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金匮要略》服药护理研究

2023-03-22 2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病证医治

盛 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医服药的方法是中医治疗病患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所以,为了提高我国中医的治疗水平,就要对《金匮要略》中的服药护理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升中医服药和护理的作用以及水平,使其可以更好地为国民的身体健康进行服务和保护,进而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金匮要略》的服药温度

1.1 温服 这是中医服药中最为常见和常规的服用方法,这种服药的方式通常被应用在病情稳定,又没有极其特殊和紧急等情况的病患身上。而《金匮要略》中对使用温服药的药方进行记录,经过统计发现,该书中记录了118 首中药方,常见的有瓜蒌桂枝汤和甘草泻心汤以及瓜蒌薤白白酒汤等药方[1]。

1.2 小冷服用 书中的记载是使用这种方式服药的时候需要使用生姜半夏汤。而生姜半夏汤是用来医治寒饮郁结于胸,对气机造成阻碍的病证,在治疗的过程中害怕患者出现寒饮的病证没有被治好,反而在胸中更加顽固的现象。所以要选择这种服药的方式,而不是选择其他方式,以此保障治疗的效果。

1.3 适寒温服 这种方式通常被应用在药性温和没有特殊不适的患者身上。因为药物过冷会对患有虚寒病证的患者造成伤害,所以在服药的时候,要选择适寒温服的方式。比如书中记载的桂枝汤就是为了治疗风寒感冒,调理脾胃,进而实现强身健体的一种药物。因为是治疗风寒的,所以在服药的时候,就要选择适寒温服的方式,先调和脾胃,然后再治疗风寒的病证,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患者身体的内外结合,造成更严重的病证。因此,要使用这样的方式,保障治疗效果,进而还可以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

2 《金匮要略》的服药时间和次数

2.1 顿服 在书中对这种服药次数记录了大概有15处,并且在这15 首中药方之中,还存在顿服和顿服之以及顿服尽和顿服一半等不同之处,但是大部分以顿服之为主。这种方式经常会应用在病情较紧急的患者身上,并且要采用多次顿服的方式,以书中记载的升麻鳖甲汤和麻黄醇酒汤以及红蓝花酒方等为例。尤其是其中的升麻鳖甲汤是用医治阳毒的,因此疫疠之毒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为严重,患者发病的时间如果是在5 d 之内是可以救回来的,一旦超过7 d 就很难救回来了,因为阳毒的变化和发展是极其迅速的,所以在医治这种病证的时候,要选择顿服的方式[2]。

2.2 日服 使用这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医治的时候,需要区分日服的类型,因为日服分为日一服和不能一日再服以及日二服和日三服以及日再服等类型。经过统计发现,书中对于一日三服的药方有36 方,比如,白虎加人参汤就是温服一升,每日3 次;还有黄芪桂枝汤也是温服三合,每日3 次;五苓散日服,服用方寸匕,在这过程中,要多喝热水,直到出汗,也就代表患者痊愈了。每日1 次和1 日内不能再次服用的有3 方,例如侯氏黑散和排脓散是每日1 次,大乌头煎是不能一天再次服用的。其中侯氏黑散的作用是舒筋活血、化瘀祛痰的,通常被用来治疗中风的患者,这种病证在治疗的过程中,恢复的速度极其缓慢,所以要以缓慢治疗为主。排脓散是用来医治肺痛和咳吐脓血的,这种病证在治疗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药效猛烈,所以要采用缓和方式进行医治。大乌头煎因为药物不但药性强烈,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使用之后,1 日内不能再使用。平旦时服用的有1 个药方,也就是十枣汤,这是用来医治水气喘急和浮肿的,平旦是我们常说的早晨,同时这也是观察身体情况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个时间服用这个药物,可以实现最优的治疗效果。每日2 次有1个药方,是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这是用来医治疟疾的,因为疟疾贵导致病患出现体虚和气血不足的现象,所以要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医治。

2.3 夜服 这种方式也分为多种方式,有白天3 次,晚上1 次的;有每日2 次,晚上1 次;白天3 次,晚上2 次;还有至夜尽等类型。其中白3 晚1 的药方有6个,皂荚丸、麦门冬汤、奔豚汤、生姜半夏汤、白术散、半夏厚朴汤;白2 晚1 的药方有2 个,也就是赤丸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3 晚2 有竹皮大丸;至夜尽的是泽漆汤[3]。

2.4 未定时的2 次服 这种方式被《金匮要略》用在亚急性证候的病证医治之中,主要有分温二服者黄土汤和小承气汤,都是由于急性的病证,采用2 次服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达到止血以及泻下的作用。

2.5 未定时的3 次服 这种方式也是为了医治亚急性证候,但是区别在于这种方式应用在病证更为严重的患者身上,并且用药的药量要随着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在《金匮要略》中记录的有32 个药方,常见的有枳实薤白桂枝汤和大黄附子汤,其中大黄附子汤在服用之后,要间隔一段时间服用第2 次。

2.6 再次服用 再服也是用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身上,同时用药量也是随着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书中记录这种方式有31 个药方,有大建中汤和桂枝加黄芪汤,其中桂枝加黄芪汤在服用的时候,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出汗的症状,就需要再次服用。

2.7 饭后服用 使用饭后服用这种方式的药物,一般都是药性猛烈,并且对患者的胃部有着刺激作用的,例如乌头赤石脂丸中的乌头和附子以及蜀椒和干姜等物质的存在,所以就要采用饭后服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书中记录有5 种,除了上述的1 种,还有赤丸、己椒芪黄丸、茵陈五苓散、乌梅丸[4]。

2.8 饭前服用 这是方式经常被应用在医治病位在下方的患者,也可以说是肠胃方面的疾病,所以要采用饭前服用,书中记录的有3 个,也就是鳖甲煎丸、薯蓣丸以及桂枝茯苓丸等。

2.9 常服 这是用在调养身体,同时不具备毒性的药物中,书中记载的有1 个药方,也就是当归散。

2.10 因病服用 这种在书中的记录也是只用1 个,也就是蜀漆散,这是在治疗疟疾前期的药物,用来控制病情和提升患者精神的。并且这个药方也是现如今治疗疟疾的重要方式,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3 《金匮要略》的药前准备工序与炮制方法

3.1 净制的方法 净制法是对药物进行清洁和加工的方式,在书中主要记录了3 种:首先去除部分不带有药用价值的部位,比如,桂枝茯苓丸中的牡丹皮就是“去心”的,防己黄芪汤中的黄芪就是“去芦”的,还有猪苓汤中的猪苓要“去皮”等,都是使用这种方式去清洁药材的;其次,去掉与药用性质相悖的地方,比如仲景凡用麻黄多云要进行“去节”,因为麻黄节有止汗的作用,对发散起到阻碍作用,所以要先煮去浮沫,还有蜀椒要去‘闭口”,因为闭口之中含有椒目,而椒目又具有气味寒苦和川椒热性相悖的作用,所以要去掉;最后,去除带有不良作用部分的药物,以温经汤中的麦冬为例,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去心”因为麦冬的心会引起患者出现心烦的现象,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去除。通过这些方式的使用,促使药物的疗效得以保障[5]。

3.2 碎制的方法 这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药物捣碎,以此实现提高药效的目的,可以对患者起到最大的质量效果,而书中对这方面的记录主要是呚咀和剉以及切、擘、捣、杵、研等。

3.3 洗渍的方法 这就是对药物尽心洗涤浸渍的过程中,书中主要记载了用水洗,还有酒浸和醋渍等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目的主要有2 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洗出药物的毒性和不良作用,比如洗半夏,就是为了去除它的毒性和其刺激咽喉的不良作用;对蜀漆进行清洗,是为了去除腥味,避免发生恶心呕吐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变药物的性情和增强药效,比如酒浸大黄,在书中记载是为了激发大黄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且改变其苦寒下走的特点。

3.4 火制的方法 书中主要是记录对药物进行炙、炒、烧、炮、熬、煨6 种方式,比如蜀椒要用油炒,附子祛毒要炮,矿石类要药物要用烧的方式,比如云母和矾石等。

4 《金匮要略》的服药护理措施

4.1 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配合 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时候,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是医治的重要环节,因为要想保障治疗效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重视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式,以此发挥最大的药效。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下,就要护理人员要把中药煎煮和服用方式详细地讲解给患者和患者家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持密切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为患者和患者家属提供帮助,以此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金匮要略》中的瓜蒌桂枝汤的药方中记录“上六味,用水九升,煎煮成三升,分为三次温服,直到出少量的汗,如果不出汗,就用热粥去发汗”,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治疗病证,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所以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也要按照书中的方式,进行医治[6]。

4.2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众所周知,遵医嘱是治疗的关键,一旦不认真执行医嘱,会出现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现象,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比如,以《金匮要略》中的赤丸药方为例,在使用的时候,要以先吃3 个,到了晚上再吃一次,如果没有效果,就再增加一点。但是在使用这个药物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乌头是有毒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以小剂量为主,然后适当增加药量,以避免出现中毒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保障治疗的效果,还可以体现这本书的重要地位。

4.3 重视饮食护理的作用 在书中非常重视饮食护理的作用,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食物与药物相克的现象,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重视饮食护理的作用。这方面的内容体现在《金匮要略》的附录之中,有《食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这2 个方面的内容。

4.4 做好病情观察工作 这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服药之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药效。例如,《金匮要略》中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药方中,说在服药之后,患者会出现出汗的现象和像虫子爬行的现象时,就代表患者痊愈了,在使用药物之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有没有出现无虫行皮的现象,若是有,那么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保障,一旦没有,那么药物治疗的效果就是不理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看出《金匮要略》这本书的严谨性,所以在现如今的中医发展过程中,要借鉴其中的内容,以此提升中医的治疗水平[7]。

5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对《金匮要略》的分析,使得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服药和护理的相关内容,以此提高中医在我国的地位,使得国民更加重视中医的作用。因此,在国家发展和国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就要加大对《金匮要略》中服药护理内容的研究力度,对于其中存在的详细内容进行理解和学习,以此提升中医的水平,使其可以为国民提供最优的服务,使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进而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国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病证医治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