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配音的艺术创作和创新性表达

2023-03-22 14:17王朝阳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
关键词:原片性格特征口型

王朝阳

(作者单位: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配音的发展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存在着360多种戏剧,并且部分流传至今。戏剧中的皮影戏、木偶戏与口技等是配音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戏剧中的对白剧情与角色的独白都需要配音,成为我国最早出现的配音艺术[1]。近现代以来,电影艺术的发展推动配音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1949年,苏联电影《普通一兵》译制成功,其是我国配音演员创作的第一部译制作品,随后配音开始迅速在国内发展,东北电影制片厂成为国内初代配音演员的诞生地,译制与配音多部国外电影的上海电影译制厂成为国内配音行业的招牌,奠定了国内配音行业发展的基石。

随着译制片配音的蓬勃发展,一种新型的影视形式出现在大众眼前,即动画,配音是动画的核心要素,动画配音得到重视。凭借精湛的配音与内容,《小蝌蚪找妈妈》与《大闹天宫》等多部经典动画至今流行不衰。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长篇动画,也逐渐开展了对国外长篇动画的配音工作,《聪明的一休》《忍者神龟》与《蜡笔小新》成为一代经典。随着电视纪录片开始亮相电视荧屏,配音又成为电视纪录片的核心要素,极大程度上影响电视纪录片的品质。凭借精湛的配音和内容,《动物世界》《舌尖上的中国》等一众纪录片成为国内纪录片经典。随着互联网时代和传播媒介蓬勃的发展,配音行业也不断发展。配音是一个对原片进行能动创造的加工过程,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的艺术语言,是对角色与内容的完美表现与诠释。凭借精湛的配音艺术,塑造出的完美的角色与内容,部分广播电视配音作品脱颖而出,成为经典。因此,分析与探讨广播电视配音艺术的创作与创新性表达至关重要 。

1 广播电视配音的艺术创作

虽然国内的配音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是此前的配音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与研究,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也没有为人们留下优质的配音艺术作品。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影视剧走向千家万户,译制片、动画、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影视作品涌现,配音行业迎来了发展契机,得到了关注,并且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供人们赏析与研究。配音是在一定剧情语境与角色设定下的艺术语言,配音演员通过规范发音与沉浸式表演等可以创作出具有表现力的配音作品,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视听体验。其中,配音艺术创作是每一个配音演员的必修技能。

1.1 保证准确贴合口型气息,奠定配音创作基础

准确贴合口型与气息是配音艺术创作的基础,直接决定配音作品的成败。如果配音演员的口型与气息不能与作品中人物的口型与气息准确贴合,配音与原片人物说话的长短不吻合,观众的观影体验就会大打折扣,这会对影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配音演员要想做到贴合原片人物的口型与气息,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确定原片人物话语开口与闭口的位置,明确自己的配音时间,做到配音与口型的准确贴合。其次,改变自己的语言气息与节奏,做到配音与原片的准确贴合。对于译制片,更是要注意这个技巧,不同语言的长短不同,如英文等一些国外语言普遍比普通话更长,改变语言气息与节奏非常有必要。再次,在配音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原片剧情的发展情况与人物关系,做到配音与之协调,真实还原原片人物语言表达,从而创造出一个优质的配音作品[2]。

在电影《妖猫传》中,僧人空海的台词是由配音演员杨天翔完成的,空海的饰演者则是日本演员染谷将太,杨天翔配音的节奏与语态是建立在空海饰演者染谷将太的表演上,要做到与其表演中的口型与气息准确贴合。杨天翔不仅做到了口型与气息的贴合,而且充分展现了日本人说中文的语态,顾及咬字与轻重音,创作出了一个优秀的听觉形象,观众完全感受不出配音的存在。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钢铁侠对女儿说“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ime”,在中文配音时将其改为“爱你三千遍”,将“我爱你”简化为“爱你”的目的之一便是更好地贴合口型,因为原片中的首字母“I”与“爱”正好同音。在经典外文动画片《冰雪奇缘》的配音中,由于《冰雪奇缘》是一部英语电影,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存在较大差异,配音演员通过控制语速和停顿等技巧来保证电影人物的口型一致,给人们呈现了一部完美的配音作品。因此,保证准确贴合口型和气息是配音演员的基本功,也是进行配音艺术创作的基础。

1.2 尽力提升声音可塑性能,避免出现千人一声

提升声音可塑性是配音演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其进行配音艺术创作的前提。声音的可塑性就是指声音的可变性,配音演员可以根据原片人物形象与剧情发展,在配音过程中将自己的声音大小、音域宽窄、音色粗细与音质色彩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贴合角色的形象与原片剧情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的声音往往明快清脆,成熟稳重的年轻人的声音往往响亮宽厚,老年人的声音往往苍老且伴有气声,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人的声音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会急促,在闲暇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是缓慢的。提升声音的可塑性就是要灵活运用音色、音高、音量与音长四个要素的变化,打造出各具特色与千变万化的声音形象[3]。因此,配音演员要加强对声音可塑性的训练,做到能够准确和得心应手地对自己声音进行调整,以满足配音的需求。

在《唐伯虎点秋香》一片中,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是一个洒脱不羁又带有疯癫的形象,并且有很多搞笑与无厘头的行为,声音的变化多种多样。但是,配音演员石班瑜在对其进行配音时,充分利用声音的可塑性,活灵活现地为人们展现了影片中唐伯虎的形象。在《大话西游》中,周星驰饰演的孙悟空同样是石班瑜配音,与《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不同,《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的音高明显较低,同时展现的形象与性格也完全不同。石班瑜在配音过程中充分利用声音的可塑性,为人们创作了至尊宝的经典形象。

1.3 深刻把握角色性格特征,准确表达角色情感

准确表达角色的情感是对配音演员的基础要求,也是配音艺术的主要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情感,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体验。在艺术创作中,情感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活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郭沫若曾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终于感情。”真正的艺术品是以情动人的。因此,配音人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投入自己的真挚情感,同时要做到忘却自我,掌握剧中人物内在感情的发展线,使之成为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艺术形象[4]。要想准确表达角色情感,配音演员就要把握原片或剧情的历史背景与主题思想,深入体会原片中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角色与剧情有深刻的理解。配音不是配音演员单纯的背诵台词或者对口型,而是根据剧情与台词再创作的艺术。诵读台词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配音演员要想领会台词中的情感与思想,并且要表达出来是很难的,需要用心体会,并且勤加练习。同时,配音演员的性格特征与精神气质要尽可能地贴合原片人物,同时声音条件与音色也要贴合原片角色,以便于掌握原片角色,让观众感到声如其人。

在经典国语大片《霸王别姬》中,由于程蝶衣的饰演者张国荣先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于是在电影拍摄结束之后由杨立新先生对程蝶衣一角进行普通话配音,杨立新先生的配音恰到好处,符合程蝶衣的性格特征与人物情绪,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戏痴与顽强不妥协的程蝶衣,为《霸王别姬》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因为被困五指山五百年,此刻的孙悟空表现的是桀骜不驯和傲娇自负的性格特征,但是孙悟空遇见小和尚江流儿之后,性格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时配音演员就根据剧情的变化对自己的声音作出了调整,将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还出现了一个反派角色——混沌,混沌喜欢化为书生皮相来隐藏自己丑陋的外表,因此混沌的外在形象是柔弱书生,内心性格则是邪恶贪婪,配音艺术家童自荣先生通过华丽精致的嗓音展现出了混沌翩翩公子的形象,用尖锐压抑的声音展现出了混沌阴暗歹毒的性格特征,完美地塑造了混沌的角色形象。因此,深刻把握角色性格特征,准确表达角色情感是配音艺术创作的一大重点。

1.4 生动还原角色运动状态,做到与角色完美融合

配音演员在配音的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出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状态变化,也要贴合剧情人物的运动状态,并且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原片中人物是哭泣的状态,配音演员要尽量保持哭泣的状态,并且将哭泣状态表现在声音中;如果原片中的人物是在运动状态中,配音演员要尽量保持相应的运动状态,并且要有相应形体运动的语言表现。总之,配音演员在配音时不仅要还原人物的感情状态,也要有相应的形体状态,并表现在配音的语气节奏与气息感觉中,对于摇头与眨眼等一些基础表情与动作,也要尽量贴合,做到与原片角色的完美融合[5]。

苏联译制片《办公室的故事》中女主角的配音演员冯宪珍分享自己的配音技巧时提出,配音不能够仅仅贴合口型,对于原片角色的表情、手势、呼吸等一些动作,也要仔细观察与反复练习,只有这样配音才能够更有层次,如果仅仅贴合口型,出来的配音往往只有声音,没有感觉。同时,配音演员要仔细观察角色的神态、语气与形体等,分析角色周围的环境,掌握人物不同的语气与态度。如果一个配音演员不懂人物行为和表演,那他就不是一个好演员。配音演员冯宪珍分享的配音技巧很好地说明了贴合原片人物行为动作的重要性,配音演员贴合人物行为动作可以做到与角色的完美融合,使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实细腻,从而创作出经典的配音作品。

2 广播电视配音艺术的创新性表达

配音是对原片能动地创造性加工过程,配音演员担负着与原片演员共同完成塑造一个完美角色的任务。情景交融与留白之美是配音艺术的创新性表达,能够将配音艺术带到一个新的高度,给观众带来极佳的审美体验。

2.1 以声化情,创作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其是艺术隐喻和视觉形象的想象共同体,富含渲染力、哲理性与共鸣感。意境不仅仅出现在美术与影视剧等视觉艺术中,也可以是配音等听觉艺术的创新性表达。配音艺术的意境之美,是指配音演员结合作品与稿件,把握主题思想与语言情感,做到与原片演员的完美融合,达到以声化情的目的,呈现出有声语言的意境之美。在《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配音演员李立宏通过配音将自然、食材、镜头画面与人物等剧情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出一个具象又富含想象力的听觉世界。在第一季《自然的馈赠》中,开篇李立宏便通过浑厚与磁性的声音,表达出一种韵味,之后精美画面闪过,音色与画面巧妙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优美、绚丽且底蕴丰厚的听觉意境,表达出对事物的敬意和美好感情[6]。例如,在配音艺术家孙悦斌的配音作品《一品黄山》中,孙悦斌先生采用低语调、低语速和结尾下滑语势的配音方式,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黄山之中的感觉,营造了悠扬缥缈的意境,通过和层峦叠嶂、烟雾缭绕的黄山结合,把黄山镇定、飘逸的王者之范表现得一览无遗[7]。

2.2 适当停顿,创作留白之美

留白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在我国的书法绘画、戏曲话剧与园林建筑等艺术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留白就是借助空白作为载体渲染出美的艺术,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即“此处无物胜有物”,给人留下审美体验与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留白也是配音艺术创作的创新性表达,能够将配音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带给观众优质的艺术享受。在配音艺术的创作中,留白不是戛然而止,而是配音演员适当地结合原片作出适当的停顿,形成独特的美学韵味与回味的余地。声音的留白不仅可以增强节奏美感,还能够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在《舌尖上的中国》中,配音演员李立宏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配音给人们展现了美食背后的智慧与勤劳,其在长句的表达中适当的停顿和留白,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给观众提供了思考人与大自然的相处方式的机会,展现出了深厚韵味。配音艺术的留白创作是一个能动思考与美学探究的过程,配音演员需要对视听文本、文字语言等进行深刻理解,这也是对配音演员文化底蕴的考验。

3 结语

配音在国内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配音得到稳定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本文着重分析了配音艺术的创作与创新性表达,提出了配音艺术创作的策略,包括保证准确贴合口型气息,奠定配音创作基础;尽力提升声音可塑性能,避免出现千人一声;深刻把握角色性格特征,准确表达角色情感;生动还原角色运动状态,做到与角色完美融合。笔者希望借此能推动学者对配音艺术的探讨与研究,为配音艺术创作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原片性格特征口型
MG动画中制作角色声画同步口型的研究
一种太阳能光伏玻璃深加工连线工艺探讨
汽车前风窗玻璃光畸变问题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案
不一样的/e/和/?/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从人际功能视角分析唐顿庄园男主人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性格特征探讨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声乐技巧竖口型与抬笑肌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