,更直观地展现故事,而且影视剧的大众化让文学作品得到广泛传播[1]。

尽管小说与影视剧在表现形式上存在诸多不同,但二者都是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中包含许多人物,主要人物、必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出现,都会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就已经改编的影视剧中,基本没有完全照搬小说人物的影视剧,改编时编剧都会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次要人物进行一些改动,因此研究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对人物塑造的艺术化处理是有必要的。

影视剧《突围》力求准确、完整地再现小说中的主题、情节以及创作风格等,人物塑造也基本符合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但对于某些人物的处理,恰恰能够反映小说与改编影视剧的不同。

1 主要人物的艺术化处理

小说通过叙述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将想要表达的观点、想要抨击的社会现象通过人物的经历体现出来。但是影视剧的创作受到多方制约,有着严格的审查机制,因此,要对小说中的某些反讽、批判社会不良风气的事件进行改编,而这些改编往往需要对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同时,“移植式改编”如果只是单纯的“移植”,会导致文字向视听转化时存在生硬感,那么这种改编就是失败的[1]。而影视剧《突围》在齐本安的人物形象上,结合观众接受程度进行了艺术化的再加工,成功避免了这种生硬感。

1.1 齐本安的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

编剧在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时,必须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并对此进行强化。改编时,要运用加减法的原则,增加人物主要性格的塑造,弱化人物性格中的不足之处[2]13。

小说中的齐本安,说话一板一眼,眼睛里揉不得一点儿沙子。妻子范家慧批评他给儿子老师送的礼太轻,嫌他小家子气,他狡辩说妻子只让他送礼,又没具体指定,还表明自己非常反对搞腐败,哪怕是小腐败也很反感;任三喜为他着想多开了发票,他义正辞严地批评了任三喜还毫不留情面地把任三喜开除,这两件事很好地诠释了林满江对他的评价——“原教旨主义”“情商太低”。虽然他十分正直,信仰坚定,形象高大,但他这样的人设并不讨喜,让观众觉得锋芒太露,而且现实中这样的人也太少,容易给人一种不真实感。因此,在改编时需要对齐本安人设中过于刚正的性格进行弱化,突出他生活化气息的一面。

影视剧《突围》对齐本安的改编,主要处理了齐本安的人物语言和情节,让他多了一些生活气息,不那么高高在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形象。在影视剧中,只是短短几句话就能看出齐本安和范家慧教育理念的不同,通过他们仿佛看到了亿万中国家长的身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母亲通常远比父亲更焦虑,从挑学校、选学区再到送礼,面面俱到,而大部分父亲都选择顺其自然,甚至十分瞧不上送礼的行为,正如剧中的齐本安和范家慧。从齐本安调岗,努力说服范家慧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再到他打电话怪范家慧差点儿断送自己的仕途,两个在原著中看不到的小情节,既体现出齐本安对妻子的尊重,又体现出平凡夫妻间的生活情趣,让齐本安的形象变得多面且立体。任三喜多开发票的情节全部被删减,这使得齐本安总是满嘴说教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并且剧中几个人物相处融洽,还体现了他的亲民性。

1.2 林满江的人物形象更脸谱化

脸谱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指的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象征表现形式,具有符号性;广义上指的是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在艺术作品中常指某个或某些人物形象被公式化、典型化、单一化的某种艺术属性[3]。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作品,编剧都致力于“去脸谱化”,对反面人物的性格成因进行细致展现,让观众对反面人物又爱又恨。

影视剧和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小说着重表现人物的复杂性,而影视剧更突出人物的特殊性,只有着重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才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2]13。小说中,林满江的人物设计属于“去脸谱化”,更多地表现他这个人的复杂性。林满江的母亲自幼被投身革命的父母抛弃,以致林满江小时候与母亲的日子很贫苦,哪怕之后他与外公外婆相认,依然得不到该有的关心,于是在他年少时他就发誓要超过外公外婆的成就,这也成为他迷恋权力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脸谱化的人物都会被认为是失败的,但林满江的人物形象被脸谱化处理却是必然的结果。他对权、财的贪恋,与不幸的童年、外公外婆的教导有关。受影视剧创作因素的影响,外公外婆的故事情节没有遵循原著,而是通过隐喻、人物语言等艺术处理方式带过。改编后,林满江的人物形象更脸谱化,但是在影视剧中却起到了重要作用,既凸显了外公外婆无私奉献的形象,又让观众了解林满江的成长历程,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引起观众对他的同情。

2 次要人物的艺术化处理

小说作为语言艺术,通常由单人或双人创作完成,而影视剧作为视听的表演艺术,是导演、编剧、演员、摄像、服装、道具和灯光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团队协作,人员众多,涉及庞大的费用支出,在影视剧改编过程中,编剧会删减只出现几次的次要人物或是仅推动一两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人物,把这些人身上发生的故事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嫁接到出场较多的次要人物身上,确保这个人的出场能够为影视剧的叙事服务,还会根据剧情需要、市场调查结果等,对必要或次要人物的名字、身份进行修改。

2.1 次要人物出场的删减——田园

人物删减是影视剧改编的一种常见手段。在小说中,经常会有只出现一两次的“工具人”,完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任务后就销声匿迹,对于这样的人物,在改编过程中通常会被删减,而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会被安排到必要人物身上。改编中所运用的人物加减法,主要起强化人物形象、增加戏剧冲突和丰富主题内涵的作用[2]13。

在小说中,田园跳楼自杀改变了齐本安的命运,加速了他上任的步伐,田园只起到这一个作用,人物的作用较单一,无法为叙事提供更多服务。在影视剧改编时,将田园这个人物删减,能够使情节线索更清晰,有利于强化齐本安的人物形象。剧中,“田园”这个名字只在石红杏的台词中出现过一次,京州能源透水事件取代了田园跳楼自杀,推动了齐本安上任。这样的设计,既有效加快了齐本安上任的步伐,让观众看到齐本安迎难而上的性格特点,又让京州能源这个公司提前进入观众视线,将它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为后期的剧情奠定了故事基础,也为齐本安上任后与剧中其他人物产生冲突作铺垫。

2.2 次要人物出场的增加——朱昌平、徐英子

对影视剧而言,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形象和性格的体现。由于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差异,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特殊性。影视剧中想要突出人物形象,就要让人物有不同于其他人物的行动反应[2]16。

在影视剧《突围》中,编剧就赋予了朱昌平和许英子两位共产党人特殊性。两人戏份的增加,既把观众代入那个动荡的时代,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那时革命人物的纯粹和不容易,也扩大了改编后影视剧的故事容量。

小说中,朱昌平和许英子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只有四页纸的讲述。后期主要通过朱道奇的讲述交代了林满江与朱昌平和许英子的亲缘关系。“两位老人的固执守旧,也伤害了孩子的心”“这些从历史硝烟中走出的老人,身上总或多或少带着火药味,天生缺少一些人情味”这两句话体现了朱昌平和许英子性格上的缺陷[4]234。“老革命的父亲就变成了现行反革命加国民党特务,在监狱一关就是八年。母亲许英子下场更惨,一生追随革命,最后竟心脏病发作,死在汉东省的一场十万人的批斗大会上”则清楚交代了两人不完美的结局[4]234。影视剧改编后,朱昌平和许英子的故事在两人成功创办上海福记中西货贸易公司后就戛然而止,给两人的结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与同时代国民党由于腐败失了民心相比,朱昌平和许英子的公而忘私是具有特殊性的;与现在的林满江等只顾私欲而侵吞人民财产的领导相比,他们两人同样是特殊的存在。两人身上的那种特殊性,使得增加的与两人相关的戏份有足够看点,与整部影视剧的主题高度契合,同时能够让观众看到男主角齐本安延续了他们那种大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侧面凸显出齐本安在整个故事中的特殊性。

2.3 次要人物出场的替换

改编的影视剧为了能够与小说的整体基调保持一致,编剧一般会在改编时根据不同需要,有选择地替换一些次要人物,让该人物的身份更合理,使情节发展更符合逻辑,观众也更容易接受。

2.3.1 朱道奇——替换成国资委纪委副书记徐长青

小说和影视剧都要求情节有一定的故事性,但故事性并不等同于戏剧性。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小说中的故事性转化为戏剧性,强化剧中的矛盾冲突[2]17。朱道奇这一次要人物被替换成国资委纪委副书记徐长青,就是为了激化齐本安和林满江的矛盾,加剧两人间的隔阂,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另外,除了精彩的戏剧冲突,主题也是小说和影视剧的灵魂,故事情节和剧情发展都要为主题服务,改编过程中朱道奇被替换,反映了改编者的主题选择[5]。

小说中,朱道奇是中福集团原董事长、林满江的亲舅舅。多年来朱道奇总觉得自己亏欠林满江想要弥补他,因此,安排齐本安去京州希望能够帮助林满江“亡羊补牢”,没想到齐本安直接点出林满江的贪污腐败问题。朱道奇在原著中只有安排齐本安去京州上任和交代林满江身世这两点作用,他的存在并没有激化任何矛盾。在剧中,随着林满江身世的弱化,朱道奇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而这样可有可无的人物,用国资委纪委副书记徐长青来替换他顺理成章,还能够体现该影视剧的主题。首先,徐长青与齐本安和林满江都没有血缘关系,纪委的身份让他足够中立,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齐本安真正的后盾,让齐本安在做决定时更坚定,这在无形中加剧了齐本安和林满江的戏剧矛盾;其次,徐长青为人正直、认真,欣赏齐本安的处事风格,他的出场合理改变了小说中齐本安最终被孤立的局面,迎合观众对影视剧“大团圆”结局的心理预期;再次,从主题上来看,徐长青的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纪委的身份和结局时对所有腐败分子的严肃处理都凸显了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与该影视剧的主题一致。

2.3.2 李达康——更名为吕德光

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要满足观众对艺术的精神追求,它有一种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具有商品的性质[6]。换句话说,影视剧必须考虑受众的感受,在选演员时,要选择与角色契合度较高、符合观众想象的人进行演绎。

李达康最早出现在周梅森的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是京州市委书记、汉东省委常委,做事小心谨慎却霸气十足,在发现妻子有问题时选择大义灭亲,是个一心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该角色由演员吴刚出演,吴刚塑造的李达康是比较完美的,观众们都爱上了这位可爱的达康书记。因此,如果让其他演员在影视剧《突围》中扮演达康书记,观众接受度会比较低。而且在《人民的财产》这部小说中,达康书记的人设也有所变化,他总是官话连篇,泛泛而谈,对下属缺乏相应的尊重,与观众印象中的达康书记相差甚远。出于观众接受程度的考虑,影视剧中编剧把李达康更名为吕德光,观众可以把他们看成两个不同的人物,更容易接受剧中的人物设定。

3 结语

通过影视剧改编对小说中人物的艺术化处理,可知改编绝不是对人物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在剧情完整的情况下,对主要人物、必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进行重塑。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是当下影视行业的流行趋势,而改编时如何有效地对小说人物进行艺术化处理,赢得观众喜爱,还需更多专业编剧和影视从业者继续 探索。

猜你喜欢
脸谱化道奇艺术化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道奇25周年版蝰蛇亮相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论十七年小说脸谱化叙事中的反面人物形象
内心的秘密就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