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
——以《从长江的尽头回家》为例

2023-03-22 14:17沈洪晨冯丽萍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融合内容

沈洪晨 冯丽萍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媒介融合促进了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和方式,传统电视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虽然电视大屏对于喜爱电视节目的这部分观众来说仍然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客观来看,传统电视节目收视率有所下降。

“电视+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模式开启了新一轮的跨屏融合,电视行业加快了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电视内容生产和产品形态,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类型,需要主动打破自身壁垒与新媒体寻求融合,充分利用各媒介载体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存在的互补性,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促进二者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1]。

1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1.1 技术赋能:创作融合革新

节目的创新成为电视行业得以维持的重要手段,电视综艺节目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乘风而上。首先,在融媒体数据库的基础上重构了生产方式,激发出电视综艺节目的新活力。例如,通过用户画像和融媒体数据库收集受众的性别、年龄、区域等基本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受众的兴趣爱好、收视特点等关键信息,精准定位受众,从而明确内容创作方向,为电视综艺节目创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内容指引。其次,媒体的融合发展促进电视综艺节目通过网络连接、跨屏互动、用户参与等“互联网化”新形式进行内容创新[2]。2013年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草根文化”盛行。一些地方电视综艺节目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吸收短视频平台的新鲜元素,将“草根文化”中的“全民参与”作为核心元素进行创新和交融,并贯穿到节目形式、内容、制作和情感沟通等各个方面[3]。例如,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大型互动音乐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就秉持着“星素结合、双屏互动、轻松好玩”的宗旨,开辟互联网和电视双屏互动的新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传播通道,网民充分参与成为节目最强动力,位居播出同时段收视第一。由此可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遵从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受众,了解用户的心理诉求,最大化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内容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才有可能取得话题、流量与口碑并重的成果。

1.2 价值引领:抒写文化内涵

电视综艺节目的社会功能包括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当今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摒弃低俗、恶俗、媚俗等内容,避免过度娱乐化。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今,节目传播的影响力越发深远,以核心价值观为创作根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成为我国综艺节目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对影视剧内容的大力把控和严格规范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制作技艺、水平维度、节目内涵以及价值引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4]。当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实现内容创新的同时也不忘注入优秀传统文化,深耕产品内容,打造精品化、品牌化的节目效果,如《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本草中国》《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综艺节目,用精彩的内容、创新的形式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的双赢。

此外,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创作过程中还不忘把握时代命脉,展现时代精神。在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下,东方卫视开创了融合“明星+旅游+游戏+任务”模式的新概念式户外综艺《极限挑战宝藏行》,参演嘉宾在“三区三州”之行中探索珍贵文化宝藏,传递生态环保新理念,展现当地风土人情与自然风貌,纪录中国扶贫路上的美丽瞬间。在大形势、大背景下做好自身的“小文章”,把握时代命脉,以时代精神和时代故事为内容创新的源泉,是融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又一显著特征。可见随着媒体之间的深入融合,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创作过程中,更应该在注重节目的审美取向、价值导向和内涵品质建设的基础上坚守主流媒体立场,打造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主渠道,发扬社会正能量,这将是一个节目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1.3 多媒体营销:扩大产业价值

媒体融合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为电视媒体的营销模式带来了新的方向。传统电视节目盈利模式单一,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束缚了电视产业的发展。面对新媒体平台的冲击,电视节目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出路,降低广告在整个产业当中所占的比重,依托媒体资源优势对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开发,拓展电视节目产业链是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的方向[5]。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媒体融合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种经营方式:一是资源整合,二是扩大产业价值。一方面,电视综艺节目的播出渠道日趋多元化,电视台、互联网平台、智能终端等渠道同步播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电视综艺节目注重打造优质节目,内容不断升级改版,有效积累和保留粉丝基础,全面开发衍生产品,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形成自身品牌效应。如《中国好声音》《王牌对王牌》等广受追捧的电视综艺节目逐渐形成自身品牌,在已有的粉丝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扩大内容价值。此外,充分考虑市场定位和市场价值,衍生出与电视综艺节目相关的产品和产业是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传播的重要探索方向。例如,近年大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借助高热度和话题度衍生出深度访谈节目《定义》,开播以来便连续四周跻身豆瓣国内口碑综艺榜,评分高达8.2分,称得上是综艺衍生节目的口碑作品。与此同时,《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还利用姐姐们的IP属性融合直播带货模式助力“芒果扶贫云超市”创收,其中,阿朵、郑希怡、刘芸、袁咏琳四位嘉宾的直播卖场2小时就吸引了7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超100万元。由此可见,在融媒体环境下,采用“内容+产业”模式多渠道多维度拓展传统媒体节目品牌传播,拓展电视节目产业链,是融合传播与发展的一种成功选择。

2 《从长江的尽头回家》的创新策略

2.1 实地践行:深挖地域特色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养育了中国近1/3的人口。电视综艺节目《从长江的尽头回家》采用“实地走访+沉浸体验”的构建方式,在主持人彭宇的带领下,众多嘉宾组成探访小组,深入挖掘长江沿岸各地特色好物,实地探访当地的风俗人情,寻找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和最有感染力的人文事迹。每一期的嘉宾由在该期主题地点土生土长且具极强代表性的明星组成,同时涵盖企业家、文化学者、网络带货主播等,与嘉宾组队,吸引不同圈层的人群关注。嘉宾在深入走访自己家乡的同时,不禁流露出心间的一抹乡愁,唤起了往年的回忆,引发了离乡游子的共情。

节目第1期“是否找得到叫做故乡的地方”定位到云南,通过“以物换物”的游戏形式向观众介绍了当地的纳西服饰文化、打铜文化以及东巴书画等,并且讲述了该地“海安舅舅”朱朝书的动人故事。节目最后一站在饱含人文气息的古城安庆完美收官,本期节目嘉宾刘仪伟、姜潮、彭宇三人不仅寻访了有6000年历史的痘姆古陶,而且带领大家前往再芬黄梅公馆体验黄梅戏艺术,细细感受着传统手艺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意蕴,如此美好的体验之旅也为本季节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节目中,当地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村民为了奔赴小康的辛勤劳动等一个个质朴而真实的故事,带给观众很多情感上的共振。本土文化的融入使得节目内涵得以提升,在保证节目内容原创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与文化性,带给人更多精神上的满足。

2.2 多元传播:台网融合播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如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势汹汹,媒体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已无法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更多元的传播主体、更便捷的传播途径,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融媒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因此加强新媒体建设,打造台网融合的新型传播策略成为传统媒体节目发展创新的重要手段[6]。

电视综艺节目《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围绕“全平台联动、全媒体覆盖、专题化聚合、立体化呈现、多样化输出”多元布局,通过各媒体平台矩阵宣发,以提升节目曝光率和收视率。具体来说,不仅联合移动网络视频平台进行电视台与网络联合播放,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社交平台进行节目推广与预热,并且制作了“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官方抖音账号等传播节目的精美短视频,包括节目拍摄花絮、节目精彩片段等,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收看该节目。

《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完美收官后,据各平台数据显示,整季节目每期平均收视率0.149%,均进入上述地区同时期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前9,并多次获得多网台同时段收视的第一。在微博平台,《从长江的尽头回家》节目官方账号收获57.4万粉丝,其相关的话题“从长江的尽头回家”累计3 568.9万阅读量和 2.5万讨论量。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据节目官方账号和江苏卫视官方账号显示,发布相关视频共计243条,累计点赞量破万,该节目内容获得《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推荐支持。在台网融合进行全方位传播的影响下,既扩大了自身影响力而提高收视率,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受众的更深度需求。

2.3 紧扣时代主题:融合直播助农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成为这一年的社会主题。在这一背景下,江苏卫视紧随时代潮流,紧扣时代主题,打造出综艺类型之下的公益文化纪实类真人秀节目《从长江的尽头回家》。该节目秉持“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的创作初心,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启程,跟随长江流域,历时153天穿越10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地区,探访美食、美景和人文故事,推广长江两岸特色物产销售,助力全面小康,为当地村民打通一条致富通道。不仅推出台网融合新模式,打造“直播带货”节目版块,还将策划、探访、准备直播的全过程融入其中,并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平台开放直播端口,让观众在全方位深入了解产品的同时,也可以直接下单订货。这将长江流域沿岸的特色产品推到全国观众面前,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与形式,扩大了节目的传播效果,也为当地的经济创收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引导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风潮,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7]。

在美丽富饶的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主持人彭宇携手本期“回家”嘉宾周觅、青年演员种丹妮,以及荔星传媒签约达人苑逸伦和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联合党委书记徐志新,在江苏卫视官方快手直播间进行了一场网络直播活动,为观众推荐节目精心准备的湖北特产好物,如来自自然氧吧的“龙御贡米”、产自“板栗之乡”罗田县的“栗花香”风味炒栗、鲜甜绵软的錾字石甜柿、营养丰富的九资河茯苓、抗衰易吸收的燕儿谷纯菜籽油等。直播开播当天,节目组还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发文宣传直播预告,达到了1.7万播放量助力带货成效。

3 结语

新旧媒体的融合传播推动了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单一媒体竞争力变成多媒体共同作用的竞争力,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强、互动性强、信息碎片化等特点。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需紧跟时代潮流,打造出拥有文化内涵、别具匠心的优质原创节目,坚持内容为王,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服务人民与社会,避免泛娱乐化与内容同质化的现象发生。在传播过程中,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多元、互动、快捷、跨界等优势,实现电视综艺节目在碎片化传播语境下的转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次函数“四融合”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